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诸天轮回第1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7/3311


“谈不上优劣,只是理念不同。”陈识摇头,“洋人的想法很直接,你打我,我要么挡,要么躲。看两步,走一步。”
“但咱们的武学理念就比较复杂,你打我,我想的是御敌于中门之外,就是以攻为防,而且讲究尽量以小幅度的动作来御敌。你一拳打来,我能动手腕子,就绝不动脖子。”
苏乙想到原剧情中耿良辰说过的话,忍不住笑道:“你是说腕子细,脖子粗,动腕子总是要快过动脖子?”
“是这个理儿。”陈识也笑了,“但在你身上不适用,因为你动脖子比一般人动腕子快多了。”
不止是苏乙不适用,只怕所有打拳击、打MMA的拳手都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这倒不是说陈识的理论是错的,因为如果苏乙自己跟自己比,他自己动腕子肯定比自己动脖子快。
照此推衍,苏乙防守的时候如果用动手腕的方法的话,也肯定比动脖子的方法快。
但苏乙为什么不用?
原因很复杂,最主要是因为风格。
MMA的格斗风格,决定了该晃动的时候是要晃动的,在擂台上一定要动起来,一动不动,就是别人的活靶子。
而且只有动起来,才能打出自己灵活、多变、多角度的节奏和组合。
“你刚才的功夫,是咏春听桥?”苏乙也好奇问道。
刚才陈识不动则已,一动如脱兔。而且他的速度和反应也极快,这其实就是咏春听桥里的功夫。
在传武中,很多门派都有类似的功夫,这个“听”字很容易就被误导,让外行以为这是什么听声辩位的法门。
但其实不是的,听桥不是真的用耳朵听的,而是通过手臂的触感还有灵敏度,来感应对方的动作,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或消或打。
为什么要听桥?
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不是为了装逼。
人眼睛看到的景象,是要先传回大脑里去解析,然后再由大脑发出指令,传达给手臂做出反应。这样一来,当你的眼睛看到对方的某只手动了,你再去思考应对方案,再选择执行这个方案的手臂,再传递信号到相应手臂,再做出动作,这个过程对于实战来说太慢了。
但如果你能用手臂去感受对方的力度和方向,然后习惯性地用相应的手臂做出防护动作,有时可能你大脑和眼睛都没反应过来,只是条件反射的就消掉对方的招了。
一步快,步步快,这就是听桥的作用了。
陈识没有藏私,把听桥的原理和窍门告诉了苏乙。
苏乙寻思了一会儿,摇摇头,便不再去想。
听桥这门功夫玄妙不玄妙?
太玄妙了,苏乙敢说,让陈识熟悉一下MMA的规则,就凭他听桥这门功夫,他就绝对能在擂台上成为很多人的噩梦,尤其是那些不以速度见长的选手。
但这门功夫真的无解吗?
并非如此,就像是刚才,苏乙凭借自己本身训练出来的速度,也勉强跟上了陈识的速度,相差无几。
再加上苏乙的抗击打能力,使得陈识因为“听桥”而领先的优势,几乎被苏乙抹平了。
可如果苏乙掌握了听桥的功夫,那他的技击技术绝对会产生质的升华。产生的效果是一加一远远大于二。
问题来了,想要练成听桥这门功夫,需要多久?
这是一门熟能生巧的功夫,想要真正练成,没有个三五年是不成的。
有这三五年练听桥的时间,苏乙可以把自己格斗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一遍,他为什么就为了稍微快一点的反应速度,去耗费这么多精力和时间?
在苏乙看来,这是付出和收获严重不成正比的事情。
所以听桥这种好功夫,苏乙虽羡慕,但绝不会去练。
“再来!”陈识招招手。
两人重新开始交手。
这次陈识谨慎了许多,打得也灵活了许多,开始主动躲闪苏乙的攻击,并伺机进攻,希望以逸待劳,以巧打拙。
他收到了效果,很快他抓住一个机会,在苏乙旧力用尽新力未出的空隙,利用咏春最擅长的小空间腾挪的特点,欺身上前,连续几招打得苏乙连连后退。
就在他打算最后一击让苏乙彻底失去战力的时候,不想苏乙突然下潜到他身后,陈识来不及转身就被苏乙用四肢锁住,顿时失去控制向后仰倒下去。
不等倒地,他就感觉苏乙强有力的臂弯卡在自己的脖子上,他顿时心中大骇,但这个时候他什么也阻止不了了,因为苏乙的裸绞动作已经成熟了,只需用力,轻则让陈识窒息,重则让陈识当场颈骨断裂而丧命。
就在陈识忍不住要用两败俱伤的方法拼命的时候,苏乙却松开了陈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7/3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