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风曲(精校)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313

  张三丰自杀了,那些暗地里监视的人手已经没有必要掩藏了,吕风干脆把四周所有的腾龙密谍和冥龙会的杀手都叫了出来。六百来号浑身黑色劲装的大汉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个方阵,站在了吕风他们的身后。这份气势,却又让萧龙子心里很是得意了一把:“谁说我们一元宗没人?看看,现在我们一元宗的门人弟子却也不少嘛……诶,都是我收了个好徒弟啊。”他可知道,冥龙会也是一元宗的分支的。
  也正是因为这六百多号人站在了后面,加上吕风强横的实力放在那里的,所以火龙老道还按下了把吕风他们毒打一顿出气的念头。吕风一个人可以对付大半金鸡观有道行的老道,剩下的那些老道可不是六百多人的对手。要不是吕风把实力亮了出来,估计现在金鸡观就不是在忙着把张三丰下葬了,而是首先就和吕风他们来一局全武行。
  夕阳的光芒照射下,山坡的颜色都是黑漆漆的,加上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附近乱叫嚷的,天地间弥漫着一股空寂凄凉的味道。随着几声漫长的道号,那小小的黑漆棺材被几个老道抬了起来,放进了地上的土坑内。土被一铲一铲的推了进去,不一时就堆好了一个小小的坟头。那些老道念经的声音更加响亮了起来,香烛的火光冲天,无数纸钱随风飘荡着。
  周处环抱双手,很不屑的骂道:“这些老道委实不通情理,张三丰怎么也是一代宗师,怎么他们不办个水陆道场的?”他吧嗒了一下嘴巴,似乎很是为了张三丰感到不值。摇摇头,他猛的喷出了一口浓痰,然后恭敬的问到:“师尊,师祖,张三丰也入土了,我们现在去哪里?”
  吕风眯着眼睛看着那些痛哭流涕的金鸡观老道,悠然说到:“周处,你不觉得奇怪么?张三丰跑到金鸡观来,就是为了在这里死?金鸡观附近的风水,可也不见得有多好。他老人家又没有子孙后人的,就算是埋了个藏龙穴,后代中也不会出皇帝,何苦来由?”他很不解的摩擦了几下自己的下巴,稀疏的胡须渣子有点让他的手指头发痒。
  萧龙子连连点头说道:“说到张三丰为什么要来金鸡观,我倒是知道。他和观主以前在江湖上倒也碰面过,张三丰说什么金鸡观是自己的缘分之地,所以要把自己的道统留在这里……他凡尘中的武学是留在了武当山,可是他的修道心法之类的,全部都留在了这里啊……你们没来之前,火龙观主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去地下的那个丹房听讲的。”
  萧龙子满是羡慕的叹息了一声:“可惜我这肉身的身份不够,每天给他送酒肉下去倒是有份,听讲却是没那个机会了……否则倒是也可以听听张三丰张真人以武入道的心诀,看看和我们的心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吕风连忙笑着说到:“他张三丰不过是自己悟出来的功夫,自然是比不过本门心法的博大精深了,师尊切不可放在心上。”吕风说得倒是真的,从萧龙子嘴里得到了一元宗全部的修道心诀,吕风发现这一套心法的微妙之处,倒也不在巫门的至高神功之下。不过,一元宗的心法没有巫族的心法这般驳杂罢了。巫族的口诀里面,可是什么邪门东西都包括进去了的。
  萧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阵子,终于满意的点起头来。“是啊,本门心法博大精深,张三丰么,名气大,道行高,但是也就他一个人能达到这种成就,倒是不如本门远甚了。”虽然一元宗的高手也没有几个,但是这种抬高自己的言语,是一定要说的。
  香烛的火焰渐渐的熄灭了,那些金鸡观的老道们手里抓着法铃等等,绕着张三丰的坟墓转悠了几个圈子,大声的念颂了几句经文,又号哭了几声后,转身向着吕风他们站定了。隔着宽达两百多丈的山谷,火龙真人沉声问到:“吕大人,张真人已经安眠于地下,你们却还在这里逗留怎地?莫非皇帝还给了你们圣旨,让你们发坟掘墓不成?”
