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1097


“先不说这个,回头她的软件千万记得别删了,估计她也没时间做什么加密,记得把代码保存好,好好研究一下,回去之后可以发给兴趣小组那些成员,很有学习价值。”宁为小声说道。
“嗯?有用?”余兴伟愣了愣。
“怎么会没用?实验室里的测试软件只需要根据她的代码在加工就好了,想想看可以省多少时间啊!我不是说了吗?她虽然大部分没读懂,但小部分肯定还是读懂了。当然,大数据是要做网络迁移的,所以这些代码还远远不够,不过能吃透的话,总有好处。”宁为随口解释了句。
“你必须得承认,那些哈佛的教授们并没有看走眼,虽然那个女人偶尔表现的有些疯,很多时候智商跳线,但她也的确是个天才。”
余兴伟不吭声了,他还是太纯良了啊!
所以高智商的人都是这么相互算计的吗?难怪宁为抢着直接把笔记本关机
于是去大会主会场的路上,宁为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远离露西罗恩,然后他大概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样一来,他就跟伊莎贝尔公主走得很近,而余兴伟则被迫走到了哈佛女天才的旁边。
好在露西罗恩似乎受了打击,并没有注意这些。
而当四人来到主会场外时,让宁为意外的情况也发生了,今天竟然有好多记者,当他来到时,好多闪光灯同时闪了起来。
这一刻,伊莎贝尔似乎也有些意外,连忙停下了脚步,但似乎有些晚了
===160
他就是救世主===
宁为也很快反应过来,然后淡定的跟余兴伟走在了一起,也没太多想。毕竟上次参加大会是在下午第一场,而今天他要做的是开场报告,有记者在等着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算法大会,在开场报告之前如果连个记者都没有那才叫奇怪。
好在现场有大会的工作人员控制着秩序,而且报导科技大会的记者们显然也不像那些追星记者那么狂热,所以宁为很顺利的跟着余兴伟走进了会场。
不过宁为也终于感觉到了某位皇室公主的影响力,因为眼角余光看到之所以他能如此轻易的走进会场,除了工作人员在帮助维持秩序外,更因为这位伊莎贝尔公主吸引了这帮记者几乎所有的注意力。
同样优秀的露西·罗恩也在这一刻也被伊莎贝尔风采全部压了下去。
好吧,这大概就是血脉的影响力。
……
早上九点,宁为再次坐在了世界顶级会议的主席台上,感觉还是跟上次有些不一样。
比如台下认识的人变多了些,刚过去的半个小时,约翰·威尔逊一直在介绍着这次邀请来的其他嘉宾们,甚至其中还有同样来自于燕北大学的博士跟对面学校的教授们。
更重要的是,这次汇报他脑子里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当然也没什么怯意。只是莫名的想到了前天晚上跟江同学道别时的场景。
“那……那你去了一定要为国争光啊……”
想到这句话,他又想到了江同学在他扭头时,叫了一句:“等等……”
也不知道这女孩想跟他说点什么……
想到这里,宁为嘴角不由自主的泛起了一丝微笑。
恰好这时,会务组的主持人对他的介绍已经完毕,冲着他比了可以开始的手势。
闪光灯恰到好处的亮起,记录下了宁为脸上挂起的微笑,很经典的一张照片。因为在之后许多年里,许多人将之称为“恶魔的微笑”。
“相信大家已经读过我的论文了,并对其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有了一定了解。其实要说这篇论文在数学上的指导意义,应该就是对于无理数的应用进行了跟深度的剖析。比如将诸如π、e这类常数,以及开方不尽的数建立的一个或者数个无理数群组跟阵列并通过最简洁的运算,通过一定的转换将这些无序的无理数区段,来完整表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论述其整体思想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数学上的一个假设,那就是无理数是可以包含近乎一切信息的。以π为例,我们每个人都能在π中找到大家的出生日期,假如我们拥有无限的算力,就能通过π这个常数,找到某一段可以包含一篇哈姆雷特的所有内容。或者截取其中某一段,包含了我提交给大会的这206页论文所有内容。”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只需要定位一个二维起始坐标,跟一个二维终点坐标,就能直接定义一篇文学巨著,或者一篇让我登上这个舞台的论文。当然,以现有计算能力来看,地球上所有算力集合算上一亿年,也不一定能将哈姆雷特的内容用单独一个π来表达出来。”
“但学习了这篇论文之后,大家应该就已经了解到在现有有限算力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利用无理数的特性对超大型数据进行无损高速压缩却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递归对数据进行近乎无限的压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型数据迁移难题。这大概就是我今天能坐在这里的原因。”
“正如我上次在大会上说的那样,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数学,所以不擅长用其他方式来解释这些概念,所以接下来,我会用纯数学的思想跟工具来尝试让大家了解,该如何实现这一构想,首先,我们还是先构建一个实数域……”
……
当这句话一说出口,台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些嘘声。
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宁为在台上也这么说的,然后便有了让无数人感觉生不如死的那二十分钟。果不其然,这次又来了。
好在这次能来参加大会的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宁为的这篇论文上,套用教授们的话说,这篇论文的前192页本就是纯粹的数学论文,能看懂那就是懂了,看不懂可以问,但如果讲解之后还不懂,那大概就是懂不了。毕竟数学到了一定阶段拼的只能是天赋。
能参加这场大会的人们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大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证明e是个无理数,无非就是先利用e^x的泰勒展开式把e写成一个级数,然后再利用简单的数论知识反证,最后证明e是个数列极限,运用到的数学工具无非是微积分、级数理论、泰勒展开这些大家早已经学过的东西。
但宁为的论文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奠基,因为其中用到的种种数学工具本就是他自创的,那一步步的引理证明,只是为了证明他提出的数学工具是正确的,然后在用本就复杂到极致的数学工具来证明更复杂的问题,像极了俄罗斯套娃。
如果其中一环没弄懂,就不可能跟上宁为的思路去了解下一环是如何得出的结论。毕竟他简单的一句,“由此可知……”天知道中间其实省略了多少步骤。
尤其是报告会满打满算只有六十分钟,细致的去讲一个难度最高的地方时间都不够,最多只能大略的将几个最难的部分证明思路做一下说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