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因为就是这个华夏小伙子直接把史密斯的论文拉下了神坛。
当时看到《nature》发表宁为那篇论文的时候,他还专门开了瓶香槟庆祝。
因为有了宁为的论文,最多在放两、三个月,等到学术界吵完了,估计《nature》就会将史密斯的论文直接下刊。
这是个好小伙子,起码帮他出了一口恶气。
所以他很认真的打开了宁为的正文。
这篇还真不算一般的letter,从长度就能看出来,整整三页,可以归类为unicatioer,言之有物,而且文章也写得很不错,逻辑严谨。
湍流算法本身的构思也很巧妙,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将流体力学那一套跟网络安全算法联系起来,可以说质量很不错。
乔治立刻把这篇letter转给了一位最得他信任的副主编,并专门标注了加急。
只是转发过后,乔治又想了想,觉得这样还不够重视,于是拿起了电话。
“喂,罗森,我刚才转了一篇letter过去,这篇正好是我的研究领域,所以我作为审稿人之一,你现在马上去找一个非编委会审稿人,找个最近比较闲的,我希望这篇letter能在下期,最迟下下期发刊。”
挂上电话,乔治心情非常愉悦。
等到发刊了,他要托人专门把刊载了宁为这篇文章的期刊给史密斯先生送去,不知道这位数学家看到宁为的这篇论文刊载在《sce》上,脸上会是一副什么表情。
想来,一定很精彩!
好吧,乔治承认,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这一幕出现了!
顺带着,他把宁为的名字录入到了重点关键词中。
这个可爱的华夏孩子下次发论文,他就能第一时间看到了。
===066
辅助了个寂寞===
宁为当然不知道两大世界顶级期刊跟史密斯之间的恩怨情仇,不但没有成为他发论文的阻碍,反而成为了他刷sci的助力。
如果知道了的话,他大概只会非常开心,然后感叹一句西方人的思想果然很奇妙,让人完全想不通那些脑瓜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他现在也挺开心。
因为经过他十三天的努力奋战,终于将湍流算法大体完成了。
换句话说,包含湍流算法的软件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可以进入到测试阶段,找bug,修改,再找bug,再修改,直到没什么毛病,再展开更大范围的测试,并开始做数据了。
照着鲁东义的方法,他也可以开始撰写第二篇论文了。
速度能如此快当然还是要归功于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几乎没有浪费半点时间,连续十多天,每天起码有十六个小时都在电脑前敲打代码才实现的。
高强度工作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宁为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这种几乎不间断的工作,让他对整个算法构造印象极为深刻。
毫不夸张的说,宁为现在根本不用翻阅事先记录好的文档,都清晰的记得算法中每次递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第几行……
这真的是相当牛逼的。
即便如此,宁为也将文档做得相当细致。
包括数据库的位置、计划任务配置,每个接口的接口地址、调用方式、接口参数、返回结构,再到针对系统、子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说明,从技术架构到软件设计,到数据库建模,以及核心技术的介绍,性能分析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宁为做这个项目的本意是发sci,提前做好细致的文档,等到撰写论文的时候,这些文档都能直接引用。省下不少时间。
好消息当然要大家分享。
第二天一大早,项目组所有人到齐之后,宁为便召开了湍流项目第一次全员大会。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湍流算法的架构已经搭建完毕,接下来大家都要忙起来了。”
宁为在会议上宣布道。
余兴伟显得最为激动,一拍大腿道:“太好了,我们终于有事干了。宁为,赶紧把该我们负责的标段拿给我们吧。你放心,我们保证以最快速度编程,来实现湍流算法。”
不怪余兴伟如此激动,主要是这半个月功夫真的心太累了。
想想吧,作为项目负责人,宁为每天都忙到大半夜,几个人哪好意思正常休息?只能跟着在实验室忙忙碌碌的。
但真要说忙吧,又实在没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