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1061


施粥赈灾,是古代大户人家常有的事,舍微薄钱财,既能维持家族名声,也能满足自我道德满足,顺便交好乡里,巩固自家在当地的地位,一举多得,何不乐哉。
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多迷信,对施善举能积攒阴德这个说法很信服,所以花钱买安心。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真心实意的好人,舍去大半家财广施义举,救济百姓,是地地道道的慈悲心肠。
但这种人中,绝不包括马晋。
………
马晋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人,但也绝不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坏蛋,他就是普通的人。
即便善良,也会量力而行!
善事,自马晋发家之后常做,甚至做的很多,自打他从兖州回京以后,也许是在兖州杀孽过多,马晋为求心安,也为了搏个善名。
所以他一直吩咐府中,周济附近的穷苦人家,修建义庄、孤老院,出钱出力,从不含糊。
后同仁堂开店以来,也曾在马晋的示意下举行多次义诊,免费发放药材,遇到那些身患重病而家境贫寒的病人,也会酌情减少诊金药费。
这一年多下来,马晋在这其上花费的银两,不下上万两之多,京城上下,能比得上他的,也不过十指之数,在京中颇有善名。
尤其是在原马府,北城将军台附近的百姓中,马晋常常被称呼为马大善人。
………
马晋将《杂志》第一刊的所有利润捐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以《杂志》之前放出的这么多爆点,其势头已经堪称恐怖。
不是马晋胡吹大气,他敢打赌,第一刊最少销量二十万,而且之后只要不是质量崩得太厉害,这个销量数据会节节升高,即便日后有所降低,其数据也不会下降太多。
而如果《杂志》势头稳固,时间长了,读者粘稠度随之增高,《杂志》就成为了大乾标志性刊物,起码在京畿等地,影响力甚广,也初步完成了马晋的设想。
这个成绩,已经大大的出乎了马晋之前的预料。
在此之前,马晋准备的《杂志》发展策论是稳扎稳打,先期占领报刊市场,然后凭借《杂志》优质内容慢慢扩大影响。
在他的预估中,第一刊销量因为他小说的缘故应该会很高,保底十五万,目标二十万,只要能完成目标,也算打响了第一炮。
但马晋也有顾虑,他怕百姓们接受不了《杂志》的模式,随着每月两刊,刊数的增多,及对连载小说的不适应和新鲜感消失,之后《杂志》数据很可能会下降。
马晋之前定下年底维持五万销量,其实是最坏打算,如果《杂志》到年底是这个成绩,虽不算失败,但也离他的目标相差甚远。
………
但马晋万万没想到,杂志正刊还未发售,只是几张传单,就把京城搅得是天翻地覆,连景康帝都惊动了,专门宣马晋进宫了一次,问询经过。
颜易更是直接地跑到公主府,详细询问《杂志》的各项事务。
谁都不傻,即便现在还看不出《杂志》的真实作用,但还没真露面,就能在民间掀起这么大的反响,就可见其的影响力。
而杂志宣传大获成功,也激起了马晋的野心,他准备干票大的,改变定下的策略,直接让《杂志》以雷霆之势,一举占领全部市场,之后再慢慢消化。
于是,马晋连夜赶往宫中,觐见景康帝,而后出宫,将原定的第七张传单内容撤换,改为了震惊京城的“赈灾宣言”。
………
《杂志》定价二钱银子一册,售出二十万册万册就是四万两白银,三十万册就是六万两,至于人工成本什么的,马晋已经不再计算了,他不差这点钱。
并且马晋还放出话,除第一刊《杂志》的利润外,他还将个人捐献一万两,爱妻五公主捐献一万两,同《杂志》的利润一起,支援河南灾区。
消息传出,宫里专门赐下由景康帝的亲笔题字雕刻的烫金牌匾——“余庆堂”,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也是作为对马晋的奖赏。
景康帝的牌匾一出,这事就代表了官方认可。
很快,肃王府效仿马晋,向外界放话,肃王府同样捐出一万两,支援河南灾区,其余王公大臣也纷纷响应,一时间,户部的赈灾粮款差不多筹集了近小半。
而且此事的影响还刚刚开始,慈善营销这事,在马晋之前从未有人干过,大家也不知道其中的套路。
马晋的声明一出,除其的名望大涨之外,许多人也纷纷欲解开钱囊,为灾民献出一些绵薄之力,再加上华夏最著名的从众裹挟心理。
瞬时间,买《杂志》,援灾区!已经成为了一件政治明确的事,颇有不买不是大乾人之感。
本来这章是想《杂志》发售的,结果写了一半不太满意,删了。《杂志》算半个主线,我还得琢磨琢磨,明天发吧。
===关于杂志!===
不怕剧透的说,杂志可以说是本书大纲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点题马晋杂家宗师的一个主路线,其余还有两个(或者是三个),一个已经写出来了,大家应该也知道,另一个是后期的剧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10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