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355

  张先文道,“银杯汽车股份公司你听过吧?他们去大前年开始,发行了一亿股股票,卖不出去,急得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门上都给贴了公告。”
  李和乐了,“你们是打的这个主意?”
  两个人一起点了点头。
  仰勇道,“李老板,这可是个好机会,我相信这将是中国未来最具成长性的行业。”
  他听张先文说过,眼前这个年轻人有的是钱,只要他肯投资,这个事情差不多就成了,因此就不遗余力的开始推销。
  “抱歉,我对拿不到控股权的产业没有什么兴趣。”李和只能以这个为借口拒绝了这个提议,总不能说这是个大窟窿,傻子才往里面跳呢。历史已经证明,银杯汽车很成功,可是仰勇却很惨。
  仰勇跟张先文对视了一眼,仰勇深吸一口气,斟酌道,“我年龄比你大不了几岁,斗胆喊你一声老弟。老弟,这生意本小利厚,能干啊。我是做拆借资金这一块的,股权这块我懂,请相信我,早晚咱们能拿到控股权的。”
  李和道,“二位的意思我懂,作为东北第一家改制企业,里面的机会自然多多。不一定需要做那第一个螃蟹的人,这些大的机会都是需要有前置时间的,我的意思是等等。”
  反正他是肯定不会往这坑里跳的。
  “李老板,我希望你再考虑考虑。”仰勇尽量掩饰了脸上的失望,他认识的有钱人很多,可是像李和这样有钱的人不多,所以他还是尽力争取机会。
  李和浑不在意,给两个人一人散了一根烟。张先文给李和点上烟,然后问,“李老板,老仰跟我讲的时候我可是一晚上没睡好觉,这才火急火燎的来找你,因为我相信你是有眼光有志向的人。只要这事情成了,你吃肉咱们这些人也能跟着喝汤啊。”
  他可比仰勇急躁多了。
  李和笑意满满的道,“我是不同意入股银杯,不过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可以自己组建一家新的汽车公司,从国际上买最新的生产线。”
  张先文听了这话先是愣了下,待反应过来,激动的站起来拍起桌子,“我就说嘛,我就说嘛,你李老板不是这么眼皮子浅的人!这种捡钱的生意你怎么可能不干!抱歉,抱歉,是我小瞧了你!原来你的志向比我们大多了。”
  他的动静有点大,大奎那桌子人都好奇的朝这边看。
  仰勇道,“李老板,你可知道建立一个崭新的汽车厂大概多少钱?”
  他不禁发出了疑问。
  张先文却在旁边不屑的道,“了不起一亿美金罢了,吉普厂才8000万美金。”
  他去浦江通商银行办贷款的时候,对李和的实力又多了一层认识。黄炳新接待了他,人家堂堂的通商银行的总经理提到李和的时候,一口一个李先生,恨不得当做亲爹捧着了。
  通商银行虽然算不得大银行,可好歹也有七八亿美金的资本,能让这样的银行捧着,哪里是简单的人物!他对李和的信心自然很足。何况李爱军,苏明,卢波,平松,潘松,张先文都是认识的,这些人都是一方大佬,实力雄厚,经营的都是李和的产业。
  这些还是他知道的,还有更多的是他不知道呢。
  仰勇看了看在旁边淡定抽烟的李和,笑着道,“抱歉,李老板,我们这些小生意人有点坐进观天了,请你指教。”
  李和道,“这么说吧,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出钱了,这厂子能不能开的起来?”
  仰勇不知道李和从哪里来的这么大口气,他看了看张先文。张先文冲他肯定的点了点头。
  仰勇深吸一口气,镇定的道,“李老板,东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从奉天到春城有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更兼有熟练的工人,所以建厂没有问题。”
  李和开玩笑道,“Sorry,我要对你说NO。”
  “你指教。”仰勇不自在的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李和道,“经济的重心以后会慢慢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交通便利,市场优势明显,何况我听你的口音,你应该是苏南的吧?你这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是,我是江阴的。”仰勇道,“可是李先生,零部件配套这一块毕竟在北方方便的多。”
  李和摇摇头,“浦江有大众厂,他的零部件配套厂商,少说也有千把家吧,咱们为什么不能跟着后面沾沾光?哪怕有一部分零件需要从东北运输,可是也毕竟是少数。大众厂能活,咱们也能活。”
  仰勇问,“李先生,这个我同意。”
  “你现在的公司注册在哪里?”
  “香港。主要做资金拆借,并购,我们是小公司。”
  李和道,“那就没问题了,如果我们合资做,我让你出任总经理,你觉得怎么样?”
  “没有问题。”仰勇当仁不让,没有丝毫的谦虚,“可是,李老板,我的资金有限。”
  “这个以后再说,你俩能出多少算多少,剩下的我包圆,我再不济,也能拉点资金进来。”李和不等对方回应,就站起身道,“给你三天时间考虑,考虑好了写一份方案给我,到时候电话联系。”
  然后朝大奎招手,两个人出了酒店。
  李和风风火火的走了,留下仰勇两个人了。
  仰勇看着李和上了那辆破面包车,然后怀疑的问张先文,“老张你不能蒙我吧?”
