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贵公子第1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696


朝中已经议论纷纷了。
陛下身负重伤,生死难料,太子又隐匿不出,这文武百官,谁还有心思署理各自的职责,谁不是忐忑不安,提心吊胆?
好在房玄龄这边勉强主持着大局,不过,他感觉自己快要顶不住了。
那抑商的奏疏,如雪片一般的飞入三省,堆满了他的桌案,房玄龄只能将这些奏疏搁置。
可你越将这些奏疏束之高阁,反而越引发了朝中百官的怒火。
毕竟,现在陛下和太子都没音讯,而你房玄龄乃是当朝宰相,处理百官的意见,乃是你房玄龄的本份,可你却选择息事宁人,这岂不是没有做到自己应尽的本份吗?
于是……大家除了上抑商的奏疏,甚至还有人索性指名道姓的弹劾房玄龄。
开玩笑,皇帝我们都敢弹劾呢,还治不了你房玄龄?
需知房玄龄本就只出身于小世族,家族的地位也并不高,从前大家敬你三分,是因为你房玄龄代表的乃是皇帝。
现在皇帝老子都生死未卜了,大家还怕你一个房玄龄吗?
房玄龄很恼火,索性批驳了不少的奏疏。
可转过头,却发现自己被抄了后路。
却是有人上书弹劾了自己的儿子,说是自己的儿子平日在长安,仗势欺人,从军之后,在新军之中更是不安分,现如今,新军面临裁撤,房玄龄又假公济私,希望提拔自己的儿子房遗爱入朝为官。
这等于是将房玄龄的后路堵死了,毕竟房玄龄确实有想法一旦新军裁撤,自己就将儿子提至翰林院或者是御史台中去,当然……自己的儿子也是有资格的,毕竟自己儿子是进士,这很合理。
结果现在被人露骨的一通弹劾,自己若是继续冒着这么多弹劾奏疏,到时调自己的儿子入朝,还真显得有些瓜田李下了。
他心里满是怒火,已被这些人折腾的烦不胜烦。
当初秦王府的这些旧人,其实本就根基不深厚,无论是李靖还是程咬金这些人,也包括了房玄龄人等,之所以出将入相,都是凭借着李世民的强力支持。
而一旦失去了这种支持,就没有人对他们忌惮了。
但凡翻开大唐的历史,便可得出这一点,几乎李靖、房玄龄、程咬金这些人,在李世民驾崩之后,他们的子嗣很快便泯然于众人,不出几年,几乎全数被清除出朝中的核心位置,取而代之的,却大多是世族的子弟。
房玄龄这时才感受到了这些人的厉害之处,此时虽是心里无名火起,却也暂时奈何不得什么。
到了次日一早,太子传诏,要求集结百官,太子入朝治事,房玄龄的担忧便更浓重了。
房玄龄清早便赶到了太极门,入朝的百官,早已在此等候,随即百官入宫。
等到了太极殿时,却发现除了太子之外,陈正泰亦早就在这殿中伫立。
百官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陈正泰,显然是有人认为,今日的朝见,陈正泰只一个驸马都尉的职位,没有其他的官职,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
不过百官还是行了礼。
不等李承乾开口,便有人率先站了出来,正色道:“敢问太子殿下,陛下龙体可还无恙?”
李承乾朝着这人看过去,却是兵部侍郎韦清雪。
韦清雪出自韦家,身份也很高,何况他的亲妹,还是皇贵妃,算起来也是皇亲国戚,至于辈分,还属李承乾的舅舅级别。
虽不是亲舅,可地位是摆着的,老子当初归附李唐,治理一方的时候,你这小娃娃还在玩泥巴呢!
大唐也不时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还不至对你一个太子,卑躬屈膝。
李承乾显得不悦,只淡淡道:“父皇啊……还可……”
他说的云里雾里。
可在百官们听来,却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起来。
“还可是何意呢?”说话的乃是崔敦礼,此人乃是中书舍人,乃是隋朝时的礼部尚书的亲孙,来自博陵崔氏。
这崔家前些日子被折腾得够呛,无论是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显然都被李世民有意的打压了。而现在李世民生死未知,一下子的,崔家又开始门庭若市起来。
其实倒不怪崔敦礼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敢如此质问李承乾。这也是想不膨胀都不行啊!算起来,在隋朝的时候,你李承乾的亲爷爷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在晋阳朝不保夕,为了探知大隋朝廷的动向,还舔着脸给我崔敦礼的亲爷爷送礼呢!当初亲昵的称我爷爷兄长的书信都还在,现在李家人固然做了天子,可大家出身是一样的,你这太子,虽然监国,可还不是需要大家的支持。
李承乾显然感受到了不太好的气氛,这满朝的文武,看着一个个表面上还算恭顺,却一个个并不将自己放在眼里。
李承乾不停的给陈正泰使眼色。
陈正泰呢,则是假装没有看到。关我屁事,我更惨,一个小小的驸马都尉,靠吃女人饭的家伙,我现在站出来,等着被人一起羞辱吗?
李承乾见陈正泰如此,也只好硬着头皮道:“就是父皇的身体,还未恢复,不过父皇吉人自有天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1/1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