  沉默了一阵,吕风上前了几步,笑着回应到:“观主错怪我等了。张真人乃是天下共尊之人,我等不过是最后送他一程罢了。既然观主不放心我等,那吕风走就是……诶,山高水长,我等后会有期。”轻轻松松的摆了几句门面话,吕风带着大批人手转身就走。
  火龙真人面色阴沉的看着数百黑衣人身形灵动的跳跃而去,不由得低声问到:“这些人就是朝廷的密探罢?看他们的身手煞是惊人……白猿,这一月来,你们发现了多少密探在窥觑我们金鸡观?”
  白猿真人摸摸脑袋,有点尴尬的说到:“不过数十人……没想到,他们锦衣卫却是出动了六百多人围着我们金鸡观,这……说来也古怪,他们怎么就能瞒过我们的耳目?这么多人在金鸡观附近出没,却只被我们发现了不到一百人,实在是有点可怕了。”
  火龙真人晃动了几下手中的法铃,低声叹道:“罢了,朝廷有了吕风,就好像有了一条手腕通天的鹰犬。不仅是百姓要被他们监察得严严实实的,怕是修道界也要起风波了。你们看那些黑衣人的几个头目,他们可也有不浅的道行呢。”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火龙真人摇头到:“罢了,罢了,管他世人纷争,我等自在山中快活就是。”
  他吩咐到:“回去金鸡观,我们金鸡观闭关百年,参悟张真人传下的无上道经。修道之人,不用理会他们凡俗间的那些事情。他们改朝换代也好,谋杀皇帝也好,和我们有什么干系?”手中法铃发出了几声清脆的声响,火龙真人对着上天高声祈祷:“张真人英灵不远,一路好走。”金鸡观的老道们跟在了火龙真人身后,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有点萧索的朝着前山的金鸡观行去。
  小半个时辰后,吕风突然带着大批属下彷佛乌云一样的扑到了张三丰的坟前。黄龙门的弟子分别带着十几个密探四周游走,把一面山坡守得固若金汤。吕风站在张三丰的墓碑前,双目中奇光闪动,低沉的说到:“张真人,倒是不能怪我吕风出手歹毒,不查清你的死活,我怎么回去交差呢?”
  右手一掌劈出,萧龙子还来不及阻拦,张三丰的坟头已经被推得干干净净,露出了里面的薄木棺材。吕风的手上放出了五道金光,内元真罡化为一道丈许粗细的大手,轻轻的一把把那棺材抓了起来,‘碰’的一声扔在了地上。
  萧龙子吃惊的喝道:“风子,你怎么挖人家的坟呢?这可不是修道之人的行径。”
  话还没有说完,周处已经扑了上去,手脚麻利的用一柄匕首把那棺材盖儿撬了开来,一脚踢飞了出去。四周无数人等发出了吃惊的呼喊声,那棺材里面哪里有人?有只有一只破破烂烂的,漆黑的草鞋留在棺材里,哪里有张三丰的影子?看那草鞋的破烂模样,分明就是张三丰平日里脚上穿着的那一只。
  吕风慢慢的走上前去,用手指勾起了那只草鞋,突然的笑起来:“妙阿,妙阿,果然不愧是活神仙张三丰。假死逃遁,果然是厉害手段,弄得我都以为他真正的是死硬了。嘿,嘿嘿,好手段啊好手段。我可是眼睁睁的看着金鸡观的老道把他放进棺材的,没想到……没想到张三丰的道法居然也是这么玄奥,在我们鼻子底下玩了这么一招。”
  有点恼火,但是并不生气。张三丰是什么样的人物?被他戏弄了,那也是没奈何的事情。“不过,张三丰怕是再也不会在人间出没了吧?最多,最多他去荒村野店找几壶老酒喝,他是再也不会参合进天下大事里面了。”吕风有点羡慕的看着手上的破草鞋。张三丰的假死,也是在向朱棣说明自己已经无心再管这些麻烦事情吧?他总算是可以轻松了。
  嘿,逍遥天下,这也是吕风他的愿望啊。虽然,说实在的,他实在是有点舍不得如今手上的权力。不过,能够脱离这钩心斗角的漩涡,其实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只是,现在的吕风,他没有办法脱离啊。不仅如此,他还要在这个红尘漩涡中拼命的打滚,争取自己能够控制的力量再强个十倍百倍的呢。
