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10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097


……
天知道这些日子西方各种高层召开了多少私密的、公开的会议。
无休止的争吵、埋怨、思考、反思,甚至让平日里高高在上处变不惊的大佬们在公开的场合爆出了粗口。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了且正在做最正确的选择跟事情,但事态却在大家每一个正确选择中,走向了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所以这特么到底该怪谁?
这恐怕是宁为都给不出的答案……
如果真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一切的确发生的太过突然,根本没有跟人们太多反应的时间。强人工智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到十年,就已经带来了从芯片到显示技术,再到物理基础理论的重大变革。
如果从工业革命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系列的发展,大概就是以强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才刚刚起步之时,华夏又掀起了一轮以基础物理理论变革为基础的第五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第五次工业革命接憧而来,这期间谁又可能那么先知先觉的做好一切准备?
大概所有人都在懵逼的情绪之中……
哦,对了,还有那个天杀的全球点烟系统……
虽然一直都是宁为跟三月唱双簧般的描述这套系统将给全球烟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华夏官方从来就没开口谈论过这个话题。即便在一些必须回答的问答场景下被问到,也是直接以华夏专注自己的科技发展路线且不会被任何地区势力左右这种故左右而言他的话术直接PASS掉,但依然让人忧心忡忡。
到现在媒体都不能提及了……
还有自1997年开始每年都会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世界黑客大会,自2026年开始燕北大学国际数学中心一直在申请能派出世界唯一的人工智能——三月参赛,但一直在被举办方以人工智能程序是否能算作参赛主体并无规定这一借口拒绝,又是三年过去了,也没能商量出个一二三来……
据说最初是大佬们准备拖到自己的人工程序出来之后,专门搞一个人工智能的对抗,但自家人工智能一直没出来,也就只能这样拖着。
没人能担负得起把三月放进来的责任,虽然大家并不知道如同幽灵般的三月是否早已经潜伏在某个关键节点里,这也直接导致每年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需要大幅度的增加。
世界上的韭菜越来越不好割了,各方面的支出还需要增加,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自然会引发各种争论跟不满。类似的争执越来越多,也就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永无休止的相互诘难,却又找不到解决办法。直到现在华夏最新的基础物理实验室成果,在给整个学界带来剧震的同时,更是让所有的矛盾集中爆发了。
用最直白的语言形容,这特么可是超光速技术的理论基础啊,当华夏燕北大学的物理基础实验室完全掌握了超光速技术,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将会是什么?
资本永远是反应最快的,而且它们最擅长用脚投票。
在学术界还在默默积蓄爆发能量的时候,连续三天的时间华夏各类科技股、概念股,都在逆势不停的上涨着。直到传出已经在实验室内复现了论文上的内容之后,华夏各类科技股当天开盘即开始疯狂领涨,尤其是航空航天相关概念股,几乎都是直接涨停,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大盘开启了一轮在普通人看来没头没脑的暴涨。
当主板无数股票涨停之后,疯狂的资金甚至卷入了创业板块,营造了华夏股票市场极为罕见的盛宴,让无数小散们瞠目结舌,甚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直到媒体在中午休盘时,开始疯狂的曝出消息。
华夏前沿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燕北大学合办的物理基础实验室与宁氏理论指导下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行了多次可控的超光速量子遂穿试验,并能让量子携带信息进行遂穿。换句话说华夏基础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次进行了超越光速的信息传递试验,且这一试验已经被世界多家科研机构证实……
爆炸性的消息让人们再回头看宁为在接受央媒采访说的那句话,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本以为说“明年的诺贝尔奖自家旗下基础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包了”多少有些不尊重诺贝尔奖,不尊重物理学术界,太过狂傲,现在看来其实还是谦虚了……
当然在这个自媒体横行的时代,即便是科学,也能演变成一场所有人都能参与的狂欢。上一次宁氏理论被证明的时候虽然已经热闹过一次了,但那次的反响显然没有此刻这么激烈,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资本的博弈。
这也让无数自媒体人开始有疯狂的趋势……
“爱因斯坦被华夏天才啪啪打脸,最新研究显示光速无法超越是谬论!”
“物理学界的基石被动摇,超光速已经不再是科幻命题!”
“相对论的神话破灭,华夏科学家让宇宙变得渺小!”
“地球村?不,是宇宙村!超光速将让人类文明何去何从?”
……
在自媒体集体大脑发热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正儿八经的科普学者什么事儿了。但这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孜孜不倦为民众进行科普的学者们不够给力,因为双方的竞争从来不在一个对等的层面上。
自媒体不需要去读论文,不需要去研究那些高深的理论,只需要负责用文字来输出情绪,自然能第一时间抓住热点就够了。但科普就不一样了,要跟大众讲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们首先得明白论文讲述的是个什么事情,其科学原理是怎么样的……
碰到一些简单的论文还好一点,很快就能读完并理解。但遇到复杂的论文,并没有参与研究的人想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就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自然需要时间去了解其中的概念。而且正经科普创作者的账号要养起来可不像自媒体那么容易,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跟精力。
所以正经的科普创作者远比一般的自媒体人更在乎羽毛。
更可怕的是,这些科普创作者的读者要求也远比普通人更高,不少读者是真的会逐字逐句的去挑出这些科普创作者的错处,然后逐条批判。
偏偏网络时代的节奏从来都是极快的。
慢了一点,可能下一波热点又来了,所以对于许多科普创作者来说,他们是真的得想尽办法去追着热点科普,这次同样不例外。
但不管是宁为的论文,还是这次基础物理实验室的试验过程,说起来都是很复杂的。想要通过具体的公式来进行解释跟科普是极难的,人类能听懂的语言多少有些苍白,因为一旦问题涉及到复杂的空间转换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或者说让人信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