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950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
贾诩看似没态度,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
对他一个凉州人而言,当然是取凉州有利。若非霍去病取河西走廊,置四郡,他现在就是蛮夷。
作为一个谋国之大者的天子近臣而言,依然是取凉州有利。因为受苦的是一两代人,而得利的却是子孙后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反对弃凉之策。
于公于私,弃凉都不是正道。
刘协看懂了,却没有说。他轻咳一声:“朕或有兼得之法。”
“哦?”杨修诧异地看了过来。
贾诩也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刘协。
“为长久计,河西当取,自不待言,但如何取,却有待商榷。粗略言之,当有二策:一是任贤与能,不求胜于一时。有如卫霍者,则信之用之,以尽其材。如李广利者,则弃而不用,免作无辜牺牲。设使李广利不行,而李陵见用,焉有燕然之败?”
贾诩微微颌首,眼角露出浅笑。
杨修听了,也点头附和,又问道:“另一策呢?”
“国之财赋有用,既有军事之急,则其他方面当励行节俭。孝武皇帝以天下三分之一财货充山陵,大可不必。至于求仙问道,挥霍无度,就更不值得了。”
杨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看向刘协的眼神复杂怪异。
贾诩也有些吃惊,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陛下所言,自是至理,只是非议祖宗,诚为不妥。大汉以孝道治天下,这……”
刘协毫不客气的打断了贾诩。“那文和先生当面反驳朕,就妥当了?”
“呃……”贾诩也语塞了,神情尴尬。
“你们看,这就是悖论。”刘协笑道:“依孝道,子不得议父。依臣道,臣不得议君。当年夏侯胜非议孝武,大臣背地里赞同,却不得不治其罪,何其荒谬?”
刘协瞥了杨修一眼。“相比于当面称尧舜,背后称桀纣,朕倒宁愿大臣皆如君家侍中,当面直斥先帝,而不是背地里摇头叹息,至少先帝还有当面对骂的机会。”
杨修神情窘迫,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贾诩却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奇当面斥孝灵皇帝与孝桓皇帝不相上下,孝灵帝回怼以君死必有大鸟至的传奇,他也是听说过的。如今见天子说得这么坦然,还用来回怼杨修,不免哑然失笑。
虽说天子此举有失礼之嫌,却也直率得可爱,与那些迂腐虚伪的关东人不同,倒是和性格粗率的凉州人有几分相似。
当然,更让他满意的还是天子提出的两策,不管是选贤与能,还是励行节俭,都展示出他中兴大汉的决心和意志,绝非一时意起的空言、大言。
有此雄心,那些繁文缛节不从也罢。
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遵循那一套温文尔雅的儒家礼仪,能中兴大汉吗?
===第37章
道理和南墙===
杨修年轻气盛,向来以不羁为荣。
贾诩年近半百,但他出身凉州,又整日与凉州将士为伍,难免沾染了些粗野习气。
刘协虽生长于宫廷,但董太后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灵帝好胡服胡食,也不是什么守礼之辈。刘协这些年流离失所,儒家教育时断时续,礼节方面也不太严谨。加上皮囊之下还藏着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惯于吐槽的有趣灵魂,口无遮拦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
三人在细节上小有分歧,大方向却一拍即合,相谈甚欢。
尤其是杨修,平时对刘协多少有些敬畏之心,今天发现刘协放肆起来,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顿时觉得找到了知音。说到投机处,几次险些去拍刘协的大腿。
取得了基本一致后,刘协向贾诩托出了进军并州的方略。
贾诩听完,拢着双手,沉吟半晌,一声轻叹。
“陛下,这条路,可比登华山更难啊。”
杨修没说话,但眼中却露出了同样的担忧。他已经和杨彪多次讨论过这个方案,清楚其中的难处,之所以一直没提醒天子,是因为眼下还没到那一步,等天子脱困,到了河东,再提不迟。
刘协淡淡地说道:“再难,也不会比高皇帝出汉中难吧。”
“此一时,彼一时。”贾诩抬起眼皮,凝视着刘协。“项羽杀义帝,都彭城,称霸天下,既失人心,又弃关中地利不顾,这才让高皇帝有可趁之机。袁氏兄弟据四世三公之资,得天下之望。而关中残破,陛下不得地利,只能偏居并州,不可同日而语。”
杨修也将目光转向刘协,心中忐忑。
天子考问他的问题,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能超过《过秦论》的答案,很是烦恼。贾诩此问,与天子之问有相似之处,若天子让他回答,他可就露怯了。
刘协感受到了杨修的不安,微微一笑。
杨修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恨不得转身遁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9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