  张先文没好气的道,“瞅瞅那车牌再说。也亏你在部队里待过。”
  “哎,没注意。”张先文看到了那三位数车牌,这种车牌可真拿不到,平常外面人最容易拿到的是四位车牌,而且A字打头的更是异想天开。
  回去的路上,还是大奎开车,他问,“哥,我听他们说要盖汽车厂?”
  张先文说话的动静有点大了,不想听到都难。
  “是,总要有自己的事情干了。”李和同意建汽车厂的目的是出于多方面的,第一是仰勇这样的能人难遇,第二是他想到他可能马上要去毛子的地盘挖人,到时候人挖过来了,总要有地方安置吧。
  可以先让他们在汽车工业上发挥一下余热吧,能压榨多少剩余价值算多少。
  当然,他也对仰勇这个人抱有戒心,可话说回来,不能因为不信任而弃之不用,只要将来股权在他手里,这个人就翻不起大浪。没见,那黄国玉哥俩现在见着他比兔子还乖。
  他不无担忧的想,这哥俩是不是让他给养废了,至今没有显出什么大能耐,电器店至今还是发展的中规中矩,只能说不赔钱而已。
  何芳拿着皮尺给李览量了身高,居然有80公分,再一称重,有二十斤了。
  她高兴的亲了儿子一口,“以后一定招小姑娘喜欢。”
  “长的好看有什么用,有能耐才中用。”李和看看儿子,再看看儿子,这娘俩像极了,儿子大概遗传了媳妇的腿茬子,个子都是不知不觉中的蹭蹭上,毫无疑问,将来的个子不会矮。
  睡得多,吃的好,尿的勤,哭声响亮,每天都是笑嘟嘟的,推着推车满世界的追着阿旺,俨然是家里一霸。阿旺已经被李览折腾的没脾气了。
  何芳不高兴李和埋汰她儿子,“将来肯定比你出息。”
  儿子现在是她的骄傲了。
第0415章
应变计
  1990年5月24日,老布什宣布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但也提出了不少条件,其中一条就是不能再向中东卖导弹。至于中国有没有同意,那是另外一条说法了。
  改革开放以后,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出口约占中国整个出口的10%。
  延长最惠国待遇,可以享受优惠税,当然是有利于中国出口创汇的。
  另外,最惠国待遇是关贸总协定的基石,美国不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肯定会增加中国入关的难度。
  李和这边没乐呵上两天,于德华却愁眉苦脸的来了。
  “欧共体将中国的涤纶短纤维、鞋类、草酸、录像带、小彩电、打火机列入了反倾销调查,提高了17%的关税。”
  “走香港或者澳门是了。”李和不以为意,往后的几十年中国产品会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头号对象,根本不足为奇。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初期,美国人就开始了对中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以中化公司为主导的国营出口公司基本上把糖精钠、高锰酸钾、氯化钡、草酸、双氢链霉素、三氧化锑这些化工品卖出了的白菜价,打遍世界无敌手。
  只是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出现,西方会把棉纺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提前,这个绝对是万万没想到的。可是话说回来,该来的早晚会来。
  于德华叹口气道,“他们将中国通过香港和澳门转口或再出口的产品也统计在来自中国的进口之内。”
  “这就尴尬了,靠。”李和想不到欧委会会这么狠,“那你去商业部没有?他们怎么说?”
  于德华道,“商业部和外经贸的领导让我们等,说咱们还是不受西方认可的非市场经济体,所以国内这块没法应诉。”
  “问下老沈,他是学法律的他应该懂,他不懂的话就让他找懂的,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去应诉。”这是李和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政府都想不出辙的事情他能怎么办?
  何况这一次的反倾销调查不止针对他这一家,基本全国的企业都针对上了。
  于德华苦笑道,“问了,老沈说这律师费可贵着了,没有四五千万美金落不了地。麻底鞋和涤纶短纤维还不是咱出口的主导产品,利润也没多少,再说还不一定能赢呢。我意思是不行就算了,咱们把精力放其他产品上就是了,这两项产品对咱们也无关大局。”
  虽然这两项产品对于德华经营的影响不大,可是他担心的是有了这个开局,以后会涉及到更多的出口产品,那才叫没完没了。
  “那也要应诉,不然真成了软柿子,下次人家还得针对你。”李和想了想又问道,“起诉咱们的企业是哪里的?”
  他只能自己带头干了,指望中化公司陪他一起应诉,可能性几乎为零。许多国营出口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宽,少经营一项化工品根本无关痛痒,根本不会积极应诉。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两家厂子。他们也是以棉纺和鞋类为主导的。”
  李和咬牙切齿的道,“干他!能不能收购了?”
  于德华摇摇头,“这种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很难收购。”
  “那就在他所在地的收购两家同类型的厂子,给他挤破产。”李和发狠了,也是有样学样,很多财大气粗的家电企业后来都是这么干的。
  既然能干国内的同类产品针锋相对上,说明技术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完全有希望怼上去。
  “这赔钱可要赔大了。”于德华有点不认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