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945


将书文放在了他的手上,李儒低下头,斟酌了一番。
“相国,刚才我进庭院时见到温候离去,脸色难看,不知是发生了何事?”
拿着书文,董卓没有翻看,而是随手扔在了桌边。
李儒一直在他的手下作为谋划之人,这是问及这件事,董卓倒也不意外。
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李儒,董卓看向他。
“你觉得,吕布此人可还能信?”
李儒此时也皱起了眉头,想了很久才说道。
“相国,只因为这样便断定温候有二心还是太过轻率了一些。”
“此时局势不稳,相国这时若是与温候生出隔阂,必受有心之人利用。应当与温候稳固关系才好,至于那个貂蝉,如果温候想要,相国就是给他又如何?”
“相国当以大局为重。”
董卓抬了一下眉头,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听进李儒的话,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董卓起码相信一点,吕布刚才对他的杀意,他是绝对没有感觉错的。
他不可能放任一个对他有杀心的人在他的身侧。
===人声总会有不得不决定的抉择,哈哈哈===
大家好,今天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有更新,先别急着寄刀片,今天只是想和大家聊一聊,也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大概是一年前,在大学前的一个暑假,我坐着公交车回家。我希望我能自己赚到学费,但是兼职确实很难,我发过传单,做过服务生,但是依旧不及学费的几分,大学的新生奖学金,刚开学也不会发,如果不出意外,大学的开学我又要问我父母要钱了。
这是我尽量想要避免的事情,但是或许没有办法,我打开手机没有目的地浏览页面,偶然间看到了一则关于长平之战的推送文。仔细看完后我对这场战争有了别样的兴趣,反正无所事事,就又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第一次,我觉得历史如此有趣。
长平之战死了四十万人,白起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命令,赵括纸上谈兵,但他死战到了最后,真的不堪吗,我遐想了很多。从长平,想到了中国已经很久远了的历史故事,公车上,我突然想,我想写一本关于历史的小说。
我想,写出那些历史书上的事。中国千年的流离,曾出现过的盛世,还有浩荡长河中曾立于河畔的风流人物。
相比于那些,我觉得如今的生活真的值得我们珍惜,没有战乱,没有灾祸,没有纷扰。我们可以读所有我们想读的书,可以做大多数我们想做的事。
而这些,不都是那些少被人回看的历史所奠定的吗?
我想过,张骞迈上西域之路,心中抱着怎样的贯通中西的理想。我想过,郑和七下西洋,看着浪潮淘尽有何远望?
那满江一红,朝天一阕伴着何人马踏四方?那上书一谏,入骨之言,是何人说定夷安邦?是谁人龙袍加身,端坐金堂,要万邦称王?
八国联军曾经叩开国门的耻辱;日寇南京大屠杀,让人双眼充血的愤怒。炮火跨越了海洋,轰击在我们的土地之上,是谁发出了第一声嘶吼?子弹划过肩头,当恐惧支配了尊严,又是谁第一个站在了枪口的方向?
这只是一个刚刚建立了70年不到的国家,从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到现在的基本人人温饱有余,仅仅经历了一代人。在和平之中成长的我们,从未经历战火,没有感受过死亡的残酷,没有体会过绝望后的羞耻与悲凉。是那一代人,用他们的血肉,驱逐敌寇。建国之日,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曾嚎啕大哭。
那一代人,虽然犯了不少错误,依旧将这个国家领上了正轨。新政初立时,他们已是满头的银发。在战火之中,他们,曾用血肉和生命建立的国家,为我们建立的国家。
我想把它,这些,试着说出来,传达给更多人。
那一天,我开始动笔,也许是我太仓促了吧,还没有什么准备,只是一路公车上的想象,就成了我落笔的理由。
两千年的历史,又怎么是那么轻易能写好的呢。
我不了解历史,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到现在,我感觉我已经没有最初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读者问我,你被你笔下的人物感动过吗,哭过吗,那时候你在想什么?
我说,那时候我很开心。
我真的很开心,因为那时候,我知道我自己写出来了那么一点,虽然只是那么一点,一点历史中曾经叫人惊叹的风采。我也满心欣喜。
也有读者曾经说,我改变了他很多。
我回答说,我很庆幸,我不是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真的,我真的很庆幸。
我记得几天前的评论里有人说我,还是大学生,没有生活的压力,不必这么着急,想好了再写。
我的父亲没有工作,母亲每个月赚着三千元的工资,在超市里搬货。在最初没有稿费的时候,每一次问家里要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不敢去要。
真的不敢,我妈用肩膀一点点抗下来的钱,我真的不敢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