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097


毕竟学术上的争议跟突破,即便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也需要很长时间。绝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明星们今天出门有木有洗脸。
万能的互联网大大缩短了滞后性的时间。
但这篇论文毕竟才刚刚刊载一天多,学术界的疯狂跟争议都还没来得及让宁为这些数学生知道,外界当然也不可能有太大反应。
或者一些小众的公众号已经有了报道,学术性的论坛上已经开始有相关专业的人们开始讨论。但真正的学术大拿们,此时肯定是没功夫搭理这些的。
比如北大数学院的大拿们。
众所周知,燕北大学数院在纯数领域绝对是华夏第一。
这大概连他们对门的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敢反驳。
毕竟那是传说中燕北大学四大疯人院之首,一个标准型学霸进去会错以为原来自己是个傻逼,直到走出来才又发现自己其实也挺聪明的地方。
此时虽然已经是晚上十点,未名湖畔的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依然灯火通明。
办公室里数个人正围坐在办公桌前,阅读着史密斯·西斯·弗朗特的这篇论文。
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如果让宁为此时来到了这间办公室怕是连气都不敢喘。
因为会议室内七个人全部都是华夏数论或数学物理类别的顶尖科学家,光是有院士头衔的教授就有三位,剩下四位也是华夏年轻一代数理界的领军人物。
===009
宁为同学淡定啊===
良久,学术大拿中有一位看上去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从电脑前站了起来,径直走到了窗前,开始凝视窗外的风景。
只是眼神明显没有聚焦,显然大脑依然没有停止思考。
如果此时有数院的学生在这里,立刻便能认出这位貌不惊人的家伙其实是燕北大学数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数院历史上最传奇的数学学神之一鲁东义。
高一就直接进入国家队,并代表华夏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六题全对满分的成绩拿到金牌,同年IMO题目全对的只有三人。
次年,高二再次参加IMO数学竞赛,再次以全对的成绩拿到了金牌,直接把荣誉刷满。
更别提训练的时候人家3、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题,他一般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高三他已经对荣誉无欲无求,没再参加IMO,但凭借已有的荣誉让他被北大数院免试录取,然后他依然没有停止创造历史的步子。
大二便在丘成桐数学竞赛上拿到了5金一银,以一己之力横扫所有。
大三又拿2金一银一铜,至此拿到了丘赛大满贯。
毕业直博,三年半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各类知名SCI上发表论文20多篇,标准的学神级人物。
更巧的是,他现在选择的研究课题恰好也是流体力学下面的PDE方向,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比如Oseen涡算子的拟谱和谱下界这一难题,鲁东义跟他的合作者们通过创新方法,重构剥蒜子,强制性估计,等等解决了这一猜想。
所以此时看到这篇论文自然见猎心喜。
在他站起身不久后,另一位大拿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这位是他读博时的导师,北大数学院教授国家科学院院士田言真。
“怎么样?看了这篇论文对你有什么想法?”
“小尺度下的发散,总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鲁东义答道。
田言真看着鲁东义,内心感叹。
对于科学家而言,年龄也是个大问题。
菲尔兹奖将获得者的年纪卡在四十岁也是有道理的。
三、四十岁正是一个学者最为年富力强的时候,精力充沛、思维开阔,接收新兴事物跟反应速度极快,四十岁在往后走,基本上是下坡路了。
知识跟经验也许积累的更丰富了,但记忆力、思维发散能力跟反应都处于衰退阶段。
就在田言真感叹时,鲁东义又开始自言自语。
“其实这本就是一个极端湍流系统下的问题。我们用NS方程在流体下建模,流体的初始能量在湍流中会被聚集,流体中的分散动能可能会聚集在任意小的涡流中,所以涡流中的粒子理论上来说速度可以被加到无限大。”
“这样研究的尺度越小,动能对于方程解的控制作用便会越弱。所以解可以是任意的,问题在于如何去限制这个解。现在论文给出的结果是无法限制,所以得不到唯一解,光滑性被证否……”
自言自语的声音越来越含糊,保持聆听态的田言真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