  秋风卷起了黄花,满地都是枯黄草叶的时候,吕风把萧龙子送到了成都府游仙观,随后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应天府。朱棣的北伐大军在草原上逛悠了好久好久,直到雪花都飘落了下来,还是找不到赤蒙儿等人的主力大军决战,只能是无奈的退缩了回来。把大军留在了燕京城整修,他带着所有的北伐将领以及数万精兵,一路风尘的赶回了应天。
  吕风赶回应天府的时候,朱棣的大军也就才到几天的功夫呢。听到吕风进了城门,宣旨的太监就已经赶到了,急令吕风进宫复命。于是,一口热水都来不及喝的吕风,又带着周处等几个亲信赶往了皇宫。
  御书房内,吕风把那只破烂无比的草鞋作为证据放在了朱棣的面前。朱棣眼睁睁的看着面前那漆黑的,还带着浓烈臭味的草鞋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仰天叹息起来:“老神仙,您就这么抛下了大明的江山不顾了么?没有您在身边提醒,朱棣怕是要做出不少的错事啊。”
  长声哀叹了老半天,朱棣蓬勃的真力发出,把那草鞋震成了粉碎。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了,眼睛瞪得溜圆的,眼里那个神光直闪啊。“吕主管,立刻下旨,武当山的修缮工程还要加快,再加快一点……唔,就说是朕特别的恩典,加一卫兵马为武当山护山卫,不管官民,严禁在武当山附近放肆!”
  顿了顿,朱棣眯起眼睛冷声说到:“给朕在武当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给驻扎上一个密探的据点,他那里每天有些什么人出没,都给朕给查清楚了。”说到这里,吕风终于明白了,前面的话说得好听,其实还是不放心武当山的道人们啊。
  “几个造船工场要加快进度,越快越好,马和也要加快点,征召整顿水军的事情要加快办。朱允玟他跑去了海外?那就给朕去海外追杀他,朱允玟不死,朕心不安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朱棣突然呵呵呵呵的笑起来:“张三丰死了,这下朕可就轻松了。没有人管闲事了,果然是自在快活了。”他轻轻的拍拍身前的龙案,满脸的欢畅啊。
  兴奋了老一阵子,朱棣终于开口笑道:“罢了,你这次也算是立下了大功。那张三丰既然肯假死遁逃,也算是摆明了态度了,他总算不会再管我朱家的闲事了。吕主管,颁下圣旨,这五城都督府的任命还是要弄得隆重点。”顿了顿,朱棣点头到:“虽然五城都督府的兵马不多,可是却关系着应天府的治安大事,吕卿家不可大意了。”
  吕风连忙躬身谢过了朱棣,心里嘀咕着:“我这锦衣卫的事情还忙不过来,给我加一个五城都督府的职位,不就是要榨干我身上的最后一点力气么?嘿,这位置可就尴尬了,说是说五城都督府可以有管理武将的权力,可是武将都被兵部管着,我五城都督府,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啊……都督,都督,这都督都是虚衔了,还能管谁呢?”
  不过,不管怎么样,起码这都督府下面还有数千兵马,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好。吕风打定了主意,倒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朱棣看了看旁边的吕老太监一眼,点头说到:“吕风,最近你对那些大臣的监察可要更加严格一点。朕……朕要宣布准备迁都北平城的事情,那些大臣在背后有什么想法,或者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可都要一一的报告给朕,明白了么?”
