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第10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4/3765


玄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鸣的“言印”、代表蝉之身的“元相之印”、以及代表蝉之足的“擒光之印”。
浑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翼的“剑印”、代表蝉之神的“神觉之印”,还有代表蝉之目的“照丹”之印”。
那明光过来,皆是聚是汇聚于他头顶之上,团成一团光雾。
那光雾转旋有片刻,先是一对灿烂若星河的双翼自里舒张开来,而后是两道明光亮起,照彻四方,伴随着一声引人心神惊颤的蝉鸣,光气徐徐散去,玄浑蝉也是整个自其中缓缓现身出来。
其光聚双翼,身裹幽气,足沾玉雾,而原本蝉首之上,此刻也是生出了两目,宛若玉映琉璃,光彩流溢。
而这蝉目一生,似若点睛之笔,整个观想图也是变得更为真实起来。
张御往上看有一眼,到此一步,观想图核心六印俱已补全。不过唯有去到一层境界,观想图才会是由死转生。
他这些时日一直在看玄廷赐给他的道书玉简,里面言及修道人最为上乘的成就之法,当就是桃定符曾和他说过“三元之法”。
因为三元之法完全就是看修道人的道法修为,并不涉及其余,所以不止是真修,玄修亦是可用。
可能否由此攀登上境,道书玉简上都没有说,无法真正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元之术一成,那么修道人对于自身的道法理解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看前路也必将看得更为透彻,甚至于能就此窥见那真正之路。
故是那玄廷所赐玉简之上,有注释曾言:“明己之路,莫过于求三元”。
不过这其实只是写注之人的一个感慨,因为连真修都没有多少求得三元的,至多取得其中一二,三元俱满少之又少,遑论玄修了。
张御心下思量过,那几位以玄法成就的玄尊不见得就是走了三元之法,除此当还有其他法门去往上境。
但那只是几位玄尊的道路,非他之道。
他认为三元法眼下最合适自己去走,若得求成,便就极大机会看清己身之道了。
而这三元,则分别为“内外通明”,“神法悉足”,“诸我皆全”。
内外通明是需明了内外之道,当年他与白秀一战,因后者就得此一元,所以他对此设法了解过一番,可以说是知晓最多。
“神法悉足”之法则是要求的是修道人将自身法力功行修持至完满。
修士要求取上境,那就需要有牢固坚实的根基方才足以支撑其向上攀登,根若不稳,哪怕强行上去了也会折身掉落,故是法力足满必要修成的。
这看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以真修而言,法力需要一点点修炼蓄积出来,越到后面越是难修,这不仅是考校当下功行,亦是要看此前的积累,可以说,元神之前每一个阶段的修行都与此是息息相关的。
似那等急于求成,或是修行浅弱的,再是所持功法较为下乘的,那么到此关前,都需要用十倍乃至百倍的时间去弥补回来,故在此顿足数百年都不是什么奇事。
玄修在这里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需得“心光之印”完满,还有一个落在自身所求正印上,你主修哪几个正印,哪几个正印便需修持完满。
似胡道人,只专注于目印,他若要求,那么只需在目印之上下工夫便就可以。
可但凡能修到第四章书的,大多数人不可能只专注于修持,总要有护道之法的,所以多半都有两到三印,甚至持四印至五印的也有。
要使得这些章印完满,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神元填入进去。
可玄修除了正印,肯定还有其余章印需要修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轻松做到的,这一元也足以拦死绝大多数人了。
但这一关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太大问题,譬如季节小郎,其人六印俱现,神元满盈,只要在修道过程中有足够准备和调划,那么很顺利就能做到。
只是做到这一点,也不等于他就能取到这一元,因为三元法主要讲的道法修持,神法足满后,也需得道法修持功夫相应跟上,方有能有此得。
于张御来说,他道法修持已是足够,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六正印和心光之印推至完满。
只这几印光靠他自身提取神元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下来还需要设法四处搜集。
三元之中唯一难处,就在于是“诸我皆全”,这一步才是卡住了九成以上的修道人。
近日他在观看道书也是在琢磨此法,根据前人注疏,已然隐隐然摸到了一点门道,有一点可以确定,若是“内外通明”和“神法悉足”这两元不求的,那么这一元自也就不得。
既如此,他决定先将这两元求到手。
首先“内外皆明”之法。
他在青阳之时对此就有耳闻,长久以来也一直在叩问己心,自己为何而求道?
这一点明确,他自然求得是长生,求得是完满,求得是超脱,此与诸多修道人并无太大相异,而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认为修道人当是离世而去的。
修道人首先是人,而后才是修道,人之性也是根植于他本身的,这一点他觉得无需去刻意抛却。
如此世之身,从父母而来,所持之学,得师长而教,而他得以修持之天地,则是靠天夏维系,故他若有成,也自当予以回报,而不是一走了之,居高临下鄙之为凡俗。
而能还报之法,目前看来唯有玄法,故他将来若得成就上境,则必推动玄法,让天夏万民可有此入道之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4/37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