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风曲(精校)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313

  “二笼么,就从那些士子中挑选一些有才名的,却又肯听朝廷令谕的,让他们整理有史以来的所有典籍,命名为《永乐大典》,什么经史子集,都由他们筛选收入。这可是可以名传千古的好勾当,还怕这些书生不听话么?整理前朝所有典籍的事情,没有十几年的功夫,可由不得他们能完成。”
  “嘿,天下士子就都看着这大典的进度呢,这就是以声名引诱之,不怕那些文人士子不入彀。只要他们听了陛下的征召,开始整编这典籍了,还有他们发文章抨击陛下的时间么?陛下还可以赏他们几个小小的官儿,嘿!”
  院子里面的人都露出了会意的神色,这读书人,除了真正的大圣大贤,有几个不渴望功名俸禄的?这整理前朝所有典籍,可是足以流芳百世的事情,不怕没有人不争抢着来办,这起码就可以让数百名最有名的文士老老实实的充当朱棣的看门狗,他们还有时间骂朱棣么?加上几个无关紧要的官职作为诱饵,不怕他们不乖乖的听话啊。
  “三惑么,就是彻底的用功名富贵乱了天下士子的心。如今的士子,一个个饱读经书,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都是一群不安分的,喜欢对着天下事情指手画脚的家伙。呵呵,他们不安分,那陛下就让他们安分吧。这科举之事,陛下干脆彻底的改过来,什么六艺之类的一律罢考,专门考按照陛下制定的规则所要求的文章,只要文章写得好的,就授予他功名富贵。”
  “陛下还可以规定考试的经书的范围,如此一来,那些文人士子,就只能按照陛下的意思读书了,他们会老老实实的看一些忠君报国的典籍,哪里会看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等过得几年,天下士子看到按照这样的法门可以轻松的当官儿了,谁还去寒窗十年,读那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啊?书读得少了,自然脑袋里面花心思也少了,害怕他们胡说八道么?”
  厉风后心一片冷汗,他有点敬仰的看着僧道衍,心里倒是对他有了些许的崇拜之情。这法子恶毒啊,先杀一批,吓唬这些文人士子不敢乱说话;然后用现实的利益收买一批,再来一个工作量极大的美名千古的大工程消耗一部分士子精英的精力;最后再用科举制度瓦解士子们的抵抗心理,逼得他们必须按照朝廷所划分的方向走,十几年后,天下文人士子都只会一心死读书去考功名了,哪里还有杰出的人才出来呢?
  那时候考的可就不是你的才学、道德如何了,就是考的你的文章做得好不好,是否合乎帝王的心意,轻轻的一刀,却斩杀尽了天下士子的血气,这一套三连招,果然是歹毒、犀利到了极点。恐怕天下士子都被阉割之后,还要感激朱棣的大恩大德呢。
  张玉、跦能等人面露喜色,朱元璋所在之时,文武倾轧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局面,如果日后的文官都是无能之辈的话,他们武将可都要出头了。小猫一脸的不为所动,似乎他根本就没有听懂僧道衍的话,正和水元子在那里挤眉弄眼的做鬼脸呢。
  朱僖鼓掌赞叹到:“大师果然是好计策,好计谋,如许计算,三五年之间,天下民心可就彻底的归顺了。省得……”剩下的话,朱僖看了朱棣一眼,不敢说下去了。他总不能说,现在天下百姓,对于朱棣的‘纂位’,很是心有不满吧?
  朱棣背着手,闭着眼睛沉默了良久,这才突然睁眼问到:“如许一来,天下文人都成了一个模子里面印出来的模样,他们还能协助朕治理天下么?而且,那编撰所有典籍的大事,耗费多少,却是否值得呢?”
