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331

[22]填寡:穷苦寡财的人。填,“瘨”之假借,病。
[23]宜:殆,恐怕。岸:又作“犴”,古以为“犴”、“狱”是不同级别的牢狱。《释文》:“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这里泛指监狱。
[24]握粟出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有二义:一谓以粟祀神,一谓以粟酬卜。”卜,占卜。
[25]自:从。何:什么办法。穀:善,吉利。
温温恭人[26],
如集于木[27]。
惴惴小心[28],
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译文】
温厚谦恭守礼人,
就像站在高树上。
惴惴不安向下望,
如同身临深谷旁。
战战兢兢小心行,
如踏薄冰恐沦丧。
【注释】
[26]温温:和柔貌。恭人:恭谨守礼的人。
[27]如集于木:如鸟之集于树木,惧怕坠落。
[28]惴惴:恐惧戒慎貌。
小弁
【题解】
这是遭受弃逐的儿子抒发忧伤哀怨之情的诗篇。这位遭弃逐的儿子是谁呢?朱熹《诗集传》说:“幽王娶于申,生太子宜臼。后得褒姒而惑之,生子伯服。信其谗,黜申后,逐宜臼,而宜臼作此以自怨也。”这里说遭弃逐的人就是幽王的太子宜臼。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说是“宜臼自伤被废也”。但王先谦认为被逐的儿子是伯奇。其《诗三家义集疏》说:“鲁说曰:‘《小弁》,《小雅》之篇,伯奇之诗也。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诗。”伯奇是周宣王时名臣尹吉甫的儿子,他生性至孝,由于后母进谗言,被父亲虐待弃逐。根据《毛诗序》:“《小弁》,刺幽王也。”《毛传》:“幽王取申女,生大子宜臼。又说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臼,将杀之。”此诗的主人公当为宜臼。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兴之法,布局精巧,比喻贴切。抒发哀怨之意,如泣如诉,沉痛迫切。情感万回千转,感人至深,在三百篇中亦属优秀篇章。
弁彼鸒斯[1],
归飞提提[2]。
民莫不穀[3],
我独于罹[4]。
何辜于天[5]?
我罪伊何[6]?
心之忧矣,
云如之何[7]!
【译文】
那些快乐黑乌鸦,
成群安闲飞回窝。
人家个个都幸福,
只我独自遭灾祸。
我有何事得罪天?
到底又有何罪过?
心里忧伤说不尽,
不知对此可奈何!
【注释】
[1]弁(pán)彼:即“弁弁”,快乐貌。鸒(yù):鸟名,又名卑居,乌鸦之一种。斯:语气词,犹“兮”。
[2]提提(shí):群飞貌。
[3]民:人们。穀:善。生活美满。
[4]罹:忧患。
[5]辜:罪。
[6]伊:是。
[7]云:语气词。如之何:怎么办。
踧踧周道[8],
鞫为茂草[9]。
我心忧伤,
惄焉如捣[10]。
假寐永叹[11],
维忧用老[12]。
心之忧矣[13],
疢如疾首[14]。
【译文】
本是平坦的大道,
如今长满繁茂草。
忧伤满心难排遣,
痛苦不堪如杵捣。
和衣躺下惟长叹,
忧伤使人渐衰老。
心里忧愁无处诉,
头痛使人难忍受。
【注释】
[8]踧踧(dí):平坦貌。《说文》:“踧踧,行平易也。”周道:大道。
[9]鞫(jú):阻塞,充塞。
[10]惄(nì)焉:忧思貌。如捣:即“如杵捣之”,形容心中忐忑不安。
[11]假寐:和衣而眠。永叹:长叹。
[12]维:发语词。用:以。
[13]疢(chèn):本指热病,此处泛指烦恼忧愁。疾首:即“首疾”,头痛病。因心中烦乱而头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