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8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5/1097


对面再次沉默了很久,直到宁为准备提醒一下这位导演时,声音终于听筒传来:“这个,宁院士,说实话,我就是个导演,你这么形容我还不是不太懂,冒昧的问一句,这个技术涉不涉密?如果不涉密的话,能不能带我去瞅一眼?能让我对你的说法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比如人套上这东西之后的形象是怎么样的?灵巧度又如何?这样我才好安排。”
“你说电感应皮肤的?”
“不不,我是说这一套的,最好是能有人套上你说的外骨骼装甲之后的外观跟行动状态。”
“哦……这个实验室的确有视频记录,还有现成的产品,不过的确不太方便外传,要不我带你去实验室看看?”
“京城的实验室?”
“嗯,就在京城,我们的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心。”
“那行,你给我个地址,我现在赶过去。”
“额……你可能没办法单独过去,不如先到燕北大学,我带你一起过去吧。”
“可以,我大概一小时后到。”
“行,那我等你!”
挂上电话,宁为长出了口气,这包袱算是甩出去了……挺好!
……
燕北大学,智华楼,学生讨论中心。
宁社正在进行重要会议。
宁为跟陈典诚的谈话,这个孩子是真的听进去了。
在结束了未来城的旅游之后,回到学校就跟宁社的骨干成员交流了好几次想法之后,召开了这次宁社全体成员大会。
事实上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宁社很少把所有人都集中到一块。更多的时候还是社团内部各个项目小组小范围的开会,毕竟能在这所学校里成为佼佼者,大家都挺忙的。不止是要忙着课业,还有各种竞赛、讲座、课外科研小组,等等牵扯了大家太多精力。
所以想把人都凑齐其实不太容易,好在宁社的号召力摆在那里,真有事情要大家尽量参加的会议,基本上都能做到无人缺席。
今天也是一样,会议正式开始时,燕北大学宁社182位成员全部签到。
“好了,我宣布现在会议正式开始,咱们宁社的风格是有事说事,所以客气话我也不多说了。这次把大家叫来,主要是通知大家一个消息,经过宁社组织部的详细讨论,我们正式决定宁社要开始走出燕北大学,在华夏乃至全世界各大高校,组织更成立宁社分社。”
“这些天,其实我们也讨论过一些宣传跟组织的方法,但是方案都不太满意,所以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能让我们宁社迈出燕北大学,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都能说出来。如果最终采纳的话,各位宁社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提出的下一个项目将能直接通过审核,并获得宁社自有资金的扶持。”
“对了,最重要的是,这次宁社出校是可以得到我们的导师,宁为院士全力支持的。换句话说,我们能打着宁导的招牌去做宣传。大家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出主意。”
===412
好方案===
陈典诚旳话音落下,会场里的高材生们迅速陷入沉思模式。当然这也正常,毕竟这块的业务大家还不太熟练。
不过显然社里这次很认真,给出的条件还是很诱人的。
毕竟这帮人总是能有一些奇思妙想,甚至许多想法远远超过了时代的承载能力,这种项目往往很难通过审批。但如果出的主意有用,可以不经过审批直接拿到启动资金,这就很NICE了。
不过没等这些人举手,陈典诚像是想到什么,赶紧又说道:“对了,直接拿钱砸这种粗暴的事情咱们就别干了啊!国内的高校可以适当补助一点,国外都是土豪,咱们还没富到那种程度,别丢人现眼啊。所以国外的高校我们不可能拿一分钱出来,但还是希望能在世界TOP100的学校里都能有我们的分社。”
这个要求一出口,会场内更安静了。
五个亿能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撒出去,在成立分社这件事上突然变小气了,多少还是让大家感觉有些不习惯。不过陈典诚的话似乎也没错,毕竟国外土豪多。
很快还所有人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发言。
“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充分利用咱们燕北大学各届在外的校友,既然陈社长你也说了能用宁导的招牌,咱们可以找学校要往届出国校友的通讯录,找那些在国外高校任职的教授们、留学生们来促成这件事。”
陈典诚点了点头,然后做了回应:“嗯,这个意见不错,不过说实话,我们已经实施了。我们已经通过三月系统,给这些年在外的校友群发了邮件,也收到了不少回复,暂时来看效果不算太好。怎么说呢,咱们宁导的招牌在国内那是超级好用的,但是在外头的效果嘛……”
说到这里,陈典诚略显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然后笑着说道:“反正不少回馈,都反应在国外竖宁导的牌子,很多事情反而不太好操作。嗯,
当然这大概也不是说他们看不起咱们宁导,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嗯……我想你们应该懂的……”
宁社的孩子们了然的点了点头。
宁为跟华夏外学界的关系一直不太好并不是什么秘密。
都说科学无国界,但真实情况宁为给大家演绎了,什么叫顺昌逆亡。其实宁为只研究理论那段时间还是两边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但当三月智能平台横空出世,宁为开始成立三月奖,
MD结构开始在芯片领域大展神威开始,
两边的关系其实就变得紧张了。
据说很长一段时间国外许多大众社交软件上都把“NING”直接设置成了屏蔽词,
把宁为的论文偷偷摸摸的编成教材后,都不带署名的。这些足以说明想在国外用宁为的招牌来建设宁社分社着实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这是个长期计划的话,
其实我们可以统计校内跟隔壁学校准备留学的一些同学,起码在学校内进行宁社扩招,等他们出去之后可以在其他学校来建立宁社。”
又有人出了主意。
“长期计划是长期计划,
但也不能太长期了。建设一个学生社团这种事很考验组织能力跟人格魅力,
刚刚出去还人生地不熟的时候,
很难说有这种人脉能做这种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5/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