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舰大炮时代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38


必须重新回炉,按照现在的合金配方重新熔炼一遍,令其强度达到人类的科技水准。
好在他现在别的没有,就时间充足,可以慢慢的熔炼。
甚至他干脆在高维要塞的仓库区开始搭建第二个中型合金熔炉,增大产量。
接下来他直接不走了,就呆在这里,一门心思收集残骸。
合金是建造战舰最主要的材料,占所有材料的七八成之多,这么多残骸,天知道能收集多少合金,能省下不知道多少钱。
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他才将附近一部分区域收集完毕,相比遍布行星轨道附近的残骸估计不到百分之一,但已总共收集了两千多万方的残骸,如果全部回炉,最少能熔炼出大几百万方合金,价值大几十亿星元。
“开挂太爽了!”
没有掌中宇宙,换正常玩家过来天知道要多久要花多少力气才能收集完。
不过,哪怕开挂收集,想要全部收集完毕估计得要上百个月的时间,要八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收集完,除非扩大规模。
但都跑到这里了,跑回去前哨基地一趟很麻烦,关键很多设备前哨基地这边短缺,不一定买得到,可能要去津门那边,这一来一回怕是有半年时间。
与其这样,还不如....
一周后,环绕这颗星球转了两圈的舰队停在星球最大的一片平原上空,然后主力舰队停泊在星球轨道上,五艘护卫舰护送着几艘工业舰与运输舰缓缓进入星球内部。
运输船与工业舰与战舰不同,不论大型还是小型都是只有一个模块,并非分段模块设计,所以可以进入星球内部,只不过越大型运输船进入星球大气层的速度会越慢,且对运输舰的引擎有一定要求。
船队花了三个小时进入星球内部,来到了平原上空,将一个个基地模块搬出,放置在星球荒芜的大地之上。
对,李清决定将自己的个人基地放在这个星球上。
反正他这次过来本来目的就是找个合适的星系建立个人基地,这个星系虽然没有小行星带,但有这遍布星球轨道的庞大古战场,漫天的战舰残骸等他收集,全部收集下来怕是能分解重铸价值几千亿的合金材料,绝对够资格让他在这里建个基地。
而且星系虽然没小行星带,但不代表无法采矿,只是没有小行星带那么好采集而已。
一整套大型标准基地模块,包含有一个长宽高皆是1000米的主核心指挥舱,9个长宽高皆是300米的大型附属模块舱,36个长宽高皆100米的中型附属模块舱,以及120个长宽高皆是30米的小型附属模块舱,皆可自由接驳与分离。
然后,将一系列与大型基地配套的设施全搬了出来。
1台大型电磁雷达,4台小型电磁雷达。
120门全自动哨戒机关炮。
一套中型净水提取与净化设备。
两艘小型行星内部飞行器。
一套大型固定能量圈发生器,可以建立一个庇护整个基地的能量圈,除了用来隔绝小型陨石冲击,最大的作用是与气候调节装置联合起来,在能量圈内建立一个适宜普通人类生存的生态圈。
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小型的殖民地。
这玩意建立的前提是在有大气且重力与磁场皆达到最低标准的行星内,环境过于恶劣的星球是无法维持这套生态系统存在。
这套系统是购买一整套大型基地舱配送的,不要钱,但维持生态圈需要大量的能量。
所以李清很快将同样配套送的吸能板搬了出来,铺在基地附近的荒地上,每当恒星直视这里时吸能板就会吸收恒星能量储存起来,输送至基地。
甚至在恒星没有照射的晚上,这玩意还能吸收太空中各种射线能量储存起来。
有了这一套吸能板,维持基地最低标准运转的能源足够了,至于生态圈,自然是靠基地自带的冷核聚变反应堆供能。
这种超级反应堆能提供海量的能源,足以撑得起一个大型基地所有能量消耗。
之所以还配吸能板,主要是吸能备用。
毕竟在太空中恶劣的环境中,有时候反应堆受到莫名磁场或射线影响,或者战斗损毁,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储存的能量应急。
接着又将五个大型冷库与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搬进基地,维护反应堆的机器人工程师将反应堆开启,一开始有一阵阵微微震动,很快变得平静,一个小时后,基地陡的一亮,无数灯光同时亮了起来。
李清站在基地主核心舱的指挥舱内,通过监控看到基地四周总共八个节点同时亮起,喷出耀眼的光网向天空延伸,很快在基地五公里高的头顶汇合,形成一个直径二十公里,高五公里的巨大网状倒扣光碗。
随着气候调节装置开启,一股肉眼可见的蓝色光波浮现,扫过基地。
这是气候调节系统正在扫描基地内部大气构成,然后再针对性的改变大气结构,改成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等彻底调节完毕,那时候这直径20公里的基地内部不论大气结构还是温度甚至里面的菌落都会变得适宜人类居住。
即然已经在此建立基地,李清就不着急了。
将所有运输船与工业舰从掌中宇宙中调出来,将空中残骸用工业舰的牵引光束牵引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残骸球停在星球轨道上,每积累一定数量才用掌中宇宙收走。
与此同时,他每隔几天就率领舰队出发,将游荡在古战场上的小舰队剿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