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765


距离范澜申要章法应该过去不少日子,玄府却迟迟没有回音,方才在见到他的时候,项淳并没有对此提及半句。
这让他坚定了用自己的方法找寻玄机的决心。
待回到居处后,他本想回去打坐调息,李青禾却告诉他,在他离开后不久,又有一封书信送来,是从安庐居寄来的,已经送到了他的书房里。
张御让李青禾自去休息,他回到书房坐下,将案上的信匣打开一看,见果然赵相乘寄来的书信。
信上言及,由于张御斩杀神明化身,名声大振,所以赵相乘说服了安巡会的各岛君长,准备在明年年初推举他为“士”,完成当初他对张御作出的承诺。
“士”这个民爵,虽然只是民爵第一级,但却有参议谏言,入府为吏的权利。
但要注意,这里的“府”,指的是是天夏本土的治府,而这里所说的“吏”,说的也是天夏本土的吏。
所以“士”只要是天夏按照礼制推选出来的,就算去到本土,天夏也是承认的。
可也同样,“士”的推举条件很是苛刻。
首先,被举选的人出身必须是夏子,拥有足够的学问知识,精通天夏礼仪。其次,还要能有说得过去,并被人广为承认的功绩,最后就是要有拥有足够的名望,本人还不能有道德上的污点。
现在年纪最大的“士”,就是上一任署公的父亲姚老公府,其人已然一百二十余岁了,六十年前,就是他坐镇瑞光,先后为三位大都督转运物资军械,稳定后方的。
因为每一个“士”都拥有极大的名望和资历,所以当这些人聚在一起时,就代表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连都护府都不能等闲视之。
可以说,每年的“士议”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都护府的一部分走向。
譬如今年,都堂和天夏传统派就是通过“士议”剥夺了神尉军的不少权柄。
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士”的身份是何等的有分量。
赵相乘在书信言及,他会让安巡会的报馆配合造势,有个半年下来,当就差不多了,但是提醒他要尽量维护名声,要当心周围的小人。
这没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按照传统,“士”每年都能推举出一位,可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异常重要,受各方所瞩目,所以实际情况却是三五年才能选出一位来。
其中大多数人不是没有功绩,而是受了道德名声之累。
过去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本来一个有口皆碑的人物,因为有可能被推举为“士”,霎时就站到了风口浪尖,往往一点小瑕疵就被人无限放大。
可能是怕张御承担的压力过重,赵相乘在书信的最后说到,张御要是觉得这件事不妥,或者感觉时机不对,那么就来书告诉他,他可以暂时按下这个事情。
张御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引发各方势力对自己的注意,可他却是没有任何退缩的打算,不为别的,就为“士”在天夏本土也受承认。
假如有朝一日都护府与本土取得了联系,那么一旦去到本土,这个身份无论是修行还是行走,都是异常有用的。
……

玄浑道章
===第八十九章
章纸论誉===
七月三十,都护府月末休沐。
神尉军副尉主燕叙伦坐于华丽的织毯之上,边是喝着香茶,边是翻看着一卷书册。
他今年五十九岁,不过保养的很好。眼睛有神,鬓角丰满,皮肤光泽明亮,脸上皱纹也很少见,再加上久经锻炼,丰实饱满的肌肉,表面看去不过三十出头。
由于书册是印刷出来未久就送至此处,所以上面还飘着一股浓浓的油墨味,但他似一点也不嫌弃,一页页仔细翻看着,时不时还点下头。
这本书上所用的并非是天夏,而是他请裘学令用了二十年时间,从古老树皮书里翻寻并整理出来的一种古代字。
据裘学令考证,这就是安图科人,也就是安人的祖先所用的字,他现在称之为“安”。
燕叙伦自己的名字是典型的天夏人名,可他其实是一个安夏混血。
在神尉军中,现在到处充斥着这样的人,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识天夏字的土蛮,只是取了一个天夏人的名姓,譬如被张御重创的苏匡就是如此。
所以现在的神尉军,不论从出身还是从自身的利益上来看,都是最害怕都护府与天夏本土取得联系的一群人。
门庭外有金铃响起,一名役从走了进来,躬身道:“尉主,肖先生来了。”
燕叙伦放下书册,道:“请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自外面走进来一个拿着折扇,身着直裰,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
他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走到堂上,就上来一礼,很是随意道:“不知燕尉主今天找我来做什么?可是又要写什么章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7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