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70


“具体方略呢?”鲁侯关心的道。
“得回去和弟子们讨论之后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论兵法,我不如仲由,论政治,我不如赐、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论经营,我不如赐。”孔子老老实实的道。
“去吧去吧。”鲁侯摆手道。
虽然鲁侯感觉孔子好像不是很靠谱的样子,但是他发现自己认识的人里面,已经没有比孔子更靠谱的了。
……
“事情就是这样,二三子怎么看?”
孔府之内,孔子招来十余位核心弟子,开始向他们问政。
“三恒真是毒瘤,都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和国君互相牵扯,鲁国要是亡了,他们就是真正的凶手!”子路不满的吼道。
孔子见状,睁大了眼睛瞪着子路,子路一看孔子生气的模样,便嘘了一声,接着道:“齐国此次来势汹汹,十万大军,没有任何水分。”
“虽然这十万大军的综合战力,还比不上大明的边军。但是在列国之中,已经可以算是精兵了。”
说到这里,子路略一沉思,便解释了起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要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看待。比如装备、士卒的个人素质、士卒的战斗欲望、战斗意志是否强烈、后勤粮饷、受伤、死亡之后的补贴等。”
“但是,综合来说,组织度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比如戚家军,戚继光活着的时候他手里的那万余戚家军,那是真的强!”
“而田氏此次的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有明显缺陷的。首先,他们内部人心不一,田氏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也做不到直接撤掉贵族的官儿。”
说到这里,子路忍不住叹了口气:“哎,差距太大了!真的太大了!”
“在大明,我直接征召普通百姓,重新训练,都用不着这么麻烦,哪里像现在,军队之中,竟然不是谁有本事谁占据高位,而是谁爵位高,谁占据高位。”
“齐国也是一样,军队之中的高层,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普通人就算再有本事,中层军官基本就到头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是很有优势的。我们此战,只动用诸位师弟,五千国人,至于剩下的,征召野人吧。”
越是对比,大明和列国之间巨大的差距,就让子路感觉浑身不适,一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有本事谁上,一个却是贵族世袭,谁出身好谁上!
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嘿嘿)识(呵呵)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直接让子路脑壳儿疼!
“八千人,会不会太少了?至于野人,短时间内,没法儿作战吧?”孔子忍不住问道。
听到这里,子路毫不客气的怼了起来:“老师啊,你不懂就不要瞎说!”
“三千位师弟,都是识字的,都是认识我子路的,也都是服气我子路的,他们全都修行过象形拳,也都学习过射术、剑术,作为一个合格的什长,没有任何问题。”
“有了三千位师弟,就相当于三千位合格的什长,以他们为基础,配上三万野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三万战斗力毫不逊色于齐军的精锐。野战短时间不行,但守城是半点问题也没有。”
“至于此战,田氏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也只是十万大军而已。三万人防守,就够了。到时候,多建设堡垒,使用砖墙、土墙、泥土,多建设坞堡,用乌龟流战术,拖下去就是。”
“到时候,出动两千五百位师弟,配合两万五千野人,在前线构筑坞堡、堡垒,用麻袋装土,可以快速的堆砌城墙,建设防线。”
“到时候,直接弄出一个绵延百里的麻袋、砖墙防线。配合近乎三万大军,配合河水、山川等地形,守上三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剩下的五百师弟,就在都城附近,建设一座大营,专门练兵。每半个月,前线退下一批老兵,大营就送一批新兵过去。”
说到这里,子路就再次睁大了眼睛,看着孔子:“这一次,老师还得组织高手,就像防守京城之时的救火队一样。”
“在死完所有野人之前,田氏休想前进半步。”
“而等到此战胜利以后,老师你也可以携大胜之威,直接威逼三恒甚至是瓦解三恒,成为真正的实权鲁国国相。”
听到这里,孔子摇了摇头:“打赢这一仗再说,赐,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前往国外寻求援军、物资,这一战不仅仅是田氏和鲁国的战争,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以更高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战。”
“我们可以试着向晋国求取援军,以姬姓诸侯的名义,多少总能要点儿支援过来。”
听到姬姓诸侯四字,孔子缓缓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自从周天子分封诸侯以来,天下间的姬姓诸侯越来越少,如今若是还不团结起来,那么只会被外姓诸侯各个击破,所以,全天下的姬姓诸侯要团结!
那么,作为姬姓诸侯的老大哥儿,晋国哥哥,你是不是支援鲁国弟弟一些粮食、军队、兵甲?
“如今晋国内部,韩赵魏三家和智氏正在关键时刻,所以,他们不会动用太多的力量来支援鲁国,但也不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此事。最大的可能,是支援少量军队以及大量物资。”
“而有了晋国的帮助,人心立刻就会产生变化。至少,国君、国人、中小贵族们的信心,会上涨不少。”
晋国,确实有这个影响力!
“除了向晋国求援之外,还可以向吴国求援。若是幸运的话,兴许可以从吴国求取数万援军。”子贡淡淡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