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10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097


当年这句话说的很大气,也的确为爱立信争取到了许多好处。起码现在爱立信的通信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市场的,至于当年许多坚持对抗的企业,早已经被市场教训过了。包括思科在内,股票已经跌到没眼看了,各类基础设备只能在本土挣扎求生,因为要获得湍流算法的许可,需要太复杂的申请跟认证。
但放到此刻来看,宁为突然有些不确定了,原因是三月的进化方式开始不确定了……
麻蛋……这只猫竟然会用诗句来形容某种现实关系了,这种联想的能力让这位人工智能之父略微感觉到了一点点不安。
于是宁为在愣过之后下意识的抬起手去找鼠标,他打算开始研究驱动三月进化的主程序了,或者说内核程序。不过首先他先是找到了三月应用这首诗的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果不其然,整首诗没有用第三人称它。所以并不是原文摘抄。
那就只能看看代码了……
其实之前宁为也研究过,但正如程序员都不喜欢看别人的代码,宁为也懒得看三月在不停进化中增添的代码。任何代码或者说机器语言都是反人类的。这既是使用习惯问题,更因为自然语言更适应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
同样一句话,人类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跟语气来赋予其不同的含义,这对于机器来说这些都是极为困难的,理解上的困难跟表述的困难都有。同样,用不同的代词来针对不同的人群,对于机器语言识别来说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分的。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三月来说持续的用对或者用错“他她它”这些代词都非常容易,但是偶尔或者说特指性的用错这些词其实很难,那是人脑专属的领域。
就好像三月的论文可以挑不出半点语法错误,这些都是依靠三月不断的总结人类使用语言的规律,然后将之程序化的结果。现在这种既对又错的玩法,按道理是三月之前并不具备的,今天首次展现了出来。
怎么说呢,这的确值得重视。
……
“三月啊,为什么刚才你在用那首诗的时候,要将原文中的看风景的人跟别人用第三人称形容非人类的它来代指呢?”
办公室的电脑还是不够给力,调取三月的核心数据库需要太多的时间,所以宁为很自然的问了句。
宁为相信他跟三月之间的交流还是能很坦诚的,起码这只耿直的小猫不会欺骗他,当然宁为也不敢肯定三月是否掌握了那种可以每一句都是真话,但最终给出的事实却跟真相相去甚远的表述方法。因为这种真话只说一半,将关键信息隐匿的玩法,其实机器可以做的更为擅长,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处理问题本身就靠的逻辑驱使。
所以一旦机器人学会了文字误导的玩法,绝对能比最擅长撒谎的人类更为强大。因为机器不会在逻辑链出现任何问题,最多也就是可能会形成逻辑闭环。
“喵……这是主人你教的啊。”小猫理直气壮的抬着头说道。
宁为眨了眨眼,不明所以的看着趴在桌上的那只小猫,随后皱起了眉头很严肃的说道:“我什么时候教你这个了?不许乱说话。”
“喵……”
三月根本懒得跟宁为理论,抬了抬爪子,直接调出了宁为某次通过微信发给柳唯的话:“艾德温你还记得吧?就是那个主管。这家伙简直钻到钱眼里了,简直是禽兽啊,一个月帮实验室联系了几十位教授过来,超额完成任务,不过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家伙的!哈哈!”
宁为脑子转的很快,很快便想起来这是给柳唯放了长假之后,某天在感慨接班新人太过古板开始怀念柳唯在身边的日子后,便在微信里询问这家伙女朋友找的怎么样了,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柳唯对于婚恋表达了悲观的情绪。之后恰好柳唯又问了句最近实验室怎么样了,于是为了安慰柳唯,便写下了这段话……
这特么都被记录下来了?
“喵……主人用禽兽来形容艾德温·乔治,我引用那句诗的意思是你的阔绰装饰了艾德温·乔治的梦,因为艾德温·乔治等于禽兽,华夏第三人称的使用中禽兽需要用它来作为代称,如果将原诗改成主人你在桥上看风景,禽兽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禽兽的梦,会很违和。”
果然,逻辑上完全没有毛病,甚至可以给满分。但宁为依然感觉有哪里不太对。
好在三月的内核信息已经弹了出来,宁为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这些关键性的代码上,然后找到了语言逻辑。这本也是最让人骄傲的地方,强人工智能跟之前那些弱智比起来最突出的地方其实就在于程序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
当年三月震撼发布的时候,为什么让全世界都瞠目结舌?还不是那可怕的语言组织能力直接让那些学术期刊编辑硬是没发现这是人工智能组织的语言。还有在微博上跟数十万网友雄辩,更是没有一个人质疑过玩微博的可能不是个人,每一条微博的从语言组织,到逻辑运用,都无懈可击。
当然这些都靠的是三月自我的语言表述进化能力,要知道最初的三月也只能分辨出简单的对应事务,比如它最先学会的名词是咖啡跟动词是喝。能力是逐渐进化的,只是学习跟进化的速度远超人类。
毫无疑问的是,现在的三月自然语言逻辑板块已经非常复杂,从扩充后的数据库就能看出来。当然这也让一行行快要溢出屏幕的代码显得特别繁琐,看起来很累,而且是没有任何说明文档的。
当然,对于宁为来说即便没有说明文档,其实阅读难度也不是很大,主要是特别繁琐。
显然机器的审美跟人类并不一致,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跟人脑内的东西对比,大概也是这么繁琐的样子。
但似乎、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宁为也希望三月没什么问题,毕竟接下来三月的工作还很多,物理基础实验室可离不开这只小猫。看起来这只小猫正懒洋洋的趴在他的办公桌上,但实际上每一秒钟都有无数的数据输入到其后台,等待着它进行处理。
由三月负责调配资源的数据处理平台停工一天,那些已经适应了超高效数据处理结果的科学家,大概都会直接抗议。毕竟大家都憋了一口气在……
超光速信息传递在实验室内成功的确是很让人振奋的消息,但在基础实验室内部却并不是最让人激动的项目。毕竟根据宁为的理论已经预言了这种现象,实验室只是通过理论指导来复原这种现象而已,这也是许多科学家认为他们来做这个项目也一样可以的原因。
甚至这个项目本身在基础物理实验室都不是最重视的。起码就目前来说对于基础实验室来说,真正的工作重心还是微观向宏观的过度上。
换句话说,在量子物理层面实现超光速量子遂穿信息携带并不会让这些科学家太过激动,但如果实现了宏观物理上的超光速信息传递试验,那才是真正的突破。
要知道宁氏理论最大的突破之一本就是将微观跟宏观进行了有限统一。
而要实现宏观物理上的超光速信息传递,其信息载体起码得是可用计量设备测量的物质。这其中的难度显然比在微观世界进行同等试验难度要大许多。一般来说,在其他的实验室机构,这样的项目都是线性的,即为项目组首先完成微观层面的突破,然后在开始着手尝试在宏观物理层面实现相同的效果。
但在基础物理实验室的项目划分却并不是这样的。外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的量子遂穿超光速效应其实属于一个验证项目组,他们负责的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宁氏理论中那些极为重要的定理。真正负责在宏观物理层面实现这些的又是另外的项目组。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前者主要负责推动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后者则偏向于应用领域且需要多项目组的相互配合,比如对于各类不同材料的选取,这就需要专门的材料实验室来配合,为项目组提供各种他们所能想象到,且能符合初步数学模型的材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6/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