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10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8/1097


挡风板已经在飞机完成了空中接力后重新折起,所有外部舱门全部关闭。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忙碌的检查各个舱门的密封性,检查完毕之后,和平号在无数卫星的注视下,开始以让人感觉明显违反重力法则的速度开始快速爬升,沿着一条斜线,朝着大气层外冲去……
是的,不是一条抛物线,而是斜线。一路穿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带着无数人的希望,径直插入了太空。这个时候无需任何解说,只要有画面就够了。
和平号这次测试的目标是抵达空间站轨道附近,但这次并不会跟空间站发生任何接触,按照计划也就是双方隔着几十公里在全世界的见证下,双方打个招呼,然后和平号便要开始进入返航程序。
其实如果按照宁为的意思,这个环节让三月帮田导点根雪茄,顺便让田言真摆个酷酷的姿势,在全球观看直播的观众面前亮个相,无非也就是合平号在太空多呆十几分钟。毕竟这次可跟上次奥运仪式并不一样,即便隔着几百公里也是真的能把雪茄给点燃了,能量管够。
只是这个建议被田言真坚决拒绝了,宁为去找鲁东义,但鲁师兄表示不抽烟,他又开始打自己学生的主意,只是刚开口,众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不但不抽烟,跟不抽雪茄。就连原本没事喜欢来一根的张丁喜都坚定的表示他已经戒烟很久了,然后偷偷将兜里捅了一星期还没抽完的半包中华偷偷扔到桌下……
用张丁喜的说法便是这种丢人的事情绝对不能干,顺便还能把烟给戒了。
宁为甚至把主意打到了柳唯跟小袁的身上,但毫无意外所有人都拒绝了,他也只能作罢。
其实愿意在这次直播中露脸的人肯定还是有的,但一般的人宁为又看不上,最终只能作罢。
这大概也是宁为对于直播后半段没什么兴趣的原因。
此刻他正静静的坐在后台,看着三月实时传输的画面,只是画面不是直播内容,而是百年礼堂内那些记者们的反应。看着许多国外记者惊异、迷惘、不敢置信又带着一丢丢兴奋表情,这不比看直播视频更有趣?
无垠的太空在宁为眼中已经不太神秘。他才三十五岁,只要计划能达标,他觉得自己也许能看到宇宙的真相,甚至穿越宇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最近他也一直有这样的冲动。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要轮到他上场了,宁为收敛了思绪,站起身,垂下头整理了一下江同学专门帮他挑的战衣,然后站到了门前。
和平号重会大气层后这场亮相便正式宣告结束,和平号也将在降落到一定高度后进入静默状态或者说隐身状态。
直播画面也将接入到燕北大学的百年礼堂记者招待会现场。
也到了他亲自出面给这次直播做一个最终注解的时候了。
……
大礼堂内,全息视频已经停止播放,但没有散去,而是停留在了远景和平号跟华夏空间站同框的画面上,直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上台时,画面才终于散成光点。
对于网络上的观众来说,此时直播还在继续,只是画面切换到了百年礼堂的主席台上。或者说切换到了宁为身上。其实宁为觉得让老罗来这种场合其实更适合,无奈的是罗志强打死不肯错过和平号的首次测试,此时人还在和平号上,便也只能由他来应付这些记者了。
跟一帮外行解释这些科学上的事情其实很无聊,好在他也很久没有直面镜头了,到也并不反感。
走上台,后方的幕布合拢,台下立刻安静下来。
“各位记者朋友好,我是宁为。刚刚就是这次我们的大型空中作业平台和平号的升空仪式全过程。接下来就是最后的发布会环节。预定时间是三十分钟,如果大家没有那么多问题,就提前结束。如果大家问题很多,也不可能延长时间,主要是不能耽误大家吃午饭的时间。”
话音落下,就是一阵喧嚣声。
今天来到现场的记者起码有三百多位,才半个小时,一个问题说清楚可能就要好几分钟,这意思可能不到十个问题记者招待会就完结了?
天知道此时这些记者已经想到了多少问题……
不过宁为并不在意,沉默了两秒后再次开口道:“大家请安静,毕竟这个时间是从我上台开始计时的。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提问环节了。大家也看到,这次提问没有设置主持人,本来是有的,但我嫌麻烦,就让三月做我的主持人了。”
“具体规则就是有问题的直接举手,由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三月所控制的顶灯光束停留在哪位身上,你们在入场时领到的隐藏麦克风就会被自动激活,然后直接提问就可以了。对了,因为技术原因,这次提问环节的记者发言仅限于前五排,而且每位记者只能提一个问题。好了,现在前五排的记者朋友可以举手了。”
甚至没给坐在后排记者反应跟抗议的时间,宁为便直接宣布了记者发布会提问环节开始。毕竟时间有限,主要还是五排之后的记者大都是国外一些乱七八糟媒体的记者,宁为也不认为他们能问出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宁为跟三月的配合极为默契,当台下的记者刚有人举手时,一束光已经照了下去……
这位反应极快的记者也立刻站了起来,开始提问:“你好,宁教授,我是德国之声的记者弗舍尔,刚刚在观看和平号升空测试时,我有注意到和平号的对外宣传大使说过一句话,和平号最重大的科技突破在于其主体框架所使用的材料。”
“所以我刚刚咨询了国内的同事,我的同事也在此期间咨询了多位材料学方面的专家,但所有人都不了解现在的材料学能有产生如此赋能,更没有找到相关的论文资料。所以我的问题是和平号主体结构的材料领先在哪里?又是哪家企业生产的?”
这位德国之声的记者语速很快,显然也是想为其他记者多争取些提问的时间,但宁为的回答更快:“嗯,你提的问题很好,但涉及到相关机密,所以无可奉告,下一位。”
又是没等下方哗然声起,顶层束光再次亮起,这次直接照到了一位一直举着手,压根没放下来过的记者。
大概是被宁为那句毫不拖泥带水的无可奉告弄蒙了,一时间竟然忘了要提问。
“是没想好吗?那下……”
“等等,宁教授,你好,我是法国解放报记者彼得·查塔姆,刚刚和平号的确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能力,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一个时代。你是否也认为这项技术可能对于地区安全跟稳定造成影响。”
宁为掏了掏耳朵,极为简洁的回答道:“又是一个好问题,来跟我一起重新念一遍我们大型空中作业平台的名字——和平号!好了,下一位。”
灯光再次亮起……
台下记者算是回过味来了。
照这种玩法,从提问到宁为回答问题,用时甚至可以不到一分钟。
这三十分钟时间,也许可以回答四、五十个问题。但问题是这种回答根本不是大家想听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8/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