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4/1950


“巧言佞色鲜矣仁。”刘协点着荀文倩的鼻尖,开了个玩笑。
“臣妾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荀文倩皱皱鼻子。
——
次日一早,荀文倩赶到隔壁院子,与父母共进早餐。
她向荀或转达了刘协的意思。
虽然没说刘协希望荀或能成为皇帝之手的戏言,但她明确的说,天子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下塞维鲁的历史,与董卓做个对比,并从中吸引教训。
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宛城多留几天。
荀或心领神会。
天子不反对他研究塞维鲁,反而要他深入一些,不要浮于表面,说明天子也对此人的事迹有些感情。他们可能在细节上的有分歧,在以史为鉴的理念上却是一致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子虽然对他之前的回答不满意,却没有因此放弃他,还对他寄予厚望。
这对他无疑是个安慰。
见荀或阴了几天的脸露出笑容,唐氏也松了一口气。
荀文倩顺势又劝荀或,虽然读书很重要,但实地考察也不可或缺。你难得来南阳,又恰逢新年,一起去见见宛城的繁华景象,能增加纸上见不到的人间烟火,也许会让你感触更深。
说着,她又命人取来一些钱,一部分交给母亲,一部分留作今天出去购物的开销。
昨天皇后给的年终赏赐大部分都在这儿,她只留了三分之一。
得知仅是年终赏赐就有五十万之钜,荀或也颇有惊讶。他知道今年的形势不错,各府寺不仅发了全俸,还有赏赐,但荀文倩作为一个织坊的管理者,年终就能拿五十万赏赐,还是让他大出意外。
经过仔细询问,得知荀文倩能拿到这么多赏赐并不是因为她的贵人身份,而是织坊效益好,就连最普通的工人都有一个月的薪酬五六千钱,荀或更是咂舌。
惊讶之余,荀或又有些担心。
工坊这么挣钱,必然导致更多的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工坊。
如此一来,难免有土地抛荒,粮食如何保证?
荀文倩听了,不禁笑道:“你和天子还真是想到一起去了。不过天子有办法解决,你可有办法?不会又是重农抑商那一套吧?”
被女儿当面调侃,荀或多少有些不快。
“朝廷施政,自有章法,岂是你能置喙的。不重农抑商,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再者,重农抑商又岂是只为粮食着想?商人行走天下,难以管制,本就是最容易生乱的一类人,市场更是藏污纳垢之地,奸宄为伍,倚仗财力,交通王侯,干涉政务……”
荀文倩抬手求饶。“阿翁,我错了,我不该不自量力,和你争论这些大事。”
荀或自觉失态,摆摆手。“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告诉你,重农抑商之所以施行这么久,自有其不得已处。就算要调整,也不能轻率从事。你刚才说,天子有办法解决?”
荀文倩随即将刘协要她与石韬等人联系的事说了一下。
刘协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很直接:提倡农学,发展相关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劳动强度,使同样的人能耕种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而不是将劳动力限制在土地上。
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脱离土地,从事更有价值的事务。
农业是根本,但只有农业是无法发展的,工业、商业能产生的价值更高。只有大力发展工商,百姓才能富,国家才能强,华夏衣冠文明才不会被蛮夷欺压甚至毁灭。
有问题不可怕,想办法解决就是了,不敢正视问题才可怕。
对荀文倩言语间的轻狂,荀或很不满意,但是看看摆在眼前的巨款,他又觉得底气不足。他身为河南尹,主政一郡,辛苦绝非一个织坊可比。可是他能拿到的年终赏赐却不及荀文倩一半,更别说河南尹府的掾吏了。
一个普通掾吏,比不上织坊的一个普通工人。
河南尹去年的赋税收入,也不及织坊去年的税收。
这就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差距。太史公早就说过,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至今还是至理。
所以,向后退是不可行的,还是天子的方法更可取。
利用技术的力量,提高农业水平,在更多劳力的情况下,保证粮食的供给。
而这样的技术,不仅对户口有余的有用,对户口不足的河南更有用。
“硝石能提高粮食产量?”
“天子说有这个可能,毕竟硝石就是从人畜粪便中提取的,说不定就是肥料的精华……”
荀俣皱着眉头,叫了起来。“姐姐,正吃饭呢,你能不能别提这么恶心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4/19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