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贵公子第1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696


他们不喜欢长安的发财方式,太费事了,瞎折腾个啥?带着镐头,俺要去西宁,去海西,去淘金。
在二皮沟,不少人开始组织起来,会有人给他们准备好干粮,给他们骡子和马匹,而后,他们浩浩荡荡的开始踏上了征途。
滋生了野心的人,是不畏关外未知的风险的。
而地里刨过食的人,会害怕吃苦吗?
开玩笑呢,什么苦没吃过?
各地州县,率先告急,这些父母官们,平日里高高在上,此时压根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大量的人组织起来,且多为青壮,就咋咋呼呼的往长安跑。
起初的时候,他们决心让官差拦一拦,可官差这个时候显然用处并不大,所以他们只好连忙上书,表达了对当下时局的担忧。
而朝廷显然也是焦头烂额了,这么折腾,要坏事啊,这姓陈的……就是永远都不安分的!
其实……这些衣衫褴褛的人……人数虽然多,可实际上还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现在主要是关东和河北,还有关中一部分区域受了影响,这些青壮,对于全体下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
可是对于朝廷的许多人来说,这样的风气,不能开。
可现在的问题是……人家非要去淘金,你能拦吗?你怎么拦?难道要动用各地的骠骑?
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于是房玄龄焦急的连续的召了大臣们商议。
直到陈正泰终于表示,到了来年,陈家愿意再提供二十万头耕牛和耕马,补充人力的不足,方才令接下来的三省讨论,变得轻松了一些。
自武德年来,天下大体承平,人口的繁衍,已明显增快起来,再加上粮产的增加,一家人生六七个儿女的……多不胜数。
现在这一批人,大抵已经成了青壮,关内之地,倒也不至于人力枯竭。
某些世族,似乎很乐见于西宁的人口增加,因为……他们都已经买地了,就等着发财呢!
………………
月初呢,可还有票票,老虎需要支持!
===第五百二十九章
反了===
大量的人口迁徙,李世民终究是不得不管的。
于是召了陈正泰入殿,这殿中房玄龄、长孙无忌人等显然已经和李世民等候多时了。
此前君臣之间已有过一些商议。
不得不说,君臣之间倒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陈正泰这个家伙很有经济方面的天赋,简直就是理财小能手了。
当然……有些事,可不是用理睬来计较的。朝廷虽离不开财富,可也不能一味只开拓财源。
陈正泰觐见,行了礼,李世民端坐,便朝他颔首点头道:“今日正议到你,近来正泰倒是风光的很啊。”
陈正泰连忙道:“陛下何出此言?”
“这里有一份奏报。”李世民举着奏报道:“四日前,出关青壮千六百人。三日前,又有千一百三十人。两日前,规模就更大了,足有千九百余。就在昨日,又有千五百人。这么多的农夫,不事生产,纷纷出关,都要往西宁去,你来说说看,朕该拿你如何是好?”
陈正泰只能苦笑道:“关内的畜力足够,而且朔方也有足够的粮食,现在府库丰盈,粮产年年攀升,百姓们已勉强可以做到不缺粮了,若是还让大量的人力疯狂种植粮食,陛下……儿臣只恐谷贱伤农哪,这粮食泛滥,也未必是好处。与其如此,不如在确保官仓以及耕地和农户足够的情况之下,让百姓们另谋出路,又有何不可?海西那里,确实发现了金矿,矿脉很大,此地与吐蕃相距不远,今日我大唐不淘此金,将来或许就为吐蕃所用了。”
房玄龄等人心里还在猜测,这陈正泰今日不知又会找什么理由,可现在他们才知,自己还是太天真了,这套路真是一套又一套的。
先从谷贱伤农讲起,粮食一旦泛滥,势必粮价会到低谷,农户们在土地上的投入的产出,居然没办法用粮食收割之后来弥补,这会不会出乱子?
此外……又将吐蕃搬了出来,吐蕃和高句丽一样,都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你不去挖,难道让吐蕃人来挖吗?
吐蕃人得了金子,势必大肆采购物资,以后会做什么,陈正泰就不能保证了。
李世民一时也是哑口无言了。
而陈正泰又道:“而且……儿臣最担心的是……河西之地……这河西之地……我大唐得来……才几年,那里早没有了汉民,一个如此广袤之地,汉民寥寥,长此以往,一旦胡人或吐蕃人重新对河西用兵,我大唐该怎么办呢?放弃河西吗?放弃了河西,胡人就要在关中与我大唐为邻了。因而要使我大唐永安,就必须坚守河西。而坚守河西的根本,就务求要充实河西的人口。想要充实河西的人口,与其威逼,不如利诱。”
李世民沉吟着:“吐蕃国近来有什么动向?”
“吐蕃还在做精瓷贸易。只是儿臣在想,精瓷的贸易只怕难以为继,而一旦精瓷贸易彻底切断的时候,就是吐蕃争夺河西之时。这样好的沃土,若是不能为我大唐为用,后世的千秋史笔会怎样的评价呢?”
千秋史笔……
房玄龄已经知道,当陈正泰抛出这个的时候,陛下肯定又要和陈正泰一条心了。
李世民果然颔首点头:“此言,也有道理,充实河西……确实可为我大唐藩屏。只是……你行事还是要仔细一些,朕看那新闻报中,倒是有不少浮夸之词,若是那些青壮真去了河西,见这景象与新闻报中不同,就难免滋生怨言了。”
“请陛下放心吧,儿臣已经修书给西宁那边,让他们对青壮们好生安顿。河西之地,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此天赐之地也。这样的沃土……人烟却是稀少,想要安顿这些青壮,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5/1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