  吕风再次的行礼,表明自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看看朱棣没有什么话说了,这才躬身慢慢的退出了御书房。站在御书房前的院子里耷拉着脑袋想了一阵,吕风突然笑起来:“怎么说也是升官了啊,还白白的得了个国公的职位,嘿,国公啊,掌管锦衣卫的国公,这下老子在应天府里横着走也没有人敢多说什么了。好,好极!”
  吕风和身边的几个司礼太监寒暄了几句,塞了一份贿赂过去,在那些太监如潮的马屁声中施施然背着手走了。绕过了一个墙角,吕风立刻从手里打开了一个纸团扫了一眼,这是方才塞银票的时候,一个太监塞进他手里的。估计是急事,否则吕老太监不会用这种手段传递信息,直接派人去通知吕风不就行了么?
第272章
迁都之争(下)
  “今日兵部尚书等军方将领,和二殿下府上信使有染。”
  皱着眉头把那纸条震成了粉碎,吕风根本就没有把这事情放进心里。朱僜和兵部的人勾搭,那是肯定的事情,他朱僜本身就是朱棣麾下最得力的武将,和那些将领要是没有任何的关联那才真的古怪了。他要作甚么就做罢,反正现在在位的人是他老子,莫非他还敢起兵‘靖难’,把他老子给杀了不成?
  “不过,还是要找我那主子给商量一下啊,总不能朱家老二在背后搞鬼,我们的那位老大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唔,叫大殿下去拜访一下那些军方的将领也不错。那些文官么,嘿,只要把他们的丑事抓在手中,害怕他们飞上天去不成?”想到这里,吕风由衷的感慨了一句:“手上有权,果然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啊。”
  那边传来了地砖被粉碎的声音,黑铁塔一般的小猫哈哈怪笑着,随手把那铁棍一丢,朝着吕风飞奔了过来。“哈哈,风子,你回来了?这回可好,有钱吃饭了啊。徐青那王八蛋,说什么你不在,一分银子都不许动,弄得我请赵老大他们喝酒吃肉都没钱了。哈哈哈,你回来了就好了。”他的后面,几个鼻青脸肿的宫廷禁卫想要追又不敢追,但是不追又不行,只能捂着肿胀的脸蛋,满脸郁闷的跟在了后面挪动着。
  看得小猫那般情急模样,吕风知道徐青肯定没给他好果子吃。小猫知道徐青对于吕风的重要性,这家伙虽然平日里不现山不露水的,可是实际上暗地里帮吕风做了不知道多少麻烦事情,是吕风万万缺少不得的人物。所以虽然有点恼怒徐青不给自己酒钱,可是小猫却也没有招惹他。
  两人也不骑马,一起钻进了一架马车,锦衣卫和小猫的亲兵把那马车围得严严实实的,就这么朝锦衣卫总部行了过去。马车上,小猫立刻严肃了面容,皱眉到:“朱僜派了很多人来应天府联系那些将领,风子,这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你手里了吧?”
  吕风点点头,示意自己刚刚得到了这消息。小猫用手扯了扯那几根胡须,有点不解的问到:“说来也奇怪,他老老实实的做他的王爷就是了,还在朝廷里勾勾搭搭的,莫非他真的想要造反?”迟疑了一下,他继续说到:“可是呢,如果皇帝是他大哥,说不定他还真的造反成功了,可是现在的皇帝是他老子,那些战将都是他老子的忠心属下,他能干什么?”
  吕风坐在凳子上翘起了二郎腿,满不在乎的说到:“由得他去,嘿,他朱僜还能干什么?无非就是造势了。他估计着皇帝也没有几天好日子了,他准备在朝廷里面营党舞弊呢。”他奸诈的笑了笑:“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我给了朱棣一份修道的心法,如果朱棣修炼得好,再活个两百年不成问题,他朱僜就慢慢等着罢。”
  小猫楞了一下,突然低声的笑起来:“这么说来,岂不是连同我们主子在内,想要当皇帝都要看如今这位的心情了?”
