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1097


然而现在d架构把一切节奏都打乱了。
按照他参与制定的节奏,到2029年实现1.4n制程的技术,用研发部门的话说,如果在量子物理层面或者新材料层面没有极大的突破,想要单靠现有的技术实现1.4n制程是极为困难的,甚至可以用工业界的奇迹来形容。因为到了这个物理层面,1.4n制程已经差不多相当于12个硅原子所占的位置。
而这一切,都是英特尔希望能延续摩尔定律的神话,让集成电路产品能够继续两年一次迭代。现在他却在华夏人的产品检测报告上看到了延续摩尔定律的希望,这多少有些讽刺。
处境艰难啊……
紧跟着帕特·基尔辛格想到了苹果,想到了蒂姆·库克,然后突然觉得有些牙痒痒。
打不过,就凑过去?
内部的叛徒让人嫌弃,但是拿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五千万片cpu让华为度过了眼前的难关,这款新的5g射频基带芯片,如果能实现量产也将用在新一代的产品上,这也意味着让这家巨无霸公司缓过劲来,强大的研发能力配合智能平台,未来会不会把手伸到台式电脑的cpu领域,也要打上个问号。
打压还是合作已经成了摆在他面前最为困惑的问题。
如果合作,下两代的英特尔芯片使用新材料以及d架构,也许在两、三年后就能实现cpu性能的迭代,保持领先的地位,但那也意味着英特尔将生死大权交到了别人手上,围绕着新架构做的研究,如果一旦被对方禁用,就意味着这两、三年巨额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选择打压跟对抗,也许对方在十年内就能完成产品迭代升级,甚至同步配套建设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然后逐步蚕食英特尔的市场,同时一个世界两套生态更会让英特尔要忍痛割据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每年的营收报表将会非常难看。
根据面前的这份报告,如果新的d架构能推进到10n工艺水平,理论上就足以吊打未来英特尔所规划的埃米级芯片技术。毕竟三维芯片每堆叠一层,就意味着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而随着制程的进步,不止是平面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相同高度能堆叠更多的层数。
而当d架构推进到7n工艺节点,那就真的是未来了,因为英特尔的研发部门根本不敢想那么遥远的事情,对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那特么还是神话。
终于,坐在那里发呆了十分钟后,帕特·基尔辛格决定要亲自去一趟华夏,跟技术开发者好好谈谈。
没什么是不能谈的。
如果能得到一些许诺,以合同的形式,拿到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专利使用权,也许英特尔也可以转换思路。
华夏有句话怎么说得来着?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嘛!做生意,还是要和气生财!
===282
你看他们真要来了===
做决定的过程分外艰难,但决定一旦做出,起码心理上轻松了许多。虽然说这个决定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起码延长了眼前问题的迫切程度,有了缓冲,反正是可以等到谈过之后再下结论。
他相信英特尔的董事会在看到这份检测报告会一定也会赞成他的想法,这种极具突然性的芯片领域底层技术突破的确是这个时代谁都没法预先想到且很没有道理的事情。选择先谈了再说起码有利于公司的股价,能对公司的股东们有个交代。
没看到爱立信的股价逆市涨了百分之五么?苹果虽然也被大盘带得跌了,但却是所有科技公司中跌得最惨的。想到这些,帕特·基尔辛格又感觉有些牙痒了。这两家叛徒着实是有些不要脸了,尤其是蒂姆·库克,他怎么敢背叛曾参与拟订的协议?这些家伙都是为了利益不顾商誉的疯子!
至于英特尔当然能跟苹果、爱立信不一样,虽然他决定去谈,但这可都是被逼的,不止是被华夏的新技术逼的,更是被这些背信弃义的家伙逼的!
只是这次去需要挑选一个时机……
很快帕特·基尔辛格再次做出了决定。
沃尔夫奖今年的颁奖典礼已经确定在华夏举办,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
众所周知,英特尔是极为重视科学家的,而且数学界的突破往往能推动整个物理理论界的进步,这一过程中又会带来生产技术的革新,作为英特尔的总裁去参与这场盛会恰好能体现出英特尔对于人才的重视,非常完美。
不过别人信不信,起码他相信了,唯一尴尬的大概是,就在同一时刻,起码好几家公司的大佬做出了跟他差不多的决定。毕竟大家都是科技公司,都很重视人才,这个理由真的说得过去。
现在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既然选择了要谈,对于外界的疑问就不太好表态了。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拿到了新技术构建的芯片,这种芯片是否真像华夏新闻中描述的那么先进?如何评价既能不得罪华夏那边,又能恢复市场信心,让股价企稳。
承认别人优秀真的就这么难吗?这个问题现在有了答案,真的,就这么难!到不是要面子,而是因为承认了人家更优秀,意味着自家公司估值可能会更不被看好,也意味着股价还会继续跌,拿着股票的股东们会不满意,公司的压力就会更大。
好在这一块不要脸可破。
只要操作得好,压力总能后移的,而且第一天市场恐慌情绪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操作的余地还很大。就算新的芯片真很强大,能绕过专利墙,想要真的推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关键是话术。
……
当大佬们开始打电话,无数西方知名媒体很快行动了起来。永远不要小看科技圈大佬们瞬间能迸发的能力有多强大,更永远不要小看那些代表正义的媒体人下限能放到多低。
很多不同的消息传了出来。
比如虽然三月在微博上直播了整个送芯片的过程,但是在媒体的渲染下,成了这种新技术实际上并不成熟,连设计者本人也不敢肯定效果如何,所以广邀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帮助检测,找出问题,甚至连的合同都有媒体公布了出来。所以那并不是送芯片,只是同行的交流。
还有评论员文章很中肯的描述这种了新的芯片技术应用,从极为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用这种三维通管技术构建复杂的大型集成电路在目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用的技术术语很多,专业性的东西看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知道结论就够了,这种技术看似很美,但应用极为有限,尤其是工艺升级极为困难,想要顶替现在的硅基芯片还有特别长的路要走,嗯,起码得先订一个十年计划吧,至于十年之后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也许那个时候电子计算机都已经被淘汰了,资本们描述的元宇宙都到来了,大家都已经在虚拟世界里上网了,那个时代的芯片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更有让人心安的新消息,这些大公司拿到手的芯片检测出了严重缺陷,而且是足以让设计者需要重新思考底层架构的缺陷,这一缺陷几乎是现代微电子工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是这个缺陷到底是哪家的检测人员发现的,媒体却语焉不详,只是用了消息来源极为可靠这种言之凿凿的形容,只是应对方要求必须保密。
所以可能是英特尔、也可能高通,更可能是苹果、爱立信跟思科,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三家公司已经同意加入到未来由华夏主导的智能平台建设了嘛,他们更有动力不曝光友商芯片的技术缺陷。其中苹果跟爱立信嫌疑最大,前者甚至愿意向华为出让五千枚CPU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至于爱立信……
真的,不能提这家欧洲公司,现在想要让这家欧洲公司直接消失的人很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