  僧道衍微笑着上前了三步,朝着朱棣施礼到:“陛下以为,现在天下的官员,却不是同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一样么?陛下,实际而言,他们治理天下的时候,可有用上经书上的东西?读书,不过是开他们的智化,日后他们出任地方官,只要不是傻到了极点,他们能够公正执法,这天下自然就得大治了。”
  “至于编撰大典的事情,陛下,文治武功,您的武功天下仅有,莫非陛下不想留下一些……”
  朱棣猛的鼓掌三声,满脸笑容的说到:“道衍果然是知晓朕的心意,罢了,就依照此办理吧。僖儿,明日你就召集相关各部官员,把这一套措施实行下去。厉风,你给朕盯紧了,日后三月之中,凡是敢出口指责朕纂位逆反之人,嘿,三月之后,朕抄了他们的家,灭了他们的门,看这些人还敢指责朕否?莫非,他们真的以为朕不能治理好天下么?朕就非要给他们看看。”
  顿了顿,朱棣有点迟疑的命令到:“这文章之事,就说到这里。但是朕心头还有一件大事,不知道诸位卿家可否为朕分忧啊?”
  厉风他们连忙行礼,恭声说到:“这乃是臣等本分,但凭陛下吩咐则是。”
  朱棣抬头看了看天,说到:“诸位卿家以为,这应天府和燕京城比较起来,却是哪一座城好?”
  厉风他们互相看了看,摸不清头脑,朱棣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他嫌弃应天府不好,所以要把都城搬迁到燕京城么?这可是大事啊,迁都,嘿,这可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牵动天下多少百姓的事情。虽然以前燕王府曾经在北平大动土木,修建了一些宫殿等等,但是如果要说把燕京城定为都城,燕京城的规模,还不够吧?
  朱僖缓缓的问到:“父皇的意思是?”
  朱棣快速的说到:“如今北疆不宁,东北有女真游牧部落骚扰,北方有蒙古残党时时侵扰。虽有居庸关守住了长城的紧要所在,但是长城已经破损不堪,很多地方,不足以抵挡瓦剌的南下。朕的意思就是,以燕京城为都城,改名为北平,取平定北方之意,以举国之力,灭掉元蒙最后一点苗裔,让我大明朝的江山万世永固。”
  朱棣越说越兴奋,在地上大步的走了起来,绕着院子走了几圈,朱棣猛的停下,沉声喝问到:“你等意下如何?”
  厉风不傻,他才不会在这种问题上插嘴。如果他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是臣子的本分罢了,没有任何功劳。如果他的意见日后被证明是错误的,那就是大大的一条罪名。毕竟你这一迁都,起码就要牵连到数万户百姓的迁徙,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厉风思忖到:“我不过是一武将,偶尔充当狗头军师的角色也就罢了,这朝廷上大的策略制定,可不是我厉风应该多嘴的时候。”
  所以,厉风继续很坚定的退后了一步,把自己高大的身材彻底的躲在了小猫的身后,细细的开始计数小猫背心处那一块布料到底有多少根纱线的问题。僧道衍看到了厉风这一举动,不由得朝着厉风露出了一个了然的笑容。
  张玉则是大声的叫嚷起来:“陛下,这燕京城么,可是比应天府要好多了。燕京城做都城的话,要打仗出兵可都方便多了,哪里象在应天府,如果从应天出兵,怕不是路上就要花费一个月?耽误了军机,可不是小事情。”
  朱棣露出了欣赏的微笑。“张卿家能从军务上来考虑这问题,果然是深得朕心。僖儿,你有什么看法?”
  朱僖看向了朱棣,很干脆的说到:“燕京城乃是父皇昔日封地,百姓深感父皇恩宠,如以燕京城为都城,怕是要比应天府更适合一些。且儿臣窃以为,应天府风流繁华,京官在此,怕是不易收敛其心,说不得会受外物诱惑,做出些败坏朝纲的事情来。燕京城处于北方较为荒僻之地,却也逼得京城官员清静守心,好好的操持国事,这也是一大好处。”
  朱棣更是欢喜,他连连点头说到:“僖儿最近的见识倒也有了长进,朕心大慰,嘿,若是……嗯,嗯,罢了,道衍,你有何看法?”
