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第8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1061


尤其是三品至五品这些位御史,正好有上朝的资格,那每天朝会的过程,就是被各大衙门的官员群起而攻之,每次都是景康帝或者内阁阁老看不下去喝止,众官员才意犹未尽的放过被围攻的怀疑人生的御史们。
天可怜见,都察院的御史们虽然号称言官,但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写奏折上奏弹劾,即使在朝会上有发言,也都是事先准备好,按照宣读即可。
所以,都察院的笔杆子是远远多于“言”官的,让他们写文章骂仗,都察院一衙敌一朝,丝毫不虚。
但若是论朝堂争辩,他们可不是诸衙联盟的对手,仅有几个口才不错的,也是一嘴辩不过十张口,反而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更大的压迫。
…………
就这,你还挑不出他们什么错处来,反正他们争论都是朝堂的政事,最多意见不同导致言行有些激烈,不过都是为朝廷分忧,你也不能死抓着不放吧。
反正清风行动已经完了,他们之前的错处,也都该罚的罚完了,无事一身轻的他们如今最不怕的就是都察院。
在马晋参加清苑文会之前的一场朝会中,都察院有资格上朝的御史告假近四分之一,剩下的也都是闷嘴葫芦,一言不发,任别的衙门的官员如何挑衅也不搭话,
………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此窘境,马晋作为“始作俑者”看着,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以他之前清风行动的凶名和颜易的关系,群起攻之这件事自然轮不到他头上,但眼看着都察院的同僚“被欺”,马晋也不能无动于衷。
只是,他一人力短,在朝会上也护不了几人,往往都是枉费口舌,相反这群人看着他这个清风行动的发起人,心里火更大,又不敢对着马晋发。
于是………
………
此番马晋在文会,看到李瑞阳大发神威,突然突发奇想。
要是把这位爷,拉到他们都察院,而后想法放到朝会上,不用多,小太白就发挥今天的一半功力,也够那群以多欺少的官员们喝一壶的。
马晋是越想越心动,本来还想回去考虑一下,但路上一见李瑞阳,就直接忍不住开口相邀………
===第五百一十九章
住口,无耻老贼===
马晋举荐李瑞阳为官的事,并没有收到对方太大的抵制。
虽然起先其还因为性格原因,很是别扭的表示推据,但在马晋大义凛然训斥了其一顿,说什么我这是为国举贤,非是图你什么知遇之恩的套话之后,李大诗人便也顺坡下驴的答应了。
归根结底,李瑞阳虽然性格孤傲,却不是什么不爱功名的性子,实际上,这些苦读多年的文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一展胸中所学,匡扶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当年正版李太白因为唐明皇一纸诏书,就屁颠屁颠的跑到长安做了个翰林待诏,更何况如今这个高仿的小太白呢。
文坛中的名号再响,也就糊弄糊弄后辈的年轻士子,如果没有得势的家世,一个实职知府说不鸟你就不鸟你。
这不是李瑞阳妄言,而是他的真实事迹,从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什么诗坛双杰,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的权力别人才会打心眼里敬畏你。
………
从那之后,李瑞阳就有了入仕为官的心思,只是,他一个只会写诗的诗人,又一身的臭脾气,谁肯招他入仕。
有一次,李瑞阳的一个至交好友,托了大人情,让他去河北巡抚衙门挂了六品的文职,只是不足一年,他就因为这幅傲气性格,把上官同僚下属得罪了个遍,处处遭受排挤,被迫挂印辞官。
也因为这次为官经历,再也没有人说举荐他入仕,渐渐的,李也死了心,没想到来清苑文会撒了次野,竟引得马晋欣赏,开口推举自己入都察院为官。
马晋是何许人也,李瑞阳很清楚,不说其他身份,单以朝堂的影响来说,其皇上的宠臣,太子的臂膀,都察院京畿道巡按御史,都察院仅次于五位大佬堂官。
马晋掀起清风行动时,正是当初李瑞阳刚来到京城的时候,一人之力,引得京中数千位官员战栗,这让当时初来京城的李瑞阳对马晋很是好奇。
后来对马晋深入了解之后,李瑞阳对马晋的评价有些两极分化。
要论文才,李瑞阳不太看得上马晋,马晋写的那些小说在李瑞阳看来,除了那《三国》还能看上一眼,其他的简直就是不知所谓,胡编乱造,妄为京城文豪之称。
但要论做官,李瑞阳还挺佩服马某人的,觉得其除了有些媚上之外,还能当的一声青天御史之称。
所以,马晋此番开口要举荐他入都察院,李瑞阳心里是有些动心的,否则以他的性格,马晋替他把借口圆的再好,他也未必能这么轻松应下。
………
李瑞阳心中的百转千回,马晋一概不知,他从李处知道其以前还做过六品文职后,颇为惊喜。
之前他还愁李瑞阳一介白身,就算有自己举荐,根据惯例也最多不过七品,如何能让其有上朝资格,此番得知李瑞阳还有这般“资历”,事情就好操作多了。
三日后。
在马晋往颜易和陈明水那边跑了两趟后,李瑞阳正式入职都察院,实职京畿道正六品侍御史,兼从五品巡按衙署副司务。
顾名思义,李瑞阳的实际职务是六品侍御史,而后边那个“兼”,则是虚衔,其实就是看着好看,实际上没什么毛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10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