望古神话之选天录(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

  那里,赫然——
  三道横条显现在上面。
  这横条仿若从皮肤里面显露出来,细看之下似是有古老的符文在其中流转,似胎印又不似胎印,刘縯甚至感觉一股崇高之意袭来。
  他伸手摸上去,却是光洁无物,连半个伤痕都看不到。
  而昨晚毒蛇留下的牙印,此刻竟然已经消失无踪。
  他记得弟弟从小到大并无胎印啊!
  刘縯晃了晃脑袋,又用力眨了眨眼,但眼前的画面却依旧未变。弟弟正圆睁着漆黑的双眼,奇怪地望着自己。
  “阿秀……你……你没死?”
  刘縯收回探出的身体,坐在地上茫然发问,却只收到了弟弟一个疑惑不解的眼神。
  “啊?”刘秀不知所以地摇摇头,又伸出小胳膊挥了两下:“没有啊……哥哥,阿秀还是好饿……”
  刘縯看了看四周,数十步外,昨晚自己找到的鸟窝和野兔还在原地。
  “嗯……哥哥这就给阿秀烤肉吃!”
  刘秀用力掐了自己两下大腿,确认自己并不是在做梦之后,才站起身,去收集树枝点火,洗剥兔肉。
  或许……昨晚最后的记忆,关于蛇的那些……只是做梦,或者幻觉吧。
  且不说被过山风咬中,是绝对无药可医的。就是那两枚牙印,也不可能仅仅过了一夜之后,便消失无踪。
  可是那三道印记。还有被落雷劈中……
  刘縯转动了半圈火堆上的野兔与野鸟,一边小心地把鸟蛋挪动得稍微远一些,低下头仔细望着自己的身体。
  没有半点灼伤的痕迹,除了身上还残留着的疼痛之外,竟然完全看不出自己曾结结实实地遭到过一记落雷。
  更不用说,正把脑袋放在膝盖上,满眼期待地望着兔肉的弟弟,口水都自嘴角流了下来,也顾不上擦一下。看起来,他简直就像只是好好睡了一夜一般。
  “阿秀,身上疼么?”
  两只野鸟已经到了火候,正往下滴着油脂,冒起迷人的香气。刘縯连着树枝一起递到弟弟手里,关切地问。
  “不疼!”刘秀一边摇着脑袋,一边忙不迭将一只烤鸟向嘴边凑去。尽管连盐都没有,却依旧吃得满嘴流油。
  “慢慢吃,小心烫。”刘縯伸手摸了摸弟弟的脑袋,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心里逐渐放松了下来。
  看来,昨夜……真的只是一场恶梦而已吧,那凭空出现的三道印记算什么,弟弟没事才是最重要的。
  待到野兔也烤好,两个人分着吃得干干净净,刘秀仰躺在地面上,大大地欢叫了一声。
  “走啦,阿秀,今天要走到舂陵呢。”
  生火烤肉,刘縯伸出手,拉着弟弟的手,努力地把他拖起来。
  “再躺一下,一下下……”
  刘秀晃着脑袋,撒娇地嚷嚷着,眼睛已经又逐渐要合上。
  叹了口气,刘縯干脆无奈地俯下身,再度抱起了弟弟,背到了自己背上,向着林子外面走去。
  昨晚的梦,虽然不是真的,但还是让他对弟弟更是心疼了几分。
  背起弟弟刚走了没两步,刘縯的脚下便被一块石头硌了一下。
  原本应是平常的事情,他的心中却突然一动,转过头向着身后脚下望去。
  草丛间,自己的脚印下,赫然是一颗被斩下的蛇头。
  造型特异,自颅骨向下,骤然膨大却扁平。
  那是一颗……过山风的头。
  刘縯愣愣地站在了原地,目光再也离不开那颗蛇头。
  背上,顿时又冒起了一阵战栗与寒意。
第七章
长安不长安(一)
  元始三年,夏,七月。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元始三年的春雨,要比往常更是贵了不知多少。直到入夏,也没有能降下几滴雨来。
  事实上,从去年起,天下便开始了大旱。不仅关中,就连河北与中原,也都田地生烟,烈日如焚。
  大旱过后,又是蝗灾。尤其是青州一带,赤地千里,灾民无算。
  而去年冬日的一场大雪之后,直到今年春天,关中也没下上几滴雨。
  全国的黎民黔首,都在翘首盼着,等待着。
  若是再不下雨……或许便真的要颗粒无收了。
  已是深夜,王莽的书房中却依旧亮着灯。
  这是长安,不是新都。
  元寿元年,王莽被召回了京中之后,但也只是侍奉他的姑母,太皇太后王政君而已。权力的中央对他来说,似乎依旧很遥远。
  但很快随之而来的,便是先帝哀帝的驾崩。
  驾崩当日,太皇太后王政君便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了传国玉玺。随后,王莽被拜为了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再之后,王莽拥立时年仅有九岁的当今天子继位,并于次年改元元始,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三年里,他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
  而到了王莽受封安汉公的爵位时,他已经俨然拥有了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纵使还有人对他心怀不满,但朝堂之上,却无人再可敢与之当面争斗。
  而天子年幼,当朝太皇太后又是他的姑母。一应奏章,自然也是先由王莽批阅,再呈报太皇太后。这朝中大事,几乎已由他一言可决。
  只是他的生活,却依旧简朴。在长安中的宅邸,相较于他的爵位与权势,实在小得有点过分了。
  此刻,在他不大的书房之内,只有两人相对而坐。
  王莽皱着眉头,仔细翻阅着面前的一捧竹简,然后重重摔在了面前的案上。
  “一派胡言!”
  在他的对面,跪坐着一个少年,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却已经穿上了儒生的打扮,戴着冠。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紧紧盯着面前的王莽,似乎丝毫没有因他的动怒而受到惊吓。
  “老师何事发怒?”
  少年发问,声音虽然稚嫩,但语气却很沉稳。
  “愚蠢。”
  王莽淡淡吐出两个字,随后以手背将竹简推向了面前的少年:“你自己看吧。”
  少年捧起竹简,一目十行地上下扫动着目光,不过片刻,便看完了竹简上的内容,放回了桌面上。
  这是一份奏章。
  奏章来自当朝太师孔光,除了整理禀报各地灾情之外,还在文末附上了自己的建议——
  大灾乃苍天震怒所致,当由天子前往泰山,率领百官,祭天祈雨,以感上苍。
  少年看完之后,也同样冷笑了一声,将竹简丢在了案上。
  “孔太师,也真是老糊涂了。”
  “老糊涂?”王莽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声:“睦儿,你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那,老师以为如何?”被唤作睦儿的少年蹙眉问道。
  王莽以手指轻轻扣着几案,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笑:“当朝太师的家世,你总不会不清楚吧?”
  “啊……”睦儿点了点头,恍然大悟:“孔圣人十四世孙。老师的意思是……”
  “孔光只是愚蠢,但并不是糊涂。天人感应,五德始终……若要维护他们孔家的地位,自然便要先维护这一套早该腐烂的东西。”王莽目光炯炯地望着睦儿,沉声道:“这一套……终将被我们打烂的东西!”
  “是!弟子明白了!”睦儿点头道。
  “而且,要打烂的,还不仅仅是这一样而已。豪强地主、重农抑商、贵金属流通、一切这些,统统要化作历史的尘埃,甚至是……”王莽越说越是激动,忍不住重重一挥手,仿佛像是将那些东西,都以一柄巨大的扫帚扫开一般。
  他激动地站起身,推开窗户,向着窗外的夜空望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