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70


“这个法子,是内耗最小,见效最快的。”
瞥了一眼多尔衮,洪承畴知道,多尔衮动心了。于是他话锋一转,就换了个话题:“如今天下四分,分别是占据关外的大清,占据北地的孔丘,占据南方的王诩,占据关中、川蜀的墨翟。”
“若是他们团结一致,那么大清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然而,孔丘对士绅很不友好,王诩对士绅的恶意,也没有任何掩饰,墨翟更是想要消灭传统士绅。他们的想法是好的,士绅确实是万恶之源,但是即使他们消灭改造了旧的士绅,也自然会有新的士绅产生。”
“更何况,士绅哪里是那么容易彻底消灭的?所以,这就是王爷的机会,王爷大可打着帮助崇祯清君侧的名义,入关讨伐孔丘。到时,在公然宣布,入关之后,保护士绅利益,同时开科取士,就一定会获取士绅的支持。”
“或许有少数士绅,会反感大清,但若是王爷彻底汉化,给自己取一个汉名,再找一个汉人祖宗,那么大清就不再是夷狄,而是诸夏。到那时,即使是那些喜好华夷之辩的士绅,也无话可说。”
“有了士绅的支持,再加上大清的强军,至少也能有个南北朝的局面。若是一切顺利,再取得江南士绅的支持,那么即使是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王爷,一切都是为了大清,为了让大清再次伟大,王爷应该速速作出决断。”
……
第二天晚上,多尔衮进入皇宫之中,不久之后,黄台吉驾崩。多尔衮秘不发丧,令大玉儿发布皇后令旨,急招豪格入宫继位。
多尔衮屏退左右,与豪格商谈良久,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宫人所说:他们曾经听到斧头扔到地上的声音。
不久后,豪格离去,归家,旧伤复发,当场血流不止,临终之前,瞪着皇宫方向,死不瞑目。
当夜,福临患病,第二天就得了急症而死。
不过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宫人所说,在黄台吉身死的当天夜晚,曾经看到过有一个几岁小孩,被从皇宫之中带到了城外的一个庄子里。
“烛影斧声?黄台吉死了,多尔衮也做出了决定!”风逸看着收集而来的信息,做出了判断。
“世上只有妈妈好,大玉儿用豪格的命,换了儿子福临的命。从此以后,世上再无福临!”
“鳌拜死了!”
“索尼也死了!”
“两黄旗之中忠于黄台吉的骨干,纷纷死去,半年之内,两黄旗战力起码减弱三成。”
“多尔衮继位了,直接当了皇帝,以大玉儿为皇后,这可真是兄终弟及,兄终弟及啊。此举,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满人高层的忧虑之心。”
“多尔衮改革官制,以金为姓,以勇为名,自号金勇,八旗纷纷改名,没改名的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汉名,这次的汉化比较彻底。”
“不过,平静都是暂时的,满人不过是被打懵了而已,他们不会放任汉人占据自己的位置和利益,他们一定会更加猛烈的内斗。多尔衮为了平息内斗,一定会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这个时候,也只有战争,才能转移一切内部矛盾。”
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第三十六章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只欠七更了马上就还完了)===
出征!
出征!
出征!
刚刚登基并改名为金勇的多尔衮,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一切就像吴起预料的那样,多尔衮虽然名义上贵为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选择。
为了平息内部矛盾,他选择了倾国而出!
这一次,要是不成功,那就完了。
当然,多尔衮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动用倾国之力的,主要是他收到了来自于吴三桂的邀请。至于他为什么恰到好处的收到吴三桂的邀请,这肯定和吴起无关,一切都是巧合!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
吴三桂其实也很无奈,因为他也没得选!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这一次,倒是没有人抓住陈圆圆,也没人拷打吴三桂他爹吴襄了,这一次吴三桂他爹以及吴三桂的家人,都被孔子当做使者,在崇祯十七年夏末之时,送回了辽东。
所以,这一次吴三桂起兵造反之时,终于不能把理由往女人身上推了,他就是反贼、汉奸,洗不白的那种!
当吴襄以使者的身份,回到辽东,给吴三桂下最后通牒的时候,吴三桂也曾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
是否造反这个问题,吴三桂也不是一开始就作出决定的,他曾经徘徊、犹豫了很长时间,一直希望孔子能给他个机会,但孔子没有!
按照孔子的想法:你们辽东军阀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坑了朝廷起码上亿两的辽饷,结果一个东虏都守不住,以至于让东虏数次入关劫掠。
怎么看,都是辽东军阀不合格、不仗义,光拿银子不办事儿!
所以,若是按照孔子的想法来处理,那肯定是要抓一批、杀一批的,在抄家一批的。不然,大明朝国法何在?那些北地因为东虏入侵而死去的百姓,又怎能瞑目?
甚至还私底下和东虏有着直接联系,多次倒卖粮食、铁器甚至是火药、火炮、兵器、战甲给东虏,还曾多次出卖朝廷信息,这样的汉奸军阀,朝廷有实力之后,不给你铲除了、杀干净,还留着过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