  僧道衍神色激动的说到:“迁都燕京,乃是有利天下的大事。一则,正如张玉将军所说,可以镇守北方,稳固天下。二则,则如大殿下所言,可以方便各部大臣处理天下事务,不易受外物动心。这乃是大好的事情,奈何……怕是……”
  朱棣微皱眉头,问到:“奈何什么?怕是什么?”
  僧道衍看着朱棣,小心的说到:“奈何那一帮文臣,怕是祖宗家法不能胡乱变改……这应天府,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都城,若是要迁都,怕是那些文臣第一个就不肯答应。陛下初登大宝,怕是还不能对他们太过于严厉,短短时间内,嘿嘿,恐怕迁都一事,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把都城迁过去罢?”
  ‘碰’的一声巨响,院子里面的人都吓了一跳,却是朱棣听得个祖宗家法这个词,立刻面色狰狞的一掌拍碎了门口台阶上的几块大条石。他双目中凶光闪动,冷冰冰的说到:“又是祖宗家法,嘿,若不是祖宗家法,哪里抡得到朱允玟三年前登基?朕哪里需要费这么多的功夫?”
第218章
君臣定计(下)
  僧道衍却是不害怕朱棣发怒,他慢悠悠的说到:“陛下,此事只能从长计议,若是陛下此刻的声威足以震慑群臣,只要陛下一句令下,迁都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放得几年时间,陛下在大臣、子民面前,积蓄自己的威望,而燕京城,却也是需要好好的整修一番,否则也配不上这都城的名号。陛下青春正好,缓缓图之,用十年时间又如何?”
  他看到朱棣的面色已经和缓了下来,立刻趁热打铁的说到:“这天下事么,原本就是急不得的,陛下何须动怒?”
  僧道衍可是没有看到,他一说朱棣青春正好,朱僖的脸色就难看了起来。朱棣乃是先天级高手,活个一百年都不成问题,他朱僖可是手无缚鸡之力,要是等得朱棣百年之后再接掌皇位……他朱僖能活到那时候么?甚至朱僜也未必有朱棣的命长罢?
  朱棣却是高兴了起来,他一脚踢开了那被他拍碎的条石碎块,走到了台阶上站定,点头称赞到:“大师说得有理,来啊,到朕书房来,我们仔细的谈谈。这声威之事,嘿嘿,治理天下,哪怕百姓们个个都吃饱了,也不会对朕害怕多少吧?尤其那些迂腐的文人臣子,朕治理天下再用心,他们也只会说这是朕应该作的,又哪里会害怕朕?”
  就在朱棣寝宫边上的小书房内,诸人分别坐定了。本来这规矩,臣子在皇帝面前,除非是皇帝给了你极大的恩典,否则是不能坐下的,奈何水元子才不理会这一套,进门就飞身摔在了一张太师椅上,他没做朱棣的位置就算是很给朱棣面子了。至于小猫也是大大咧咧的,稳稳当当的把一掌太师椅压得‘吱呀’惨叫。朱棣干脆大方一点,大家都坐下吧,省得显得他朱棣厚此薄彼一般。
  厉风很古怪的低着头,吕老太监是他义父,现在义父站在地上,指派那些小太监端茶送水的,反而他这个义子却是坐在这里了,实在是有点古怪。但是皇室规矩,古怪的东西多了,倒也不多说,就是厉风自己坐着有点不舒服罢了,但是他又势必不能站起来,否则军衔和他相近的张玉、跦能,岂不是也只能站起?
