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都督第7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1063


王黼呐呐无言,只是躬身请罪。
连很久没有现身的老太后,都听闻了消息,把赵诘叫到了病榻前。
宫灯摇曳,深宫之内人影萧条,服饰老太后一辈子的宫女都已经过了花甲之龄,端着托盘认认真真的站在门口。
老太后年逾古稀,历经三位天子,从太子妃到皇后,再从皇后到太后。在夫君身故后,把年幼的太子扶上了皇位,然后又是赵诘,垂帘听政近三十年,那时候,连蔡京都才刚刚进士及第。
曾经倾城容颜,已经化为了脸上的褶皱,还政与赵诘,逐渐淡与幕后,身边的老人也相继故去,成了一个安享晚年的老妪,再无当年垂帘听政时的锋芒毕露。
人都有起有伏,有始有终,在看着亲手提拔任用的薛九全故去后,太后便感觉到了物是人非,她这一代人已经成为过去,和如今的朝堂已经没关系了。放下政务之后,太后没有再干涉朝政,只是坐在深宫之内,看着宫城内外的形形色色,不劝戒,不提醒,这些事情必须年轻人自己去体会,她余威尚在,干涉政事,雏鹰便永远无法长大。
宫里的妃子、美人,都对她敬而远之,每天敢跑到病态前请安的,除了皇帝赵诘,便只剩下与世无争的皇后。赵诘其实早就想废后,立更宠爱的万贵妃为皇后,太后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和皇后聊聊家常,让后宫的一帮嫔妃明白自己的位置。
垂帘听政数十年,将一代人治的服服帖帖,老来却卷入后宫的勾心斗角,太后也没有伤春悲秋,只是安心当个局玩人,直到合眼的那天。
可最近传来的消息,让太后安定不下来了。
杭州都破了,江南战乱四起,再放任不管,雏鹰还没展翅,恐怕就得摔断了腿。
寝宫之内熏香缭绕,宫女进来通报后,身着龙袍的赵诘,快步进入了宫殿内,沿途还在怒声自语: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杭州竟然都能被攻破....”
“圣上。”
床榻上,老太后花白的头发已经整整齐齐,靠在床头,面容亲和的开口呼唤了一声。
赵诘对扶他登上皇位的太后十分敬重,一直当做生母对待,此时恭敬上前行了一礼,才在床边的御凳坐下,收敛了脸上的怒容,轻声道:
“太后唤儿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太后打量赵诘几眼,面色一成不变的从容,缓声道:
“听说,杭州被攻陷了?”
赵诘扶着双膝,脸上有几分怒意,沉声道:“刚传来的消息,江南连日暴雨引发水患冲垮城墙,方腊贼子携军二十万攻入杭州,儿臣...正在与百官商议对策。”
太后点了点头:“方腊顺民意而行,加之朝臣轻视纵容,才起势如火席卷江南。不过毕竟没有根底,仅凭苦寒百姓难以抵抗重兵清剿,只要应对得当,不会伤及国本。”
“儿臣也是这么想的。”赵诘听见太后这么说,仿佛吃了颗定心丸,气色好了不少。
只是太后很快就摇了摇头:“圣上可曾想过,方腊为何能在三个月内起势,得百万民众响应?”
“方腊以摩尼教蛊惑人心,煽动无知百姓造反,这种事屡有发生,只是这次闹大了些。”
太后幽幽叹了一声,沉默许久,才抬起满是褶皱的手,从枕头下面取出一封信,放在了赵诘手上:
“前几天,康王给我送了封信,你看一看。”
赵诘一愣,微微蹙眉打开信封,看着洋洋洒洒一大篇的字迹。
太后没有打搅,只是看着赵诘的脸色。
赵诘一直沉默,认认真真看完,犹豫片刻,放下信纸:
“康王此言...太过夸大其词,不合时宜,大宋自有国情在此,花石纲、造作局确实举止过激,但以制武是赵氏开国便定下的国策,而与金国结盟....”
太后轻轻抬手,想了想:“当年先帝病故,你知道我为什么扶你登上皇位,而不是你弟弟?”
赵诘神色微凝,握住信纸的手不觉间紧了下,脸色渐渐放缓:
“还请太后明言。”
太后斟酌良久,才缓声道:“康王才学、品行皆无可挑剔,但生性易怒好战,主张抗辽抗金,与大宋朝堂偃武修的大势相驳,天下交到他手上,必然重用武人打压臣,引发动荡伤及国本。即便肃清朝野,也不一定能破辽金强敌,若是输了,大宋就此亡在他手上。治国之君要稳中求进,康王不适合。”
赵诘点了点头:“康王...确实自幼比较冲动...”
“你刚继位之时,颇具治世之才,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劝谏,察纳忠言。废毒药库,以典魁司纠察百官,罢免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官吏。种种举动深的百姓与朝臣赞誉,我也对你给予厚望。
只是时间一久,听多了臣子的奉承之语,便忘了初心,猜忌之心过重。典魁司也从监察百官的镜子,变成了拴在朝臣脖子上的绳子。
我一手建立典魁司,暗探密布大宋各地,是为了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任何想看到的东西。
可你自己不想去看,再神通广大的耳目,也没有意义。
方腊的叛乱,曹华通过典魁司多次上书到御案前,你看到了没重视,因为你一旦信了曹华的言辞,便是承认江南流民千里与你喜爱奇花异石有关。
王相、蔡太师等人是聪明人,不想惹来你的不满,所以只说你想听得话,不说那些不能说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10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