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1097


“可以尽量少剪辑,那你想说些什么问题呢?”罗珍问了句。
“比如我想评价一些对面漂亮国的一些事,比如他们每四年一次的吵吵,那哪里是所谓的民主嘛,分明是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对百分之四十九的强权!我觉得如果按照他们的思想来选举,他们明明应该有两个首都嘛,喜欢这个老大的跟这个,喜欢那个老大的就跟那个,两个老大都不喜欢的还能自己玩自己的!这才完美。这个能播吗?”
宁为认真的说完,然后表情真挚的问了句,四目相对,都很真诚。
罗珍眼皮跳了跳,保持着微笑说道:“好吧,你说得对,咱们看看有哪些问题应该剔除掉,但需要加上一些新的问题,不然素材不够,时间怕是不够支撑一期的节目。”
“没问题啊,咱们可以聊的东西很多,不知道我们田导跟你们通过气没,我们燕北大学数学院准备办一个宁班,主打人工智能数学理论方向的,这个咱们可以好好聊聊,另外近期我个人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计划,希望能募集到一笔资金,用于筹建一个能让人们体验未来的未来科技城市。让人们走进城市就能体验到未来人工智能普及之后能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这就是华夏的顶尖科学家吗?
预先设计好的敏感问题是一个都不能问,到是想通过央媒的这次访谈节目给自己的事情打广告,不得不说这想法真的很美好。让罗珍觉得不答应都对不起人。
果然,亿万富翁就没一个是简单的。看着这年轻人真的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交流起来马上不一样了,虽然心里在吐槽,但事情还是要做的,花费了一个小时重新将问题整理了一遍,又跟宁为先大概对了一下回答,摄像机终于可以开始工作了。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锁定央视一套的人物节目,我是主持人罗珍,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于华夏燕北数学研究中心的宁为博士。相信大家都对这个名字都不会太陌生,除了科学研究外,他还是网络热搜的常客,经常会因为各种事情引发大众热议,请问宁为博士,对于这种经常上网络热榜的情况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其实这个事情有时候我真觉得属于体质原因。可能我这人就是容易被一些人盯上吧,比如我还在江大还没怎么出名的时候,就因为在个小视频里评价了一句,就被原创者盯上了,当时还试图网暴着我来着,可惜没能成功。其实所有上热搜的事件,除了在微博上进行大型图灵测试那次,其他都非我所愿。”
“热搜体质?很新鲜的说法,其实大家都还很关心你的研究历程,我们也看到了,你的办公室里其实没什么高科技设备,平时就你就是在这里做出的那些成绩吗?”
“其实做单纯数学研究并不需要太多高科技设备的支持,主要是需要脑子去想,当然经常也有些问题需要数值模拟,所以我买了个超算中心嘛,当然做其他方面的研究我会去实验室里。”
“三月就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吗?”
“其实三月是在我去美国参加STOC大会那时候设计出来的,当时为了它我还专门在美国换了一台笔记本,因为当时带去的笔记本硬件配置的确是差了些,对了,就是那台……”说着,宁为还用手指了指摆在办公桌上的那台惠普外星人。
“哦?那这台笔记本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惜的笔记本电脑之一,相信很多人都会希望能收藏这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的笔记本电脑。那么你在做三维硅通管芯片设计也是靠的这台笔记本吗?”