  朱棣看得好笑,他脑袋偏了一下,装作没有看到一般,随意的说到:“吕总管,这儿的事情也差不多了,你出去忙吧。唔,你去督促一下那腾龙密谍的人,是不是换了厉风做主管了,他们就胆子大起来了,这么久了,还没有给朕找到朱允玟,嘿,嘿嘿。”他这是给个台阶下,让吕老太监出去忙呼,省得厉风坐在那里,吕老太监站着,大家心里都别扭。
  吕老太监还有不明白的么?他笑嘻嘻的点点头,应了一声,朝着厉风打了个很隐晦的眼色,施施然的走了出去。
  这一下,大家心里都舒坦了。朱棣当先开口到:“道衍说得极其有理,这迁都一事,关系着我们大明的万年基业,不能草率。朕以为,不管朝臣们怎么想,不管他们怎么说,反正这北方的元蒙鞑子,可是在不断的往南方打啊。就用这借口,先把长城给修一下,然后把燕京城改个名字,开始扩建它,等得燕京城有了都城的模样了,那时候搬过去就不显得仓促了。”
  这下厉风不能不说话了,对外情报可是他负责的啊。他站起来,点头说到:“陛下说得极是,那赤蒙儿等人可是贼心不死,现在又眼巴巴的纠集了十几万大军,叫嚷着要打破长城,再次南下哪。要说居庸关这一带,几十里的长城还算坚固,但是真要是大打起来,也不够那些蛮子强攻的,就不要说其他地段的长城了,已经残破不堪,要不是山势险峻的话,鞑子早就骑马爬过山来了。”
  水元子嘀咕了一句:“骑马爬山算什么?我扛着一匹马还可以跳过几十座山头呢。”
  小猫点点头,冲着水元子笑了笑,其他人没有一个理会他的。水元子坐在那里实在没趣,眼珠子滴溜了一阵,屁股下的凳子平地里移动了几尺远,直接就坐在了朱棣的身边,抓过朱棣面前的点心瓜子什么的,大吃起来。
  朱棣楞了一下,很无奈的笑起来:“仙长慢慢吃,这点心么都是禁宫特制的东西,味道是极好的。来人啊,给仙长上……”
  水元子竖起一根手指,含糊不清的说到:“也不要太多了,早上刚吃了包子的,这不是还没晌午么?给我来十斤这点心凑合一下,等会儿午饭我去那些胡商的会馆里面吃烤羊肉去,诶,不要说那些胡人就是在羊群里混日子,那羊肉香啊……皇帝老儿,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吃,啊?放心,我看你的样子也挺能吃的。”
  这叫什么话啊?说得朱棣彷佛是饭桶一样,什么叫做挺能吃啊?但是都知道水元子是个厉害的修道者,而且年纪也这么大了,没人和他计较,也计较不过来。你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孩子计较,这很光彩么?水元子别看他年纪这么大了,那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自己一点记性都不长的,是个熟人都不会和他计较的。
  朱棣就当没听到他的话,喝令到:“去,拿十……斤这个点心过来,快去,要是御膳房没有了,就叫御厨现做新鲜的。”顿了一下,看到水元子翘着二郎腿吃得开心,没有再胡说八道了,朱棣这才对厉风说到:“那些鞑子,可是又要动武了么?好,朕就怕他们没有胆子再挑起战火呢。他们要南下?不用他们南下,朕自己带了兵马去讨伐他们。”
  朱棣赞许的对厉风说到:“厉卿家的消息把握得很好,很好,坐下吧,等明年开春了,该祭祀的都祭祀过了,场面文章都做完了,朕御驾亲征,讨伐元蒙残党。张卿家、跦卿家,这大军方面的事情,你们可要仔细打理一下,一应军械事物,可都要准备好了……厉虎,到时候你做先锋官,行不行?”
  小猫脖子一仰,顺手探出长臂,从水元子手中抢了一碟点心,哼哼有声的说到:“不就是打仗杀人么?有什么不行的?来一个也是杀,来一万个也是杀,嘎嘎,杀他个血流成河,看他们有多少人。”说完,他大嘴一张,四块肉沫烧饼就进了嘴巴。
  厉风眼珠瞪了出来,狠狠的偷偷的踢了小猫一脚。朱棣却是鼓掌大笑:“好,说得豪气,好汉子就该这样。嘿,朕御驾亲征,也不见得就能把元蒙残党怎么样了,但是总是要好好的教训一下他们,杀他们个几万壮丁,又可以换几年的太平。嘿,让那些大臣看看,北方可是不太平的,到时候迁都的事情,也就由不得他们做主了。”
  僧道衍朝着小猫笑了笑,小猫却是只给了他个白眼而已,正如小猫对任何人一般的模样,那样的粗鲁无文。僧道衍倒也不以为杵,微笑着说到:“陛下既然决定要迁都,那么,有些事情就必须早做安排了。很坦白的说,当今天下,对陛下心存不满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啊,他们还都以为,朱允玟才是真龙天子呢。”
  跦能大咧咧的说到:“这好办,杀了就是。”
  朱棣咳嗽了一声,跦能立刻闭上了嘴巴。杀,杀了容易,杀尽了天下人,这皇帝做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孤家寡人,很有味道么?朱棣自然不能同意跦能的办法,他问到:“那道衍以为,朕此时应当如何做?”
