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第1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9/3765


张御不觉点首,赞同此言,现在远还没有走到道的尽头,执掌到真正大道,谁也不敢说谁定然是正确的。
所以这又绕到最根本上来了,谁能先执得大道,谁便是胜者,这些唯有依靠上境修道人来使力了。
他不禁想起了此前一个推断,因为眼前逐道受阻,需的更多上层大能,这里唯有数目更多的人入道,才可能达成这等目的,这也需要改善民生,由下往上层层推动,而这也是符合下民之意愿,如此上下相合,这便形成了一股大势向前,顺此则兴,逆此则亡,而玄法本身正是契合了这股大潮。
从这般看,只要道在前行,那么以往宗派之制必然是要失败的,除非是止道不前,可但凡修道人都是不会停下争逐的,能放弃的早是放弃了,越到上面越是不会停下。
哪怕如今那些在清穹云海之中潜修的那些修道人,若是有朝一日上层破灭,清穹不在,他们失了维定寿数的根系,那么也是会重新设法求取上境,以求超脱的。
首座道人在谈过此事后,又就其余天夏事机问了他一些看法,张御也是一一回以自身之看法,这里没必要做什么隐瞒,身为廷执,自身之阐发,必然会在廷上表露出来,可让首执能够明了自身之看法那是一件好事。
一番对言下来,首座道人又道:“今请张廷执至此,除了问对要略,还有是由一物交给张廷执。”
张御微一抬首,便见一封玉书从上端飘落下来,此物似无有厚薄之分,唯有正视可见,他拿入手中后,顿觉自上面传来一阵玄妙之感。
首座道人道:“玄廷之中,每一个摘取了上乘功果的修士,五位执摄都会给予这玉书,并给予其指点,今日我将此书予你,张廷执若是觉得什么时候缘法到了,则可执此物去见诸位执摄一面,但若不愿,也可不见。”
张御心中微动,将这一页玉书收妥,对上执有一礼,道:“多谢首执传书。”
首座道人也是回有一礼,道:“劳烦张廷执到此一行,今日叙话便到此吧,张廷执可回了。”
张御将玉书收妥,再是一礼,便从此间退出,往原路折返,在又是经过了那一座关门之后,他停步回头,看了片刻。过了一会儿,身上金光微微一闪,身影便即不见。
待他再出现时,已是落身在了清玄道宫之中。
他行步入内,到了里殿坐定,将那一封玉书拿了出来。
此前从关朝昇到霍衡,再到荀师,皆是对他说过一番,话中都是隐隐透露出来,在他摘取上乘功果之后,可能会有一个关口要过。
而方才他在前往面见首执的路上,见到的那一座关门,似也是印证了这一点。他感觉这可能就与五位执摄唤相唤自己有关。
关朝昇与霍衡的话语无不是在暗示他此关不易过,而荀师则是建言他一定要设法把握,不能错失了。
而他则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切,金册之中没有记载,但以往道书上却是隐隐约约透露了些许,毫无疑问,此事有极大可能涉及上境之路,他自也不会就此止步不前的。
首座道人言及,他什么觉得缘法到了,什么时候可去面见五位执摄。
他认真思量了一会儿,觉得眼下自己准备尚还不足。
他摘取上乘功果才是数载,功行修为还有极大上升空间,可待积蓄再稳固一些,再是持书前往。
且如今浊潮起得微澜,周域不定,此刻他也不是上好的修持破关之机,他至少也需将这些理定,再好言及其余。
心意定下之后,他将玉书收了起来,而后将手边几封册书拿了过来,这是近来底下送上玄廷的呈册,稍稍翻了下,其中有一封却是引起了他的主意。
……
……
===第十六章
持真皆可言===
这一封呈册正是魏山上递给玄廷的。
这类呈册,除非是专以递送到某个廷执案头的,否则身为廷执的张御,自也是能看到的。
他见这封呈书上面有一片述论,说在过往时候,有些修道人一入道便专注修持,难及其余,这并非是修道人自身不愿入世,而是修道本身就是出世之举。
说修道人本该受世之供奉,现在大多数修道人虽也承担守御疆域,护佑天夏子民之责,可这其实牵绊了修行,这里还用了一词,叫“强入世”。
其言以往天夏子民因为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所以不得不庇托修士,而现在不同了,造物表露出了诸般好处,既能御敌,也能用来改善民生,还能使得更多人开智,所以要是造物真的极大发展了,那么修道人就可专心去修道了,不必再去操持这些俗务了,那么这对所有人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张御看了一下呈书之人,其乃是天工部两名宗匠之一魏山。
他摇了摇头,魏山身为宗匠,虽然有着自己的认识,但其对于整个天夏的局面却未必有多少认识,看待事机太过片面,妄图以一个事物来解决所有问题,并认为造物的出现,就能做到以往修道人所能做到的一切事。
并且这里面还有数个错处,认为修道只是庇佑了子民,而没有其他作用了,其人看不到上层修道人正寻道而行,指引前路,这恰似汪洋之中舟船的掌舵人,若是换一个不明道理之人上来,那却有倾覆之危。
而上层修道人又从何而来?自是从无数天夏人中来。要是这些天夏修道人完全出世修行,彼此几是没有牵扯,不持上下相合之道念,那成就上境后又为何要来遮护于你?而不是如过往宗派一般转头顺理成章的来压迫你?或者干脆弃你而去?
天夏自从走上眼下这条路之后,便与天地决胜,与大道决胜,从一开始就必须全力向前,没有办法停下,停下便是倒退,倒退即是灭亡。
而魏山另一个错,就是把造物和修道人剥离了,认为造物能做到眼下的事全是靠造物本身。
实际上造物近来虽然势盛,可这也并不全是其自身的功劳,没有训天道章勾连各方,交通内外各洲宿,这几年来造物起势也没可能如此迅猛。
而若没有修道人的神异力量参照,并且做出一定正确的指引,造物既没可能在后方安稳积累,也没可能这般快的提升,仅只眼前而言,修道与造物是相互促进的,任谁抛却了谁都是不妥。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份呈册,魏山也只是发表了自身意见,具体如何做如何选择,还是由廷上廷执决断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9/37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