“哈,那怎么可能?这台笔记本可支撑不起来需要的环境……”
就这样一问一答,进行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我们这里还整理了一些网友的问题,希望你能给大家解惑,有一位署名为985学渣的网友说,本科阶段他阅读英文文献都觉得很吃力,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而你在本科阶段已经在世界排名前列的期刊上发表了六篇论文,他想知道你的论文是先写成,然后找人翻译,还是直接用英文书写的,如果是后者,你的英语水平是如何锻炼的。”
宁为点了点头说道:“所有投出去的论文都是我自己写的,也没找人英语润色。怎么说呢,其实在我看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足够简单,当然就流传更广。”
“比如what,在英文里就是什么嘛,wha基本上就是口音上的惊叹,然后加个t就代表了疑问,还有双胞胎s,你们看啊我们知道,就是2嘛,就是在里面,妈妈肚子里,加个代表复数的s,妈妈肚子里有两个,就是双胞胎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数不胜数。所以掌握了规律,记单词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至于那些语法结构,他们把现在、过去、进行分得清清楚楚,基本上一天就能掌握。”
“打个简单的比方啊,汉语就好像汇编语言,很难学,但是学好了,就会真正爱上它的博大精深,英语就好像Java,用的人很多,但用它编程连个指针都调用不了。所以我其实也不太明白些英语论文有什么好困扰的。如果一定有的话,其实也不用急,我们已经开始做自己的期刊了,比如三月智能期刊已经正式创办,而且只接收汉语论文。我们的目标也是要让这份期刊成为世界顶级期刊之一。”
“而且我坚信,不远的未来纯的顶级期刊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只需要熟练使用就能在世界级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完全无需为英语而烦恼,而且这个目标也并不遥远,我们这一代人就能看到。甚至现在已经开始发展真正的纯汉语编程环境,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也能在不久的未来解决同声传译的问题,比如三月,它就精通世界几乎所有的语言,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语言天赋,其实也完全不需要着急。”
……
“对了,听说燕北大学数学院正在筹备一个宁班是吗?这个宁班未来主要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没错,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宁班,今年九月就会招收第一批学生。宁班的建设主要是培养跟储备研究人工智能数学理论方面的人才,所以宁班的课程也比较有针对性,主要是围绕推进人工智能数学理论研究很展开的。当然最基本的线代A、高数A、空间几何这些数学层面的公共课程都是有的,还会有一些很专业的课程,比如由我负责的《大数据科学认知与数学基础引论》这种专业课程。”
“这个班跟华清姚班跟智班区别在于,华清那边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应用能力,而我们培养的目标让这些学生具备理论研究能力,也就是说未来宁班学生研究的理论将用于指导姚班跟智班的学生们对现在的技术进行更迭跟创新,嗯,大概就是这样。”
罗珍继续问道:“这还真的很了不起。还有,宁博士,我们还听说您正在牵头,希望能建设一个能让人们提前体验未来的大型科技城市,有这么回事吗?建设这个城市的初衷又是什么?”
宁为正了正身子,答道:“的确是有的,甚至地点都已经选好了,就在三秦省康城洛浦县。在我的构思中,会邀请一些高科技公司共同来构造一座由人工智能管理的体验城市,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将自家对于未来的理解,在这座未来之城中体现出来。大家可以来到这座城市体验可能未来几年甚至十多年后才能在城市里体验到的生活。”
“比如自动驾驶,比如家庭式酒店里的全智慧家居,比如超越时代的穿戴产品,前沿的机器人服务,乃至于智能NPC引导的真人扮演游戏场景,包括跟我们的人工智能始祖三月面对面互动这些。甚至于我还在构思一些更特别的东西,比如真正的互动式影视。”
“简单解释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能让来游客们体验到穿越到电影中的那种感觉,类似于VR技术的互动电影技术,但不同的是人是真正的参与到影视中进去,大家可以跟随影视作品中任意一个人的视角,去关注每一个细节。总之,就是创造一个现代都市人无法想象的环境。”
……
“哇,听了宁博士的形容,我都觉得对这座未来城市极为向往了,只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座城市的选址要在三秦省下的一个县城呢?”
“这个我是经过慎重思考的。这个问题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华夏已经不再缺少窗口型城市,比如京城,比如明珠,比如深城,比如广城,但这些国际性大都市,都集中在华夏的沿海一带,华夏中部还鲜有能代表华夏高速发展的代表性地区,我相信未来城市建成之后能弥补这个缺憾。”
“第二,大家可能都没去过洛浦县,简单来说,那是一个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希望这座未来之城,能够跟周边的环境完美融合,让人们在享受未来科技的时候还能体验到一个让人舒心的环境。”
“第三,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进入未来城市,我相信那种反差感更让人痴迷。更能带给游客们不一样的感受。而这座未来城市也能反哺当地的经济,做出一个科技改变地区的样板来。”
“原来如此,期待着这座城市真正建成的那天,希望到时候我能有机会抢鲜体验。”
“嗯,等到城市建成了,我会给你发一张免费的游览电子券,也希望到时候你能帮我们多提提意见。”
“一定,一定,好了,观众朋友们,相信今天的节目让大家对宁博士这样科学家的日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正是有像宁博士这样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华夏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芯片,以及更多属于我们华夏制造的技术。也让我们向所有奋斗在科研第一线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致敬。又到了跟大家说再见的时间,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观众朋友们,再见。”
……
录制结束,宁为注意了下时间,总用时70分钟,而这档节目在电视上播出时一般是50分钟,于是砸了咂嘴,随口问了句:“这得剪辑20分钟内容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