  吕风正要点头说是呢,外面突然传来了大声的呼喊声:“抓贼啊,抓贼啊,大白天抢酒喝的贼啊。抓贼……”一道白光闪过,满头大汗的水元子抓着两个巨大的坛子冲进了马车,气喘吁吁的他有点气恼的喝骂起来:“爷爷我去偷他的酒,这是给他面子呢,怎么就这么多人来追呢?不是说大明朝的百姓对神仙很尊重的么?我可也是活神仙啊。”
  吕风扭过头去不吭声,小猫大咧咧的拍打了一下水元子的脑袋,摇头叹息到:“哎,老小子,大明朝的百姓尊重的是张三丰,可不是你这老小子。虽然说徐青那小子不肯拨银子给我们,你也不能去偷啊,多少要顾忌着一点点面子行不行?你怎么也是前辈啊。”
  实在是按捺不住了,吕风猛的笑了起来。一边笑,他一边摇头,实在是拿这两个家伙没办法了。徐青不给他们银子罢了,莫非他们就真的穷到了这个地步?小猫可是大将军,去兵部支借都可以借出大笔银两,就别说多少人抢着送银子给他呢。不过想来也是小猫害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干脆不收受那些贿赂银两吧?想到这里,吕风不由得又有点感动了。
  他低声嘀咕了一句:“还是我们家小猫乖啊,不象某个老而不尊的家伙,居然跑去酒楼抢酒,朝廷的面子都给你丢光了。”
  水元子哼哼哈哈的抓起坛子往肚子里面猛灌,纯粹就装作没听到吕风的话。吕风无奈的摇摇头,懒得理会这个老而不尊的神仙,转过身去,把朱棣要宣布准备迁都的事情和小猫说了一遍,两人开始盘算起来,到底要在这一场风波中站在什么立场上,才能又讨了朱棣的欢欣,又不得罪那些守旧的大臣。
  不经意的,吕风把碰到了萧龙子的事情告诉了小猫,小猫浑身颤抖,猛地跪倒在了车厢地板上,仰头看天喃喃自语:“苍天有眼啊!”
  吕风不屑的撇了一下鼻子,冷声到:“苍天?苍天早就瞎眼了。这是师傅他老人家自己的运气好,可不是那贼老天的好处。”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清早的,先是朱棣宣布了对吕风提拔重用,要求他精忠报国。而吕风也是一副兢兢业业的模样,连声说惶恐惶恐。总之两个人很是上演了一套明君良臣的把戏。随后么,因为被封了个国公――用修道口诀换的,吕风在武将班位中的位置立刻就大大的上前了一步,也就是在张玉跦能之下,反而压过了李景隆一头了。
  朱棣满意的看了看武将的班列,心里寻思着:“难怪朕最近早朝时总是觉得不对劲,感情就是你李景隆站的位置太靠前了。唔,对,就是要提拔几个象吕风这样又能给朕办事,又能给朕实际好处的人上来,把你李景隆给压过去一头去……哼,父皇当年害怕你老子能打仗,把他给毒死了,莫非我朱棣就放心你李景隆么?你也算是我朱家的亲戚了!保不准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这般寻思了一通,六部官员纷纷上前,把需要朱棣批示的事情讲述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大事,朱棣北伐的时候,朱僖在应天府把朝廷政务打理得是井井有条,哪里会留下太多的尾巴让朱棣有机会教训他?看着六部官员上前来,也就是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站在朱棣身边的朱僖不由得脸上满是欣喜的笑容,很是为自己的能为而感到高兴。
  朱棣满意的看着六部官员,从他们汇报的事情中,精于政务的他知道朱僖在这期间做得不错。当下朱棣温和的说到:“朕北伐期间,诸位卿家辛苦了。唔,僖儿你也做得不错,以后可要更加用心的办事。”朱僖连忙笑着谢过了朱棣的称赞。
  看到满朝文武一个个面色欢欣的模样,朱棣点点头,沉声说到:“诸位卿家,今次朕还有要事要宣布。此番北伐,诸位也都看到了,元蒙鞑子要是不和我大明军队正面决战,在草原上我们是无法奈何他们的……我大军进入草原,他们立刻四处流窜,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实质上的打击。而只要我大军一退,他们立刻就可以卷土重来,甚至直接威逼居庸关一线。”
  顿了顿,朱棣有点恼火的说到:“尤其元蒙鞑子勾结东北女真等族,侵占了我大明无数的疆土,朕无法容忍这般情形继续下去。所以朕觉得,必须想办法在北方建起雄城,方便对元蒙残党以及女真蛮子的征战。北方不稳,中原不稳。只有稳固了北方的统治,我们在中原的江山才能固若金汤啊。”
