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097


问题大概只在于所想能不能成功。鲁东义不知道的是,宁为此时当真是信心膨胀。
当然,宁为的信心也不是凭空而生的。自从昨天在听江同学弹琴时顿悟,写出那个不等式之后,他已经将之前做过的种种都联系起来。
从研究ns方程开始,他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关于ns方程一定条件通解那篇论文,更不是宁为空间在业界的影响,而是湍流算法的横空出世,其算法本身就隐藏着软件智能化的思想。
在到他接受采访时,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反应,蹦出开发一款eda软件的念头,并开始付诸实施,更是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了一大步,虽然现在他的eda软件还没有映入世界主流芯片设计师的眼帘,但在未来绝对是一大助力。
紧跟着是在soda大会上,再次被触动,从而有了三月的诞生,到了燕北大学之后,在三月的影响下,他又选择了大数据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这个研究方向……
说白了,宁为发现他的大脑在一步步引导他朝着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发展的,然后便演变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宁为也差不多想明白了,强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其意义绝对不止是民用上的各种应用革新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在科研领域,如果三月的能力可以复制一部分,就相当于多了无数可以日夜不休协助进行高频计算的助手。
这是经过测试的,比如协助谭教授的碳纳米材料项目试验。
宁为自信爆棚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他是有具体对象来研究的,通过对三月能力的深入挖掘,能对他研究的理论进行补充跟验证,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家智能实验室都无法拥有的优势,更是所有理论数学家不可能触碰到的优势。
等他把归纳出的五个基本理论问题都解决完成的时候,就是三月能正式跟全世界见面的时候。真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他转向任何一个研究方向,都能事半功倍,而且大概率不会陷入缺钱进行研发的窘境。
所以宁为此时信心满满,所以踌躇满志,所以敢于跟鲁东义说出这番话,换来师兄的满脑子困惑。
“宁为啊,你的想法我觉得挺好的,不过你现在跟我说这些,到底是?”
“我表达的还不够明显吗?当然是劝鲁师兄你把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开题都丢到一边,来跟我一起为咱们的事业奠基啊。你看哈,我这边还有好几个分支理论需要研究,需要人辅助,需要跟人讨论缕清思路,未来更需要培养一批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博士生,总不能靠我一个人吧?”
“所以啊,我是这么想的。咱们两个先负责理论研究,余兴伟负责消化我们的理论,开发出相适应的算法。等我们又有了成果,就能去找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到时候你负责给新加入的讲解咱们初期探讨的思路,传授课程,然后我们继续往最终的方向推进。等到最后我们开发出一整套自洽且被证实可用的理论之后,咱们这个项目也差不多能从数学研究院独立出来,专门搞一个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鲁师兄,你觉得如何?”
宁为很干脆挑明了自己的想法。
鲁东义有些懵,原来宁为绕了这么一大圈竟然是想挖他,让他转换研究方向,放弃对pde的研究投入人工智能数学理论构建的新领域,他下意识的看了眼桌面上自己的命题,跟刚刚思考的大概切入方向,陷入沉思。
不得不说,宁为的这番话是很有蛊惑力的。
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强人工智能的奠基者,想想的确让他有些激动,当然选择也不是全无风险,毕竟人工智能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放弃现阶段很可能出成果的研究内容去重新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不知道未来是否真能成功,然而……
“鲁师兄啊,我一直觉得呢,做科研咱们不能一直躺在舒适区,就好像田导让我继续研究ns方程,我也知道这个风向继续下去,的确最有可能出成果,但我还是果断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不值得啊,不趁着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拼一把,以后肯定后悔!还有啊,再有两届菲尔兹奖你就超过四十岁了吧?”
听了这话,鲁东义抬头,认真的看了宁为一眼,说道:“小师弟啊……”
“嗯?”
“你真厉害,今天这番话说得我如果不加入你,恐怕接下来根本没心思研究自己的项目了。”
说着,鲁东义干脆拿起自己面前已经写了许多内容的稿纸直接撕掉,然后平静的继续道:“好了,我从现在开始会仔细研究你之前的论文,有什么问题咱们随时碰头交流。”
===189
做人做事都要公平===
鲁东义的干脆有些出乎宁为的意料,他本以为还要多说两句的,好在师兄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在他转身前,感慨了一句:“照你说的,如果有一天,咱们的成就真能达到见到爱因斯坦得先给我们递烟,碰到牛顿他得先来敬酒的高度,的确挺值得期待的。”
宁为脚步顿了顿,品位了一番这追求,除了稍微有些不太吉利外,没啥毛病。当即头也不回的答道:“只要我们有自信,一定可以的!”
“哦,对了,后天就是国庆七天假了,做事情还是有张有弛比较好,我建议你可以好好的出去玩几天,等假放完之后我会每天监督你工作状态的。”鲁东义又说了句。
宁为随便挥了挥手代表他知道了,然后果断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人在陷入对未来的思考时,屁话通常会很多,即便是高智商也难以免俗,比如鲁东义。
心情自然是更好了,宁为想通了许多东西豁然开朗之后,已经明白他想做的事情光靠他一个人肯定不够,哪怕是加上余兴伟也不够,必须有一群人能够跟他有相同的理念,然后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鲁东义无疑从任何方面来看都是极为合适的。自身智力条件就不用说了,本身还是燕北大学的副教授,且在国内数学界尤其是学生中间本身就具备极大影响力,以后振臂一呼,肯定能拉来不少感兴趣的学生,在加上本身就有授课经验,简直完美!
把鲁东义绑上了战车还是得做出点东西,来鼓励大家的。
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得意了一会后,宁为才发现办公室里明显被收拾过,他早上翻乱的东西都已经被摆的整整齐齐,窗台上的花瓶里也插上两朵新鲜的桂花,正散发着怡人的花香。
显然这是江同学专门来收拾过,宁为闭上眼睛,狠狠的嗅了嗅房间内的香气,这才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开始继续思考如何搭建他的理论框架。其实在参加stoc大会之后,宁为便对基础的人工智能搭建过一个基础框架,并将之用到了三月的主程序构建,所以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更加抽象的问题,机器的意识建模。
说的更清晰些,就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状态的整个信息系统。如果需要这一理论成立,那么大概就可以理解为相适应的算法将是机器的意识。
要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困难的步骤就是要解决一个哲学上的命题,非还原主义。具体到他现在所考虑的人工智能领域,大概描述就是要证明这个世界类人高级智能活动过程能否全部或绝大部分还原为计算过程。
如果可以,需要给出具体推导过程;即便不是所有人类智能活动过程都还原为计算过程,理论上也要给出尽可能多的高级智能够还原为基本计算过程的原理,因为这是强人工智能数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如果可以还要尝试论证被摒弃的那一部分是无用智能……
比如对于人类来说,其实并不需要给为你辅助的智能设备添加审美功能。毕竟不能说以后某位长得过于抽象的客户买了一部最新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还能因为摄像头感知到主人长得太丑而长期以低效的模式提供智能服务,这就是属于给自己找麻烦的高级智能还原。
这是宁为正在做的东西。
他需要将一系列人类需要的智能反应过程,转化为计算过程提供出有力的理论证明,并结合大数据证明机器可以拥有主动学习能力,并为实现更精确的计算机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提供一个更简单更精准的理论指导。
说起来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却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制作数学模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可扩展性,包括每个计算单元、每个算符,想要实现一个很简单的能力可能都需要多级程序语言调用的多级编译或解释系统。这一点是从构建三月主体程序得到的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