  僧道衍冷笑:“陛下所要作的,就是收买人心、立威天下,双管齐下。方才一杀、二笼、三惑,可以让陛下十年之后,掌握天下士人之心。但是,要想赢得天下百姓的忠心,可就有点麻烦了。这些文人士子,一个个都清楚高官厚禄的好处,只要给他们一块大饼挂在天上,就可以让他们追之、逐之,进而对陛下再也没有其他言语。但是……”
  厉风出言到:“但是天下的平民百姓,却是愚昧得很,他们可不见得能够听明白大道理。只要这些人认了一个死理,恐怕是除了神仙,再也没有人能够把他们唤回来。”厉风朝着僧道衍笑了笑,示意自己在帮他说话。
  僧道衍点头笑道:“不错,真正难以处置的,还真的是这些平民百姓。哪怕他们当时不敢出声,但是对陛下的怨气留在心中,年深月久,怕是万一到时有人用朱允玟的名义蛊惑百姓的话,天下就会动荡不安啊。”僧道衍合十念了一声佛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
  朱棣皱眉,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低声说到:“那,莫非就由得他们这样不成?”
  厉风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在成都府玩的那一套鬼把戏,不由得笑起来说到:“陛下,其实想要让天下百姓对陛下存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的亵渎念头,这也很容易做到啊。甚至么,还可以让百姓们口耳相传,说陛下就是真正的活神仙呢,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可就很好解决了。”说到这里,厉风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
  果然朱棣一下子来了兴趣,急忙问到:“厉卿家,你到底是何等妙计?如果真能如此,消泯了天下百姓对朱允玟的拥护之心,改为敬畏朕,这算你的头一份大功。”
  厉风阴笑起来:“陛下不是答应了昆仑派的那几位道长,要大修武当山以安张三丰之心么?”
  朱棣点点头,有点不快的说到:“这不过是敷衍他们的说法,嘿,张三丰那老家伙,朕还要找他的麻烦呢,哪里会真的给他大修武当山?有这银两,朕不如多打造几套铠甲,多铸造几件兵器,到时候也好率领儿郎们去替国杀敌,照样可以赢得赫赫威名。”
  厉风舔舔嘴唇,怪笑起来,他眯着眼睛,低声说到:“陛下说得是,不过,如果在大修武当山的时候,稍微做点手脚,怕是天下百姓,可就……呵呵,尤其大修武当山,可以卖给张三丰一个情面,最起码他不好意思再跟在朱允玟身边了罢?这样一来,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朱允玟,就再也不惧怕张三丰又从中插手了。”
  僧道衍点头,满脸奇怪的问到:“给张三丰卖一个情面么,他张三丰倒也当得起。但是,如何让百姓敬畏陛下呢?”
  厉风随口说到:“简单,把真武大帝的雕像,雕成和陛下一般无二的模样就好。”
  书房内人人面容失色,朱棣更是猛的跳了起来,满脸的古怪。良久,良久,朱棣疯狂的大笑起来,满脸都是喜色。他走到了厉风面前,重重的拍打着厉风的肩膀,称赞到:“厉卿家,你果然是精明厉害,嘿,用朕的容貌去替换神仙的面貌,这事情大有可为啊。嘿,朕明白你的意思了,朕要多征兆民夫,起码征兆他三十万人去大修武当山,哈……”
  他长笑起来:“到时候神像开光大礼上,让百姓们看到神像的容貌就是朕的模样,哈哈哈,他们岂不是会传说朕就是真武大帝下界么?妙,妙,武当山的香火最是茂盛不过,信徒们相互传说,这般一来,嘿嘿,百姓们还有不害怕朕的道理么?”
