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第1971部分在线阅读
联合会议胜利闭幕的那天,恰好是米德加德大学正式开始放寒假的日子。
乔安的生活节奏并未因假期到来而改变,依旧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实验室。
除了钻研法术,或者阅读文献,乔安现如今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路过报亭的时候,花上几个铜板,买一份《米德加德论坛报》,看一看当天有什么新闻,尤其是关于战争的消息。
自从去年11月斐真议会通过一份态度强硬的提案,透露出武装入侵米德加德的野心,乔安就一直提心吊胆,唯恐哪天早上一走出家门,就看见满大街的斐真大兵耀武扬威。
然而时间过去已经三个多月了,斐真方面迄今未见采取军事行动,报上有消息声称,之前那份相当于宣战的提案,仅仅是在下院通过,提交上院过后,就被有意搁置了,一直拖延着不肯做出决案。
这件事简直把乔安搞糊涂了!
斐真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度啊?
为啥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此复杂?
议会的权力比国王更大也就算了,还分为下院和上院(贵族院),对外国宣战这样的重大决议必须同时获得两院表决通过,在经过国王本人签署,才能正式形成法案。
换句话说,仅仅是下院通过的宣战提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目前还只停留在“嘴炮”恫吓的层面。
但是这份议案也并非毫无价值,因为上院无权驳回下院的议案,最多只能拖延半年,最终还是要放行。
从斐真上院的拖延态度来看,似乎上院的贵族老爷们对待发动战争这件事比下院的民意代表更慎重,更不情愿与神圣亚珊帝国开战。
乔安自认为脑子还算聪明,可是斐真人这种权力分散到近乎精神分裂的政治生态,还是搞得他满头雾水,不得不花些时间阅读斐真这个国家的历史文献,深入了解斐真国情,从源头理清为何斐真人会形成如此复杂、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当代那些最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普遍认为斐真人的“立宪君主制”和“两院制”是当代最先进的政治体制,乔安承认这种观点有道理,然而他仍然觉得针对重大事件的时候,这种决策方式太过拖沓,效率太低。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既然学者们都说斐真人是瓦雷斯世界最会“搞政治”的民族,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政务官”和“事务官”选拔体系,他这个外行都看得出来的弊端,难道人家自己心里没数?
可能是为了某些因素,不得不牺牲一些行政效率。
或者从阴谋论的角度来揣测,斐真上院和下院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只是在相互配合着演一出“双簧”。
下院议员反映国内民意,喊打喊杀,咄咄逼人,营造出立刻就要掀桌子开战的气氛。
上院议员则扮演理性、客观、公正的角色,拖延开战议案的同时也向帝国当局做出暗示:如果你们还不肯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我们这边的激进主张可就压制不住了。
另一方面,斐真迟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与海蓝人的立场有关。
斐真与海蓝,在新大陆的殖民地相隔甚远,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天然存在结盟的基础。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也的确结成了一个旨在瓜分帝国在新大陆殖民地的同盟。
斐真人对米德加德怀有领土野心,海蓝人则渴望夺取亚尔夫海姆的丰饶沃土——这可比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的穆斯贝尔海姆戈壁更适合殖民定居。
斐真人迟迟没有进军米德加德,大概是想观望一下海蓝人在南方的作战进展是否顺利,能否吸引亚珊帝国向亚尔夫海姆地区派兵增援。</tent>
法师乔安
</p>
===第6章
南方烽火(Ⅱ)===
<tent>
如果帝国当局真的出兵增援亚尔夫海姆,那就没有多少余力再为米德加德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了,得益于海蓝人在南方的牵制,狡猾的斐真人将会得到一个进军米德加德的最佳时机。
从这个角度逆推回去,乔安不难设想,如果路易·朱蒙维尔将军在南方的作战受阻,没有起到牵制作用,那么斐真人也未必真敢出兵入侵米德加德。
无论是为米德加德着想,还是为自己的故乡亚尔夫海姆考虑,乔安都希望朱蒙维尔兵团在南方吃败仗,丢盔弃甲的逃回穆斯贝尔海姆,使新大陆南北两地的民众都得以摆脱刀兵之灾。
乔安关注报纸上对南方战况的跟踪报道,就是期待看到朱蒙维尔兵团吃败仗的好消息。
可惜事与愿违。
1622年一月初,亚尔夫海姆驻军司令查尔斯·盖茨将军率领部队南下阻击朱蒙维尔兵团,双方于黄铜山区爆发了一场激战。
根据前线传来的报道,此战盖茨将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成功阻止了海蓝人的进军势头。
持续一周的战斗结束后,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人员伤亡,战况也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在1月6日的一场战斗中,盖茨将军不幸身负重伤,连夜被送回莱顿港接受急救。前线的指挥权,移交给盖茨将军的副手,骑兵中校乔治·瓦萨。
或许是因为总司令的意外负伤使麾下官兵士气受到打击。在两天后爆发的一场战斗中,亚尔夫海姆兵团吃了败仗,被迫放弃阵地。
瓦萨中校率领这支败军一路向北撤退,朱蒙维尔将军则率部追击。
从一月上旬到下旬,双方又接连爆发了五场战斗,全都以瓦萨兵团的败北告终,战线由黄铜山口转移到德林河谷,瓦萨中校麾下的部队除了逃跑逃得飞快,很难找到什么亮点。
《米德加德论坛报》派驻南方的战地记者,多少还要顾及一些同胞情分,在发回来的战报中,千方百计为瓦萨中校的失败做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