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1/1950


,
===第849章
进军冀州===
听到刘协这句话,任峻不再推辞。
天子绝非客套,这件事意义或许超出自己的想象。
曹昂是他的故君之子,还是他的亲戚,这些年在天子面前受教,深受天子赏识。
诸葛亮作为天子身边的散骑常侍,想来也是心腹。
天子让这两个大有前途的年轻人来帮他整理施政心得,不太可能只是为了表示一下对他的欣赏。
任峻领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同时,又深深为曹操的选择折服。
天下诸侯之中,曹操是第一个主动称臣的。
任峻更加用心,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者说有点新意的举措一一向天子做了说明。
从与天子的接触中,他能感受到天子对了解政务的迫切心情,他能体会到天子对他的欣赏。此时此刻,他越是坦诚,越是能获得天子的信任。
君臣之间的信任万金难求,尤其是对地方官员来说。
刘协在陈留驻留了将近十天,几乎了解了陈留的方方面面,才重新起程,赶往东郡。
相比于他对陈留政务的重视,他对陈留的兵力几乎没什么兴趣,只选了一千人,还是安排在后勤上,根本没有让他们上阵的计划。
看到这一点,任峻也放心了。
天子不调用陈留的兵力,就不会影响陈留的正常生产。行军用战,对地方最大的影响不仅是征发钱粮,还有徭役。一旦数以万计的民伕被征发,不仅会影响生产劳作,更会对人心造成巨大的扰动。
关心则乱。一旦有陈留人参战,前线的一点消息,传到地方后都会形成震荡,甚至引发谣言。
不用陈留的郡兵,前线就算受挫,影响也有限,打得久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
建安五年,二月中,刘协渡过黄河。
他本来不想这么急,但过了二月,冬季断流的黄河就会复流,乘船渡河要麻烦得多,远不如直接走过干涸的河床来得容易。
渡过黄河,进入冀州魏郡,刘协的态度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他到达一县,便召附近县令长来见,当面询问他们对度田的态度。
反对度田,或者嘴上不说反对,但神情犹豫、言语敷衍的,就地罢免,上准备好的候选接任。被罢免的官员也不准离开,随军效力,并接受调查,看他们与当地大族是否有勾结。
原本县令长任免要通过司徒府,但天子亲至,又是战时,临机决断也无可厚非。
一天之内,濮阳、内黄、繁阳、阴安四个县的令长被全部罢免。
候补的县令长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布公告,宣布度田。
考虑到冀州一直处于战时状态,信息管制,普通百姓很难有机会了解到度田的意义,甚至有不少误解,宣传就成了重中之重。
没有教化作为基础,普通百姓识字的极少。有睢阳印坊印制的宣传文书还不够,还要派大量的人手到乡亭进行宣传,让普通百姓知道度田对他们有利,而不是朝廷与民争利。
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刘协将提前准备好的两百多人全部撒下去,协助新上任的县令长进行政令宣传,也让他们提前熟悉政务,为将来上任做准备。
这让一些人颇有怨言。
他们从各种途径入仕为郎,通常来说外放都是直接为一县令长,再不济也是县丞一级的官员,深入乡亭是不可能的。如今随天子出征冀州,居然还要到乡亭去做宣传工作,未免太掉价了。
对这些意见,刘协一概不理。
没意见要接受,有意见也要接受,否则就自动放弃,终身不得录用。
那种只管盖印,不用管具体事务的官员,以后不会再有了。
消息一出,没人再敢说一句怨言。
免职不可怕,终身不得录用的后果太严重了。为了几个月的辛苦耽误一辈子的前程,这个代价承受不起。真要是这么淡泊名利,他们也不至于参加选拔。
在重压和授职的诱惑之下,每个人都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中去。
度田在魏郡南部的几个县迅速展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1/19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