  他兴奋的在书房内走来走去,连连称赞到:“是,这主意好,厉卿家,你这主意好。嘿,神仙,朕乃是当今天子,神仙也要听朕的意思行事。”他突然从腰间解下了一枚墨玉盘龙佩,笑着递给了厉风:“这玩意,赏赐给你罢。日后朕许你日夜可以入宫觐见朕,只要有重要事务,朕许你随意进出。”
  厉风连忙跪倒接过了玉佩,这脸面可就有了。虽然能够随意的见朱棣并不是什么很大的权力,但是在其他的大臣看起来,这可就是特别的意义了。能够随时见到朱棣,就证明厉风已经成了朱棣的绝对的心腹,这隐藏的权力,天知道有多少?只要这风声让其他大臣知道,那怕那些封了国公的极品大员,见了厉风也得客客气气的。
  张玉、跦能毫不掩饰的流露出的羡慕的神色,但是他们倒是看得开,谁叫自己没有厉风这样胆大妄为的想法呢?朱僖在旁边,露出了很欢欣的神色,厉风越受重用,对他朱僖的帮助可就是越大啊,朱僖巴不得厉风可以统管天下兵马呢,这样他想当皇帝就更加容易了。
  一群人在书房内,就僧道衍、厉风的计划揣摩了又揣摩,对朱棣所说的要御驾亲征的事情盘算了又盘算,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傍晚了。水元子这老家伙也不知道吃了多少东西,最后实在太困了,直接就躺在了朱棣的书架上睡着了过去,鼾声雷鸣啊,但是也没有人理会他。
  就在众人谈得兴起,整套计划的脉络越来越清晰的时候,轻捷有力的步伐声响起,一身大红袍色的马和大步的走了进来。厉风突然醒悟,难怪这次回到应天府,感觉有些事情不对劲,却一直没有反应过来,现在看到马和才想起,回来了这好几天,原本和朱棣寸步不离的马和,怎么一直就不见人影呢?看看现在马和满脸尘土的样子,似乎他赶了不少的路程呢。
  看到马和进来了,朱棣立刻示意厉风他们停止说话,径直问马和到:“马卿家,这次的事情办得如何?”马和有大将军的封号,并且能够带兵出阵,所以和普通的太监不同,朱棣一直都以卿来称呼他的。
  马和跪倒在地上,恭敬的磕头行礼后,这才站起来说到:“陛下,一切按照您的旨意,杭州、泉州、苏州三地的造船厂全力赶工,尽在打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宝船。现在就是要等东北那边的大木值运到船厂比较拖延时间,但是也已经下令地方官员加紧进度了。实在不行,也可以就近从附近州县选上好的大木来替代。”
  他吐了一口气,面有喜色的说到:“如果一切顺利,也就年余时间,这一批宝船以及配套的船只就可以打造完成了。只要征召精锐水手,训练一支水军,我大明水师,就可以直下南洋,宣扬我天朝雄风了。”
  朱棣猛的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大声叫好:“好,马卿家辛苦了。”
  厉风、小猫、张玉、跦能等人听了个满头雾水,打造宝船?下南洋?这,这是干什么?
  朱僖这才轻笑着解释到:“这几天的事情有点多,所以倒是忘记给你们说了,父皇要派水师下南洋,宣扬我天朝上国的威风,威慑四夷呢。”
  厉风他们呆住了,派遣大军下南洋?那是要航行多远的路程啊?宣扬国威么?这倒是好法子,想那南洋的蛮子,说不定还是刀耕火种的德行,看到天朝的舰队开了过去,还不吓得屁滚尿流,派人进贡称臣么?至于朝廷的那些守旧的大臣,看到无数外国使节入朝,还有不大叫圣明天子,大肆的溜须拍马的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