  大臣们没有听出朱棣的意思,纷纷说到:“陛下圣明,的确如此。”
  朱棣看得满朝文武个个都满口称好,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连连点头到:“如此甚好,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应当如此,那朕就决定,迁都……从应天府迁往昔日的燕京城,如今的北平。”
  朝堂上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满腹鬼胎的吕风眼睛滴溜溜的乱转,揣摩着那些文武大臣的心思。僧道衍第一个站了出来,满脸笑容的称赞到:“陛下圣明,陛下英明……迁都北平,则可集中全国军力、财力、物力、人力,一鼓作气荡平元蒙,震慑女真。北方稳固后,当可建立我大明万世不易的铁桶江山。”
  僧道衍朝着吕风打了个眼色,示意吕风也要说点什么了。吕风琢磨了一阵,高深莫测的笑了笑,站出来沉声说到:“道衍大人此言极是。如以北平为都,当可在北方集中百万兵马,从军力上稳稳的压过了那些蛮夷之族的联军。不论是那些蛮子们是从居庸关还是从山海关进袭,本朝大军都可迎头重击,由不得他们放肆。”
  从作战的角度上,吕风继续数落到:“仅从作战上来说,以北平为都,则可在北平积蓄大量的军队、粮草和军械物事。只要我们想打,就随时可以北出居庸关,袭击元蒙鞑子,彻底的改变元蒙鞑子主动骚扰中原的局面。本朝无敌铁骑骤然奔袭之下,哪怕他赤蒙儿等人狡诈如狐,也万万没有此次都能全身逃脱的道理。”
  “一次,他可以逃;两次,算他运气好;三次,就算他们元蒙的老祖宗保佑吧。但是每一次,他们总要留下一些尸首罢?他们元蒙鞑子的总人口才多少?禁不起我们如此三番五次的骚扰的。”吕风已经盘算过了,在迁都的问题上自然是要跟着皇帝走。皇帝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只要不得罪朱棣,那些文官再怎么恨自己又能怎么样?他们能派人用笔墨砸死自己不成?
  朱棣鼓掌称善:“然也,道衍所言极是,吕卿家所言也深和朕意啊……迁都北平,的确可以一改我朝对元蒙、女真作战的被动局面。只要北方稳固了,这中原的江山可也就稳固了啊。”他满脸都是笑容,就盼着没有人出言反对,这迁都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
  可是不怕死的人还是有的。就看着大学士解缙慢吞吞的走了出来,一头磕在了地上:“陛下,都城者,国之重地,社稷黎民瞩目之地,宗庙神器所在也。轻易迁之,国之根本动摇,于国不利啊……太祖皇帝定都应天,上顺天心,下符民意,万万不可轻言迁都……元蒙女真,藓疥尔,若为其而大动干戈,平白的耗费了国力,动摇了根本罢了。”
  有了解缙带头,立刻那些守旧的文官儿全部跳了出来,他们也不顾什么君臣之道了,放开了声音的在那里抨击说迁都的坏处。总之他们的中心论据无非就是定都应天乃是祖宗的家法,这是不能胡乱动摇的,否则把死了的太祖皇帝放在什么位置?另外就是,迁都乃是大事,迁都一次,耗费多少钱粮,浪费多少民力,这是万万不可的事情。甚至有危言耸听者说,一旦迁都,很可能就会灭国灭族啊。
  朱棣耷拉着眼皮子,半天没有吭声。等到这二十几个老臣说得差不多了,他才轻声咳嗽了一下,问到:“如此,诸位卿家以为,如何才能震慑北方?”他的手指头轻轻弹动着面前的条案,很想亲自出手,把跪在下面的那些文官全部砍死。
  解缙直着脖子说到:“容易尔,无非是驻军而已,请陛下下旨,于北平府驻军百万,引大将领军,北破元蒙,东拒女真,大事定也。”
  吕风轻轻的耸耸肩膀,和小猫、僧道衍交换了一个眼色。小猫看解缙彷佛看白痴一样。僧到的眼里则是透出了浓浓的杀气,阴郁的眼神可以把人冻成冰雕了,他手上的佛珠更是风车一样的旋转着,显示他有多生气。
  朱棣温和的笑了起来:“解卿家所言……于北平驻军百万,何人领军?如百万大军放在北平,应天府由谁拱卫?百万大军在北方,若没有雄城支持,一应粮草等物都从南方运送,需要多少钱粮?这些,诸位卿家莫非没有盘算么?”
