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贵公子第7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8/1696


千古名作乃是有感而发,而现在这试卷却是命题作。
何况还限定了考试的时间,自己所出的题格外的难,若是让一个有才华的人,花上十天半个月,去作一篇,或许能惊艳。
可似这般,只考两个时辰,对于许多人而言,能否破题都是问题,哪怕能破题,能否切合题意又是一个难关。
何况还要引申出道理出来,需要四平八稳,这其中的难度,只有真正作过题的人方才知晓了。
因而,这并不惊艳的章,还是让虞世南吓了一跳,因为即便是自己,扪心自问,在这难题之下,能写出一篇合格的章吗?
他继续看下去,这样的章不只一篇两篇,而是有很多。
这时就让虞世南有点懵了。
难道泄题了?
不,绝不可能。
大考是决不允许舞弊的,因而,也采取了无数的措施,泄题就意味着抄家灭族之罪啊。何况这题放出来之前,天下只有他这个主考官才知道此题,而他在这段时间一直封闭在明伦堂里,没有丝毫与外界接触。
可除非见鬼了,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这一下子也让虞世南不禁有些羞愧起来。
原以为自己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好题,此次大考,定能震惊四座,让无数生员搜肠刮肚,挠头搔耳。
可哪里晓得能做出章的人,竟是不在少数。
“我大唐气,竟至这样地步了吗?”虞世南尴尬的道。
其他考官心里了然了,虞学士心里头显然是对自己所出的题还是颇为自得的,可哪里晓得,虞学士还是小看了这些考生,因而才用大唐气鼎盛来掩饰尴尬。
可这个时候,谁敢说一句不是呢?于是纷纷颔首道:“不错,不错,虞公所言甚是。”
考题之难,早已传遍了长安,却也有不少自认为考的不错的人,对于自己的章颇为自信,这长安城里沸沸扬扬,而二皮沟大学堂却很低调!
大学堂的生员们考完,直接回了学堂,便闭门不出,继续苦读了。
对于教研组而言,这才哪跟哪啊,不过是一场大考而已,接下来还有会试呢,哪里有半分松懈的可能?
只是这大学堂低调得出奇,却也不免得来了不少的嘲讽,都说大学堂这点三脚猫的功夫,而今已黔驴技穷了。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血统论在这个时代是主流嘛,人们深信不同的人,身上流淌的血液也是不同的,世族的血脉更纯一些,寒门则次之,至于寻常小民,太脏。
此前大学堂是出奇制胜,现在世族的族学也开始有样学样了,那么大学堂就再没有资本了。
当然,这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陈正泰听了虽然不免恼火,却也不可能将人一个个绑来打一顿,好在在二皮沟,大家还是对大学堂有信心的。
此时匠作房的人兴冲冲的来了,因为新的轴承已经制好。
这轴承经过了一次次的完善,已是越来越接近实用了。
古代的匠人们对于某些精细的物件,往往是以巧夺天工的技艺为方向,可自从有了作坊,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对于匠作房而言,数十个手艺高超的匠人日夜打磨,想要打制几个接近完美的轴承当然不成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随着作坊经济的出现,导致匠作房不但要考虑到工艺的问题,还需考虑大规模制造的成本。
而现在这个滚珠轴承在陈正泰的手里,陈正泰觉得颇为沉重,内轴和外轴之间是一个个滚珠,外轴一旦转动,则里头的滚珠也随之滚动,整个轴承显得极为平滑。
陈正泰把玩了一会儿,兴致勃来:“这样的轴承可以大规模制造吗?”
“钢铁作坊那里,专门制出了磨具,大规模倒磨之后,却还需匠人人工打磨一番,达到精度才可,现在若是生产,一日生产三十副不成问题,只不过若是再进行一些改良,减少一些工序,培养一批新的匠人等等之后,这产量定可大规模的增加。”
匠作房这边,可不敢诓骗陈正泰,老老实实的回答。
陈正泰眸光亮了亮,却是道:“倘若倘若将这东西用来连接马车的车轮呢?你看,外轴套在车圈里这马车岂不是可以事半功倍了?”
匠作房的几个匠人一愣。
其中一个也是陈家人,一听,眉一挑他骤然明白了陈正泰的意思。
这个时代,是没有大规模的普及轿子的。只不过在南方,因为山路崎岖,所以出现了舆轿,而此时的经济、政治化的中心,乃是北方,北方平原较多,因而大多数人习惯了马车,哪怕是皇帝出行,车驾也多以马车为主。
只是这个时代的马车,却颇有几分一言难尽的味道。
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轴承,因而轮轴之间摩擦力很大,费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8/1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