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为僧(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2237

  华将军也整理一下朝服,低声道:“大师,早朝开始了。”
  ……
  华将军先进去了,李慕禅在外面等候。
  他虽是将军,品级却不够,不能同列朝班,没有上早朝的资格,只有皇帝召见,才能进殿面圣。
  过了一个时辰,文武官员们一一出来,一个年轻俊秀的宦官匆匆出来,请李慕禅随他进去,进了正南门,沿着一条宽阔的白石大道往前。
  白石如玉,温润无暇,踩在上面竟有软绵绵之感,大道两旁各站一排执戈禁卫,如雕像般挺立,一动不动。
  走了两百来米,又上了一百多级白玉台阶,来到一座大殿前,忽然往东一折,到了旁边一处偏殿。
  俊秀宦官停下脚步,冲着明黄帘子扬声道:“启禀陛下,明空大师到了。”
  他声音柔和而悠扬,袅袅如唱,合着独特的韵律,极为悦耳动听。
  他在后世时,人们都普遍认为太监的声音又尖又细,很难听,此时听来却知谬矣,竟如女高音一般的优美。
  “进来。”里面传来沉稳浑厚的声音。
  俊秀宦官上前挑开明黄帘子,侧身道:“明空大师,陛下在里面,请进。”
  “有劳了。”李慕禅合十一礼,迈步跨过门槛,进了大厅。
  温暖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抬头望去,一条红地毯从门口延伸到十来米外的台阶下。
  两只兽炉分立台阶两旁,正散发着袅袅轻烟。
  台阶上是一张书案,后面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方面大耳,面如冠玉,眉如卧蚕,口方鼻挺,威严肃重。
  一个胖墩墩的老者侍立在书案旁,霜眉雪发,面色红润,手执银拂尘,乃是一位宦官。
  “见过陛下。”李慕禅来到台阶下,合十一礼。
第390章
青眼
  面见天子需得跪礼,但他是出家人,不跪亦可,皇帝且不必跪,其余官员自然更不必。
  这是他当初选择出家缘由之一,笑天子傲王侯。
  天子姓郭,名牧川,如今年号圣启,他一身明黄衣裳,稳稳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李慕禅,一言不发,气度雄浑森严。
  李慕禅微垂眼帘,目光聚于脚前三尺处,一动不动,如渊渟岳峙。
  良久没有动静,殿内寂静,落针可闻,仿佛无形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挤压着空气,令人窒息。
  “呵呵……”圣启帝忽然笑了起来,打破宁静,点头道:“明空大师果然定力不凡,好得很呐!”
  他声如洪钟,中气十足,李慕禅暗忖,这位皇帝陛下竟也有一身不俗的武功,算是高手了。
  “陛下见笑。”李慕禅微躬身。
  ……
  圣启帝起身步下台阶,到了李慕禅跟前,呵呵笑道:“明空大师刺杀了东楚名将西门斩,真是功德无量,朕要多谢你啊!”
  李慕禅道:“陛下过誉,侥幸而已。”
  圣启帝呵呵笑着摇头:“东楚武学远胜咱们,刺杀将领成功的,大师是第一人,侥幸不得,……况且那西门斩乃当世奇才,没有你,凭着伊平的本事,斗不过那西门斩!”
  李慕禅道:“华将军智慧过人,帅才无双,一时大意才中了暗算,哀兵必胜,即使没有我,华将军也能大胜!”
