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9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1]
山有栲,隰有杻。
子有廷内,弗洒弗埽。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2]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3]
[1]兴也。枢,荎也,今刺榆也。榆,白枌也。娄,亦曳也。驰,走。驱,策也。宛,坐见貌。愉,乐也。〇此诗盖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忧。故言山则有枢矣,隰则有榆矣,子有衣裳车马,而不服不乘,则一旦宛然以死,而它人取之以为己乐矣。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
[2]兴也。栲,山樗也,似樗,色小白,叶差狭。杻,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考,击也。保,居有也。
[3]兴也。君子无故,琴瑟不离于侧。永,长也。人多忧则觉日短,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
扬之水
《诗序》:《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1]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2]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3]
[1]比也。凿凿,巉岩貌。襮,领也。诸侯之服,绣黼领而丹朱纯也。子,指桓叔也。沃,曲沃也。〇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其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言水缓弱而石巉岩,以比晋衰而沃盛。故欲以诸侯之服从桓叔于曲沃,且自喜其见君子而无不乐也。
[2]比也。朱绣,即朱襮也。鹄,曲沃邑也。
[3]比也。粼粼,水清石见之貌。闻其命而不敢以告人者,为之隐也。桓叔将以倾晋,而民为之隐,盖欲其成矣。〇李氏曰:古者不轨之臣欲行其志,必先施小惠以收众情,然后民翕然从之。田氏之于齐亦犹是也,故其召公子阳生于鲁,国人皆知其已至而不言,所谓“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也。
椒聊
《诗序》:《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1]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2]
[1]兴而比也。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其实味辛而香烈。聊,语助也。朋,比也。且,叹词。远条,长枝也。〇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则硕大而无朋矣。“椒聊且,远条且”,叹其枝远而实益蕃也。此不知其所指,《序》亦以为沃也。
[2]兴而比也。两手曰匊。笃,厚也。
绸缪
《诗序》:《绸缪》,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1]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2]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3]
[1]兴也。绸缪,犹缠绵也。三星,心也。在天,昏始见于东方,建辰之月也。良人,夫称也。〇国乱民贫,男女有失其时,而后得遂其婚姻之礼者。诗人叙其妇语夫之词曰:“方绸缪以束薪也,而仰见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何夕也?而忽见良人之在此。”既又自谓曰:“子兮子兮,其将奈此良人何哉!”喜之甚而自庆之词也。
[2]兴也。隅,东南隅也。昏见之星至此,则夜久矣。邂逅,相遇之意。此为夫妇相语之词也。
[3]兴也。户,室户也。户必南出,昏见之星至此,则夜分矣。粲,美也。此为夫语妇之词也。或曰:“女三为粲,一妻二妾也。”
杕杜
《诗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1]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2]
[1]兴也。杕,特也。杜,赤棠也。湑湑,盛貌。踽踽,无所亲之貌。同父,兄弟也。比,辅。佽,助也。〇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词。言杕然之杜,其叶犹湑湑然,而人无兄弟,则独行踽踽,曾杜之不如矣。然岂无他人之可与同行也哉?特以其不如我兄弟,是以不免于踽踽耳。于是嗟叹行路之人,何不闵我之独行而见亲,怜我之无兄弟而见助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