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331


祈父!
予王之爪士[5]。
胡转予于恤?
靡所厎止[6]!
【译文】
你这主管军政的祈父!
我本是守卫王家的卫士。
为何调我到苦难之地?
害我没有止息的地方!
【注释】
[5]爪士:即爪牙之士。
[6]厎(zhǐ)止:即“定止”,犹“止息”。
祈父!
亶不聪[7]。
胡转予于恤?
有母之尸饔[8]。
【译文】
你这主管军政的祈父!
实在是愚蠢透顶。
为何调我到苦难之地?
让我有父母不能供奉。
【注释】
[7]亶(dǎn):诚,确实。
[8]尸:陈,陈列。饔(yōng):熟食。《毛传》:“尸,陈。熟食曰饔。”《郑笺》:“己从军,而母为父陈馔饮食之具,自伤不得供养也。”
白驹
【题解】
这首诗,今人一般都认为是一首留客惜别,或别友思贤的诗。而清人方玉润则认为:“此王者欲留贤士不得,因放归山林而赐以诗。其好贤之心可谓切,而留贤之意可谓殷,奈士各有志,难以相强。何哉?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縻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好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诗经原始》)这一说法比较切合诗意,因诗中要封这位贤人为公为侯,这是只有君王才能做到的事。诗的前三章写主人竭力殷勤挽留客人,后一章写客人走后,主人还是希望客人能常寄佳音,毋绝友情。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文人们在诗文中常引用“白驹”来代指志行高洁的人。如曹摅《思友人》“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李白《送杨少府赴选》“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等等。
皎皎白驹[1],
食我场苗[2]。
絷之维之[3],
以永今朝[4]。
所谓伊人[5],
于焉逍遥[6]。
【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
吃我园中嫩豆苗。
拴好缰绳绊住脚,
就在我家过今朝。
所说那位贤德人,
请在这儿尽逍遥。
【注释】
[1]皎皎:洁白的样子。
[2]场:菜园。
[3]絷(zhí):绊。用绳绊住马脚。维:系。拴住马缰绳。
[4]永:延长。今朝:今天。
[5]伊人:这人。指乘白驹而去的贤人。
[6]于焉:在这里。
皎皎白驹,
食我场藿[7]。
絷之维之,
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
于焉嘉客?
【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
吃我园中嫩豆叶。
拴好缰绳绊住脚,
就在我家度今宵。
所说那位贤德人,
在此做客乐陶陶。
【注释】
[7]藿(huò):豆叶。
皎皎白驹,
贲然来思[8]。
尔公尔侯,
逸豫无期[9]。
慎尔优游[10],
勉尔遁思[11]。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