  武将们没吭声,谁敢吭声?莫非他们敢说自己去领导这百万大军么?朱棣非当场砍了他的脑袋不可。你领着百万大军在北平府驻扎,那是割据呢还是造反呢?他们也知道朱棣说得都是对的,如果不把北平建设成一座雄城的话,就凭那一座城,是无法养活数十万大军的。从江南抽调么?那耗费的粮食和钱币起码是就地征集的十倍以上,那才真的会让大明朝一夜破产的勾当。
  但是,和这些文官,你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们就守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都城是绝对不能迁徙的,太祖皇帝定下了应天府做都城,应天府就应该永远是都城。如果你朱棣硬是要迁都的话,那好罢……解缙已经把帽子给脱下了,伸长了脖子叫嚷着:“臣一心为国计划,若陛下不听臣等逆耳忠言,请陛下砍之。”
  ‘腾腾腾腾’,解缙干脆用膝盖爬行,爬到了朱棣面前,把脑袋都伸到朱棣的脚边了。
  那些文官看到有人带头,‘哗啦啦’的一声,齐唰唰的把冠带给摘了下来,伸长了脖子,彷佛一群老乌龟一样拼命的往前爬,哭着喊着要朱棣砍他们脑袋呢。顿时朝堂上出现了一派奇景,武将们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口观鼻,鼻观心彷佛泥胎菩萨一样。文官们,尤其那些七十多岁八十出头的老臣,一个个把脖子伸出了老长老长的,在地上拼命的扑腾着。
  吕风翻了翻白眼,乖乖的退回了班中。僧道衍冷哼了一声,闭上了眼睛,一屁股坐在了特别给他安排的太师椅上不吭声了。朱僖茫然的看着脚下的那些老臣,不知道如何是好。朱棣满脸的杀气,拳头握得紧紧的,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如果可能,朱棣真的想把这群老臣全部给杀了。杀了干脆啊,省得他们碍手碍脚的。可是他不能杀,这群老家伙徒子徒孙满天下,杀了他,大明朝的日常行政可就全垮了。尤其刚刚屠杀了这么多的文武大臣,剩下的这些,也就是大明朝的朝廷里仅剩的一些还能撑门面的角色了,杀不得了……如果朱棣不想弄几个屠夫来上朝的话,这些老家伙是一个都不能动的。那些可以接替他们位置的人,已经被杀光了啊。
  勉强的笑了笑,朱棣点点头,低声说到:“如此,此事再议罢……退朝。”他挥挥袖子,站起来转身就走,都懒得等大臣们拜送了。
  吕风的耳朵尖,神念稍微射出去,他可以隐隐约约的听到朱棣在很远很远的深宫内咆哮:“他们不让朕迁都,朕就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由不得他们……吕主管,叫吕风给朕看死这群文官儿,他们不让朕快活,朕也不会让他们快活。朕不能杀了他们,但是朕可以折腾他们!我是皇帝,我才是皇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