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贵公子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696


这个人真的越来越看不透啦。
虽为朕的弟子
此时李世民想到陈正泰是自己弟子,居然觉得没有了违和感。
虽是朕的弟子,可他的能耐,实在不容小看。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
因为李世民想到了一个更让他浓厚兴趣的事:“正泰所炼的盐,就是那白盐吧?”
“正是。”
李世民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次他又震撼了。
当初陈正泰献白盐,李世民还当这白盐是稀罕物,是陈正泰费尽心机搜罗来的,只有像自己这九五至尊,方才可以品尝,所以他的心思,只是放在了满足口腹之欲上。
毕竟皇家享受的奇珍异宝,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现在生意做的这么大,这唯一的可能就是白盐竟可大规模的生产。
李世民虎目一张:“二皮沟这些时日,炼了多少白盐。一斤白盐,售价几何?”
“三十万斤。一斤售卖四百。”
果然!
而殿中群臣,已是哗然。
他们心知肚明,这一下子那些盐井算是彻底的完了,要知道,人家的盐比你的好,价格还和你相当这就难怪,二皮沟盐业能够异军突起了。
李世民却禁不住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他此时已是狂喜,哪怕他想假装自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可此时也不禁情绪激动,不能自己。
他所忧虑的,不恰恰是世家大族霸占了盐井,而这些拥有暴利的盐井,朝廷竟无法收取他们的税赋。
其实世家的问题,早已有之,隋朝的时候,皇族就曾想收回世家的利益。
可因为操之过急,最后遭到了反噬。
而如今大唐建立了起来,李世民岂不对这盐税心心念念,暴利被世家所牟取,国家却没有钱粮,这不是长久之计。
只是有了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对此,李世民显得格外的谨慎,可他哪里想到,如此棘手的问题,居然被陈正泰轻松化解。
居然可以从那取之不竭的石盐里低成本的炼盐,打破世家垄断之后,甘心缴纳重税,这是利国利民之举啊。
李世民四顾左右,看着殿中群臣,群臣有的欢喜,有的默然,各怀心事,李世民便道:“正泰此举,深得朕心。”
深得朕心四字出口便将某些人对陈正泰的敌意消散了个干净。
这意思是谁若因为利益受损,而对陈家报复,那便是和朕过不去。
李世民继续道:“他是朕的弟子,能有此功绩,令朕欣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咀嚼着李世民的话,心里想陛下此言已算是拍板了,这是当着群臣的面,认可了陈正泰天子门生的身份。
陈继业心里一块大石也算落地。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家儿子炼盐,触动了太多的利益,引发反噬,而现在有了李二郎这番话,算是陈家有了自保之力,哎呀居然能有幸抱住李二郎的大腿,这真是柳暗花明,陈继业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陛下此盐叫做谢师盐。”
“什么?”李世民奇怪的看着陈继业。
陈继业一脸很忠厚的样子:“这是吾儿取的名字,此盐炼出,利国利民,百姓们平价买了此盐,无不欢欣鼓舞,都说此盐的好处。吾儿却常常对人说,这盐之所以炼出,凭借的乃是出于弟子对自己恩师的感激涕零之心,正因为有了陛下的鼓舞,臣子才废寝忘食,因此此盐取名谢师盐,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此盐能够炼出,都是因为臣子想要报答陛下的恩情啊。”
居然还有一段典故。
有了这段典故,岂不是全天下的人买了此盐,便不禁要想到这一段佳话。
李世民觉得这番话,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不过
李世民虽是心里大喜,却终究开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面上不露声色的道:“唔,他有此心,是好的。”
这轻描淡写的话,举重若轻,在旁人看来,只仿佛陛下有于名利如浮云一般的洒脱。
李世民随即道:“长安盐铁使司,此番也有天大的功劳,卿家辛苦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