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贵公子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1696


“帮忙”
许多人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不过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差役下乡,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催粮,一件是抓壮丁。
至于帮助村人的,却是闻所未闻,以至于到了后世的朝代,譬如明朝,朱元璋认为差役下乡多了,是有害的,因而严禁差人随意下乡为祸。
对于这差人的话,王锦自是不信的,就冷笑道:“你以为我三岁稚童吗?这样的话,老夫也会相信?”
这曾度已吓得脸色苍白,连忙道:“确实如此,此地遭了灾,此前大量的壮丁被拉去修河堤,等到新的都督上任,村里大量的粮要熟了,可是人手又不足,因而县里便催促,让下吏们多预备一些牛马,前往受灾严重的偏向去,暂将牛马借用给农人,好教他们及早收割,免得耽误了秋收。”
“现在已至晚秋了,宋村这里,男丁稀少一些,因而成了重中之重,下吏是六日前来的,现在粮统统都收了,才打算赶着这些牛马回县里去。”
他说得煞有介事,王锦这些人,却是一句话都不信,在他们看来,差役最是油滑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好心?就算上头真有什么善政,这些人也会借着机会,下了乡为祸一方。
王锦便嘲弄地看着他道:“是吗?你在此住了六日,这六日,没少盘剥百姓吧。”
“不敢。”曾度吓一跳的样子,然后老老实实地道:“我们自个儿带着干粮来的,不敢随意造次,若是被发现,到时免不得要严罚的,不说吃官司,可能还要开革出去,下吏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如何敢触犯都督府的规矩?”
他说的言辞恳切。
可这些人会就这么相信了他的话吗?于是有人直接亲自捋起袖,指着这曾度道:“一定是收受了钱财,你囊里藏着什么,还有袖里翻出来看看。”
一直旁观的陈正泰看到这里,恼火了,想要制止。
可还不等陈正泰有所举动,这曾度却害怕这些人,二话不说,立即卷起了袖子。
果然,里头空空的,接着又打开了自己的背囊解下,倒是从里头抖出一些用布包好的干粮,还有火石、公等物,虽有一些零碎的钱,不过这些铜钱,说是盘剥压榨,也太少了,十之,是他自己随身携带的。
王锦觉得更可疑了,他觉得怎么都不合常理,于是取了那公,低头看了起来。
这公里,果然是高邮县令他带牛六头,驽马三匹,骡子一头下乡协助宋村收割的事宜。
王锦看了,一时无语。
其他人不必看公,只看王锦的脸色,便晓得这曾度说的可能确有其事。
王锦感觉自己想破了脑袋,也无法理解,这都督府为啥干这等事?这可是要花费不少钱粮的啊,就为了协助百姓收割粮食?
还有这差役,怎的这样顺从,他们下了乡来,难道不该是吸髓敲骨的吗?
可是,猫腻在哪里?
于是他上前,看着曾度后头两个壮丁:“他们二人,是何人?”
“是村里的闲汉,因为失了地,所以县里便将他们组织起来,暂时听用,帮忙收割一些粮,或是做一些杂事,每月县里再给他们分一些钱粮,好让这饥馑之年,不至让他们沦落至饿死的境地。”
===第二百七十八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叫曾度的差役,回答得几乎没有什么漏洞。
可在人们的印象之中,差役大多都是奸猾之人。
其实这本也无可厚非,这些差役都是本地人,而且父子传承,在县里厮混得久了,上官和世族惹不起,又成日催促他们公干,若是不压榨小民,他们向上没法交差,向下呢,又没办法立威。
久而久之,这差役个个都如泥鳅一般,滑不溜秋。
这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因而很快,王锦便眯着眼道:“我瞧你的口音,和其他高邮人的口音不同,你莫不是伪造的差役吧。”
曾度见他刁难,回答得更是小心翼翼,忙道:“小吏本是扬州安宜县中公干,一个月前,都督府将小吏调来了此地。”
王锦一时语塞。
其他人也觉得蹊跷。
一般情况,县中小吏都是本地人,毕竟只有他们对于本地情况了解得最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县的小吏,是从其他地方轮替过来。
说穿了,这时代乡土观念极重,你不是本县人,是没有人会敬畏你的。
王锦便笑了:“哈哈,尔初入本乡,两眼一抹黑,也能办差?”
“这就看办什么差了。”王锦老老实实地道:“倘若是欺人,肯定办不了的,这是小吏的实在话,便是有人想要塞钱给小吏办一些事,小吏也不敢轻易去拿”
说到这里,此前还明火执仗的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许多人都意味深长的笑了。
只有李世民还在一头雾水,倒是陈正泰看出了李世民疑问,便低声道:“恩师,外乡人到了本地,往往不知情况,不敢轻易拿钱的,毕竟不知里头的深浅,一旦拿了人钱,不能为人消灾,少不得有人要闹,到时说不准就要惹祸上身了。只有那些本地的老吏,他们知晓轻重,知道什么人可以欺,什么的钱可以拿,而且往往都会有掮客从中穿针引线,方才敢索要人财物,为人办事。”
李世民恍然大悟,难怪这么多人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1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