  华将军本名华伊平,但很少有人知道,多数华将军称之,神光营只有他姓华。
  “你可太小瞧西门斩了!……明甫,赐坐。”圣启帝道。
  旁边老宦官轻躬身,慢悠悠搬了一张明黄绣墩过来,放到李慕禅身后,然后退到原来位置,动作从容。
  李慕禅谢过后坐下,接着道:“东楚骑兵确实精锐,但与咱们城下决战,却非明智之举。”
  圣启帝坐回龙椅,与李慕禅说起那场战斗,讨论得失,李慕禅话不多,寥寥数语,无一不精辟入理。
  他能感觉到周围数股强大的气息,仿佛巨龙在窥探,随时会扑过来,散发着铺天盖地的气势。
  换了常人,可能感觉不到,但他灵觉敏锐,远胜武林高手,能清晰感应到他们的强大,远胜自己。
  他觉得理所当然,皇帝身后若无强大力量护持,反而不正常。
  虽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真正见到这么多强大的存在,李慕禅体会更深刻,深觉自己差得远。
  想要天下第一,任重而道远,需得更加努力不懈。
  ……
  两人聊过了那场战役,又开始谈起佛法,圣启帝对于佛法见解极精,李慕禅也不由赞叹。
  在他看来,佛法就如后世的哲学,想有所得,一者得有阅历,二者需有静心,能持续深入的思考。
  这个世界与原本世界相似,也有略微差别,佛门发展不同,门派更多,如漫天繁星,却没有禅宗一脉。
  李慕禅觉得,禅宗有一种最佳的研习佛法的方法——参话头。
  参话头,就是捉住一个问题,不停的,深入的思索,如挖井一般,持续不懈的深入,一直到想明白。
  就像一片青瓦扔到潭水里,直沉到底,终能见到根底。
  这种参悟佛法的法门,对他助益极大。
  他经历生死,佛法里里外外,翻来覆去,讲的就是生死二字。
  亲自经历过,与想象截然不同,语言文字有时很贫乏无助,没有经历过生死,讲得天花乱坠,终究体会不出,就如游泳,想得再精细,不亲自下水体会不到水里的感觉。
  有了生死经历,再读佛经,一读便通,句句如自己心声,又有参话头的妙法,轻易的通彻各部佛经。
  故他虽年轻,佛法造诣却胜过一辈子埋头苦修的佛门高僧,而圣启帝身为皇帝,对佛法却能领悟如此之深,可谓难得。
  圣启帝心下啧啧称奇,他喜好佛法,觉得佛法深邃博大,美妙之极,不逊于美人儿,让他沉醉。
  他身边有几位高僧,常与之谈经说法,加之他天资明睿,佛法造诣也不逊于寻常的高僧大德。
  他与李慕禅说了一会儿,体会到李慕禅佛法造诣之深,竟有无所不精,无所不包之势,且见解独特新颖,他大受启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圣启帝道:“明空大师,留在京师吧。”
  李慕禅沉吟片刻,摇头叹道:“陛下恕罪,我还是想回山。”
  “嗯——?”圣启帝惊奇望着他,眉毛挑起。
  李慕禅道:“我出山入世参军,是为证悟佛法,如今颇有所得,想回山闭关一阵子,陛下见谅。”
  “这样……”圣启帝打量着他,摇头笑道:“京师繁华,大师还没见过吧?”
  “是,我刚来,还没能见识京师繁华。”李慕禅点头。
  圣启帝呵呵笑道:“这样罢大师,朕也不强人所难,大师且先留下,一个月后再做决定,是走是留,朕绝不勉强!”
  ……
  又说了几句,李慕禅便告辞要离开。
  圣启帝起身笑道:“朕听伊平说,大师你中了雪香散,明甫,把那枚化虚丹拿来。”
  “陛下……”慈眉善目的老太监一怔,迟疑一下:“这化虚丹……”
  “行啦,少啰唆,朕在禁宫大内,想中毒也没机会!”圣启帝摆摆手。
  李慕禅忙道:“多谢陛下,不必化虚丹,我过几天想去东楚,亲自去玉寒宫要解药。”
  他一听就知,这化虚丹应该不多,怕是仅有一两颗,用来预防圣启帝中毒的,竟要赐给自己,自然不能收的。
  “你要亲自去玉寒宫?”圣启帝笑着摇头,道:“大师你武功虽强,但玉寒宫可不是软杮子,还是用化虚丹吧!”
  “陛下知道玉寒宫?”李慕禅问。
  “略知一二。”圣启帝招招手,老太监转身走到东北墙角的朱漆柜前,打开后搬了一摞奏章到案上。
  圣启帝指了指这摞奏章,笑道:“这些都是玉寒宫的情报,大师你不妨看看,能有帮助。”
  李慕禅也不客气,到案前一一翻看这些奏章,他看得速度极快,约有二十五本,十来分钟的功夫看完。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看完后,他沉吟着若有所思。
  圣启帝卧蚕眉挑了挑,暗道怪不得他佛法精深,果然天资绝顶,世所罕见,这般人物若能为朝廷效力,想必成就非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