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097


当然,大家也只是觉得怪怪的,但说不出什么反对意见。
毕竟宁为才是最了解这个项目的人。
他们除了看过开题报告之外,可以说对整个项目一无所知。
花了一个小时,了解清楚了宁为的思路跟软件的构造,然后终于可以开始正式干活了。
余兴伟开始带着三个研究生搭建测试用系统环境,然后开始执行冒烟测试。
因为软件已经是稳定版本,所以直接用宁为预先设置好的脚本进行自动化冒烟测试。两小时后,一切顺利,预测试顺利过关,接着开始准备正式测试。
为了让测试更具备指向性,余兴伟从实验室的软件目录里找到之前实验室设计的一款演唱会预售票系统,布置在了虚拟服务器上。
这对宁为来说算是意外的惊喜。
宁为还真没想到江大软件实验室藏品如此丰富,能够直接搭建出最为适合的测试环境,这一步果然走对了。
不然光靠他一个人,就算写出了软件,想要进行初步测试也是个麻烦事。
感慨过后,宁为便开始在服务器上运行软件,设置各项参数,使用湍流算法将服务器保护起来。
“开启验证系统,给算法学习的时间。”布置好后,宁为交代了一句。
“OK!”
余兴伟答应了句,然后看了眼时间,记录下了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2021年11月7日,下午4点36分,湍流系统开始正式测试。”
不计时差,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汤森教授刚刚阅读完了宁为提交的那篇etter。
他是专门抽出时间来阅读这篇etter的。
谁让跟他关系很好的那位科学杂志副主编,拜托他能尽快给出审核意见呢。
阅读完论后,汤森摘下眼睛,捏了捏鼻梁。
不得不说,这篇论的构思还是很精巧的,作为一篇etter发在Sce上没什么问题,只是感觉还是有些意犹未尽。
于是,很快他便写出了评语。
“通过。只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既然湍流算法能够通过数据流的微小差异对恶意爬取资料的系统做出标记,并进行隔绝、引流等操作,为什么不让它更进一步呢?比如学习识别恶意攻击的DDOS数据流,并对数据源做出信标回应?”
===068
锦衣怎能夜行===
京城。
陆昌斌三天前便来到了这里,参加第十一届华夏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大会。
他投稿了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论之前便确定被大会收录,并邀请他在大会上发言。
本来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毕竟被大会收录的论都会被WCSE会议论集出版,并被被EI核心,SCOPUS检索。
有种说法是在计算机领域会议论比期刊论更受重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个新兴科研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所以顶级会议也比较多,很多新技术都是第一时间现在会议上拿出来讨论,然后才会在期刊上进行拓展讨论。
不过这时候陆昌斌心情并不太好。
虽然他的一篇论被选中了,但在今天的会议上最出风头的却恰好是老对头负责的华夏科学院旗下的信息工程研究所。
这次信息工程所展示的是一种名为KNOT的轻量级认证方法。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基于位片轻量级AEAD带相关数据的认证加密和散列算法。已经进入到世界NIST轻量级密码标准化进程第二轮候选,其优势在于能够高效的抗侧信道攻击。
更气闷的是,大晚上的,研究所这边的人还跑到他房间来耀武扬威,偏偏他还不好赶人
“老陆啊,听说你们实验室准备搞网络安全?我知道你来,专门查阅了你们近两年的软著专利标准,成果斐然啊!不过嘛”
“不过什么不过?老贺,我就烦你这样,怎么?是不是想说我们现在就想重新申请国重
“哈哈哈,自不量力我可不敢说。毕竟江大的科研实力摆在那里。但老陆啊,技术上的东西总是要经过时间沉淀的。我们今天这项目从正式立项,再到现在出成果,再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项目,用了三年啊。科学嘛,总是不能好高骛远的。”贺独唱微笑着说道。
他今天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能跟陆昌斌见上一面,然后聊上两句。
有句话怎么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