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1097


鲁东义答道:“哈哈,其实这还得感谢你。论文还是去年过年前我去郾城跟你讨论回来之后完成的,关于ns流稳定性的,我把临界指数直接干到了1。最初遇到的问题就是gevrey解析空间所有导数可控,无限光滑,而索伯列夫空间又不控制高阶导数,推论的稳定性问题始终很难解决。”
“然后咱们不是讨论出你的宁为空间嘛,就把这个概念引入进去,然后顺利的推出了结论。等到你的论文在《自然》发表后,我就把论文投给了《数学年刊》这篇论文到现在审了大概半年,终于发表了。不过我这篇论文能发表其实也因为你在《自然》上那篇论文已经基本上被整个学界所接受,不然的话估计还要等下去。”
宁为眨了眨眼,点了点头感慨道:“果然数学界还是容不下我,以后我与数学四大顶刊势不两立。”
听了这话鲁东义愣住了,闷声道:“田导没跟你说吗?谁说数学界容不下你了?现在只要你有研究成果,直接投稿,肯定最快速度审核给你过了。现在人家都巴不得你赶紧投一篇,省得好多教授天天被学生烦呢。”
宁为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没说啊,不过就算这样,我也早就决定了,以后都不打算给师兄说的数学四大顶刊投稿了。”
鲁东义愣了,问道:“为什么?”
余兴伟忍不住抢答了句:“大概是小宁总不会给任何人拒绝他两次的机会!”
宁为看了眼余兴伟,点了点头道:“你这个说法很有新意,我先用了。不过还是恭喜师兄了,记得请吃饭。”
鲁东义摇了摇头,懒得再理这两人。
不发便不发吧,反正宁为也不需要考刷论文来确定地位了。而且不投这些综合性数学期刊也无所谓,世界上还有许多分类更细的顶级期刊可以投。
宁为也打开了电脑,他还有正事要干,到不是急着分析数据,而是先登录了学校的图书馆,开始找关于碳纳米管的各种研究文献。
在把问题丢给三月之前,他还需要多了解一些碳纳米管的各种性质。
刚刚在实验室里关于数学的论述,宁为是认真的。
在他的潜意识里早已经确定,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有其规律,只要有规律,就可以用数学来表达。数学的确能解决一切问题,数学现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因为还没有出现那个能将数学完全吃透的人。
宁为其实还没注意到,潜意识里他已经越来越自信了,但真的要说道能完全吃透数学,他真不敢有这种妄想。
就好像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说略懂数学是种谦虚一样,无非是他的略懂要比其他人的很懂还要稍微多了点。
科学的殿堂有时就像在登山,当你开始攀爬,感觉自己就要到达顶峰的时候,结果一个180度大转弯后,你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刚登上一个小土坡,真正的山峰还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
更别提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人干了一辈子科研,也不过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具体到数学能将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点,那都能成为一方大佬。再此同时能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那就真的是大佬中的大佬了。
尤其是自从将湍流算法变现之后,钱包鼓起来后,宁为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在顶刊发论文的动力了,这才是他跟鲁东义说懒得在往四大顶刊投稿的真实想法。对于拿奖的心态大概就是随缘,反正数学类奖项最高也就八十万美元,以前能让他心潮澎湃好一阵,但现在只是无感。
但这并不是说宁为已经对学习没了兴趣,恰好相反,完成他手头的项目,丰满三月的主程序,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已经逐渐代替了之前的想法,成了现在宁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没有之一。
就好像他曾经跟鲁东义说的那样,他想尝试一下,是不是真的能让国家把低保从一千提到两千甚至三千。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宁为觉得他肯定不能将精力太过集中的放在某一个研究方向上,而是应该跟一帮愿意做事的人去合作。
这次跟谭教授项目组的合作,宁为就觉得是个不错的开始,虽然说这个项目就算成功了,暂时也无法实现应用,但说不定以后他能将量产碳纳米管宏观尺度还能保持微观特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项目立刻就变得现实意义重大了。
所以虽然刚刚临走时还在跟张师兄强调这个问题不一定能解决,但其实宁为还是很认真的希望能干脆利落的找出问题原因。
有句广告词怎么说得来着?
要默默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他打算试试。到不求惊艳所有人,但求能让自己开心。
……
宁为也再次体会到了学习让人快乐的感觉。
如果说之前在跟张研成聊天时,说了句对材料学略懂,稍显夸张的话,在看了几十篇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资料跟论文后,宁为觉得他现在绝对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句话了,尤其是碳纳米管这种极为有趣的低维材料。
研究完前人的发现之后,他这才调出了从实验室里拷贝出的数据。
怎么说呢,这材料明显是半点都没藏私,每个流程的数据都详细的罗列在表格内。
当然,对于项目组来说也的确没必要藏私,毕竟如果因为隐瞒数据而无法解决问题的话,整个项目都可能有被列为失败项目,所有资料封存,暂时不在启动的风险。
尤其是看到张师兄如此热心,宁为甚至怀疑张师兄的博士毕业论文都可能跟这个项目息息相关,甚至就打算通过这个项目取材。
当然,数据太详细其实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因为罗列出的数据越多就意味着无效数据更多,要把这些数据全部找出来都是件麻烦事。
宁为首先要做的是对所有数据做一个梳理,毕竟他不可能将这些数据全部导进三月的数据库。
同时他还要通过已经掌握的项目组内那些仪器的各项功能跟数据分别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方便三月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对于其他人来说绝对是个极为困难的工作,当宁为发现他非常擅长做这个,比写论文还擅长。
早在负责eda项目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在编程时思路非常清晰,这也是他编程时手速超快的原因,而现在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宁为发现大脑的思路更为清晰了。复杂的数据从脑海中过一遍,便能通过直觉剔除掉肯定跟结果无关的无效数据。
而且这种整理数据的活当真是件让人很舒爽的事,一不小心便沉迷了进去。
“小宁总,晚上吃点什么?我准备去打饭了。”听到耳边传来余兴伟小心翼翼的询问声,宁为才从数据整理带来的快乐中回过神来,随后便感觉到肚子的确饿的很。
“嗯……”宁为还没想好晚上吃点什么,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鲁东义说了声:“请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