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331

六辔如濡[6]。
载驰载驱,
周爰咨诹[7]。
【译文】
我的马儿真雄骏,
六条缰绳多柔韧。
扬鞭策马快快跑,
广泛访问多咨询。
【注释】
[5]驹:《释文》:“驹,本亦作骄。”马高六尺为骄。
[6]辔:马缰绳。一车四马,每马一条缰绳,外加控制车马方向的两条缰绳,共六条缰绳,故言“六辔”。濡:有光泽貌。
[7]周爰咨诹(zōu):广泛地咨询访问,征求意见。周,周遍,广泛,全面。爰,于。咨,访问。诹,了解情况。
我马维骐[8],
六辔如丝[9]。
载驰载驱,
周爰咨谋[10]。
【译文】
我的马儿多骏健,
六条缰绳如丝匀。
扬鞭策马速速奔,
广泛咨询多访问。
【注释】
[8]骐:青黑色的马。
[9]如丝:像织丝一样协调。
[10]谋:商议。
我马维骆,
六辔沃若[11]。
载驰载驱,
周爰咨度[12]。
【译文】
雪白马儿黑鬃扬,
六条缰绳韧又光。
扬鞭策马迅速奔,
周全询问细掂量。
【注释】
[11]沃若:柔润有光泽。
[12]度(duó):斟酌,掂量。
我马维骃[13],
六辔既均[14]。
载驰载驱,
周爰咨询[15]。
【译文】
马儿黑白毛相间,
六条缰绳均和颤。
策马扬鞭迅速跑,
细心询访多探讨。
【注释】
[13]骃(yīn):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14]均:调和。
[15]询:探究询问。
常棣
【题解】
这是一首写兄弟宴饮之乐的诗。周代是以家庭伦理关系为本位的社会,兄弟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全诗八章,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血浓于水的道理。在生死关头,在危难时刻,在外侮面前,只有兄弟才会挺身而出,相互帮助,而朋友则多在和平安定时才表现出更多的友情。诗中所讲的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因此能引起读者共鸣。此诗用抒情和说理相间的手法,反复讲述兄弟要友爱的道理,并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感染力。如首章以“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起兴,以花萼、花蒂同根共荣,比喻兄弟利益相关。第三章“脊令在原,兄弟急难”,以鸟类的友爱比喻兄弟急难时要相互救助。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关于诗的作者,《毛诗序》说:“《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郑笺》:“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认为诗的作者是召公。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左传》富辰谓召穆公作,《国语》富辰又以为周文公诗。唯韦昭云:‘周公作《常棣》之篇,以闵管、蔡而亲兄弟。其后周室既衰,厉王无道,骨肉恩缺,亲亲礼废,宴兄弟之乐绝。故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而合其宗族于成周,复作《常棣》之歌以亲之。’是诗为周公作,穆公特重歌之耳。且诗云‘丧乱既平’,则明是诛管、蔡后语,非周公境地则不合,断断不可移于他人兄弟上去。召穆公为周族歌之,尚可曰诵先芬以戒后哲,若他兄弟歌此,岂能切乎?”方氏认为此诗为周公所作,召公只是“重歌之”而已。
常棣之华[1],
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译文】
棠棣之花真鲜艳,
花萼花蒂紧相连。
你看如今世上人,
没人能比兄弟亲。
【注释】
[1]常棣(dì):木名,一作“棠棣”,又名郁李。
[2]鄂:通“萼”,即花萼。不(fū):花托。韡韡(wěi):鲜明的样子。
死丧之威[3],
兄弟孔怀[4]。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