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一黍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弟子拜见师尊。”赵三玄此时也控制住激荡心绪,上前下拜行礼。
“我听兆伯说过,当年的大黑不仅率先化为人形,而且修为精进迅速。”赵黍将他扶起:“你如今改名为赵三玄?”
“弟子名姓本该由师尊所赐,只因师尊暂离,弟子斗胆借用师尊姓氏,另以原身形容自称。”赵三玄有些愧疚:“若是此举冒犯,还请师尊另赐名姓。”
“哪来的冒犯,自定名姓,可见你们道心已立,超脱山林禽兽之属。”
赵黍感叹,他算是体会到梁韬的心境了。昔年永嘉梁氏经历祸劫后亲族稀少,许多梁氏子弟是崇玄馆重新壮大后,外人改易姓名投靠门下。如今这群獭妖也跟着自己姓赵,可谓是旧事重现。
赵三玄身为众獭妖的“大师兄”,赶紧给赵黍介绍起已经化形的几位师弟师妹,彤缨、青策等人也都连忙行礼叩拜,赵黍感觉自己都被他们拜老了。
“对了,方才我来到云岩峰,正准备打开护山阵式,你们为何会突然动手?”好不容易让苍岩公领着那群兴奋喜悦的小獭妖们暂时离开,赵黍单独留下鹭忘机与赵三玄询问起来。
(
===第261章
往事皆在目===
“师尊有所不知,这几年有一伙邪修觊觎云岩峰,方才误以为是他们再次来到。”赵三玄赶紧解释说:“这伙邪修以西边渠首山逍遥洞为道场,麾下召聚了一批强盗,占山为王,时常劫掠百姓。”
“逍遥洞?”赵黍一惊。
“师尊知晓此处?”赵三玄问道。
赵黍颔首道:“大约三四十年前,我的老师率领怀英馆修士,攻灭了华胥国北方一伙自称‘八洞游仙’的左道邪修。逍遥洞便是其中之一,我十年前也曾与含春洞的余孽交过手。
我记得馆廨典籍提到,老师当年攻灭邪修之后,将他们的洞府巢穴尽数毁去,逍遥洞那一带应该只余荒山野林,这帮邪修怎会又在那里聚集?”
赵三玄细细说道:“当初东胜都剧变,北方边郡山摇地动,蟠龙山甚至被震出了几道大峡。而渠首山那边更是地裂千丈,浊气冲霄而出,方圆数十里笼罩在阴霾之下,一年多不见天日。
后来传闻那浊气裂谷,吸引了不少妖邪聚集,为此发生了多次争斗。如今那一带妖邪各自占据山头洞穴,仍会因为争夺地盘而发生冲突,逍遥洞便是其中之一。”
赵黍闻言皱眉,他一路走来,发现华胥国灾变最为严重。当初苍华天君殒落之后,引起山崩地裂,直接波及到整个华胥国。有些城镇聚落直接陷入地裂之中,无数百姓顷刻葬身。
可是灾祸并未就此结束,自地底深处喷薄而出的浊气,熏染四周,不少地方别说住人,更是连庄稼牲畜都没法生长繁衍,渐渐成为荒芜之地,连修仙之人都不愿意深入。
然而这种浊气充盈之地,反倒最能吸引妖邪。世间修士并非都是以吐纳清气为宗,自古以来就不乏旁门左道之辈,借秽浊之气修炼,至于那等贪好血食的妖物就更不必说了。
加上浊气盈野,也容易滋生鬼物精怪。赵黍与苍岩公北上途中遇到一处地裂,内中就有成千上万的鬼物,时刻发出哀鸣惨嚎,恐怕就是当初落入地裂而丧生的普通百姓。
即便是以赵黍的法仪造诣,也没法炼度超拔这么多亡魂,稍有不慎便是群鬼噬身的下场。
赵黍想到当年曾与自己交手的壬望潮,那是一位法力高深的鬼王,麾下阴兵鬼卒众多,而他便是出身于一处深藏秽浊的积阴冥府。
而如今这诸多地裂,要是放任不管,只怕迟早会养出多位鬼王。内中亡魂光是被左道邪修用来祭炼法宝,都足可为祸一方了。
赵黍脸色微沉,转而又问:“此等妖邪祸世,衡壁公是如何应对的?”
赵三玄摇头说:“星落郡地脉闹动,衡壁公早在十年前便不再现形了,归属他坛下的吏兵也在这十年间纷纷离散。”
“也对,山川动摇,地o焉能平安如初?”赵黍无奈一叹。
“师尊,您是打算讨伐逍遥洞那帮邪修么?”赵三玄问。
“我不会坐视不理,但要先打听清楚。”赵黍随意而行,游览赏景,同时问道:“兆伯之前来过云岩峰了?”
“师尊是问端兆前辈么?”赵三玄点头说:“他不久前的确来过,告知我们师尊出世的消息。我们一心想要找到师尊,所以派人下山寻访探听。没想到师尊这么快就回来了。”
赵黍又问:“兆伯没有留在云岩峰么?”
“没有,前辈来去匆匆,弟子曾试图挽留,他自言不喜人多之处,交待几句后又离开了。”赵三玄说。
“也罢,兆伯有自己的打算。你们日后见到他,也要以礼相待,不可疏忽。”赵黍提醒道。
“弟子记住了。”
赵黍看了自己这个弟子一眼,
随意挥手说:“好了,你先下去吧,我再四处逛逛,你们将云岩峰收拾得不错。”
赵三玄行礼退下,赵黍感叹道:“没想到,当年一只小妖怪,如今也变得稳重可靠。我不在的这段日子,想来你们也不容易。”
一旁的鹭忘机则说:“你也知道,我性情疏懒,不喜理事。三玄最早化形,自然也是由他管教众人。来到云岩峰之后,三玄便着手带领大家修葺园圃、营造屋舍,上上下下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倒是让我惭愧了。”赵黍苦笑起来:“说到底,我跟他们相处的日子并不长久,我这个师尊有名无实。”
“一言点化便可为师,何况你传授仙法符,让他们摆脱山野妖物之属,怎会是有名无实?”鹭忘机言道:“不过三玄对人对己皆是严肃苛刻,欠缺了几分豁达洒脱。”
“我也看出来了。”赵黍挠挠头:“该说是像我么?可我以前也不至于如此一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