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470


风逸如愿以偿的获取了一个传奇成就,只是他有些不开心,良心隐约作痛。
传奇成就:奴隶解放者!光从行动、结果来看,你是一个公平正义、富有同情心、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大好人,你直接解放了三十万奴隶,因为你的举动,江南大族间接释放了数百万奴隶。
“左良玉终于反了,我要去平叛了。”庞涓淡淡的道。
风逸头也不抬:“嗯,此去小心谨慎,当可无忧。”
“不,我打算率领一支小而精干的军队,直接突袭武昌。自从左良玉起兵以来,他就称王建制,如今的左军,军纪极其混乱,大军都在四处抢劫百姓,根本就不在军营之内。即使是左良玉的老底子,那两万战兵,如今,也在轮流抢劫湖北一地。若是能抓住战机,以三千、五千精军突袭武昌,定可一战而下!”
听到这里,风逸赞同的点了点头:“考虑到左军和我军的组织度差别,这个计划有成功的可能。”
“师兄,你说我这次做的是对还是错?”
不等庞涓回话,风逸就开始自言自语:“我帮助义子义女们获得自由,获得财富,但却也把他们带入了陷阱之中。如今,短短月余时光,就有上万个义子义女,被盗贼抢劫,被土匪抢劫杀死,被小吏设计盘剥至死。”
“这样的结果,我早有预料,却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而没有阻止。因为,只有这样,这数百万江南义子义女才能明白,朝廷靠不住,士绅靠不住,他们能依靠的,只有楚军。也只有在家乡活不下去之后,他们才会愿意,迁徙到海外。”
相当多的诸夏之民,但凡在家乡能有一口吃的,就不会离开家乡前往外地,更别说是前往海外诸岛了。
“甚至,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利用这些义子义女们,还要打着保护他们的借口,趁机清理整个江南的河道水网,清洗一切水贼、盗匪,进行一场严打。”
“借助着这场严打,我们可以收获义子义女的感激,还能趁机把那些和水贼勾结的士绅、大户消灭掉,还能收获大量的土地、财富、人口。”
“怎么看都是赚的,怎么看都大有收获,所以,即使是老师也默许了这一切,但我现在闭上眼睛就想到了那些真心实意朝我跪拜的百姓,那一刻,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我,感激我给他们讨回了一个公道。”
“可是他们并不清楚,给他们公道的是我,让他们被盗贼抢劫,让他们被小吏欺压的,还是我!”
“不不不!师弟你想差了!”庞涓直接摇了摇头。
“让他们落得悲惨下场的,不是师弟你。至于他们收获的那上百两、几百两银子,也只是他们悲惨生活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大明朝本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我们征战海外的时候,国人给我们提供勇力,我们给国人提供庇护,国人就是我们的根基,我们也发自内心的去爱护保护国人。”
“可是大明朝不一样,大明朝没有国人,只有百姓。官员们和百姓没有亲缘关系,不是亲戚,也不是百姓父母,所以对于官员、小吏来说,盘剥百姓是本能。”
“谁让这些百姓,不是大明朝的主人呢!”
“而在海外,国人就是主人!”
“这是社会形态上的巨大差别,这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在海外,他们是人,是国家的主人,在大明,他们只是官员眼中的牛羊。毕竟,在儒家的观念里,官员是代替天子牧民。”
一个牧字,已经充分说明了一切!
“幸亏有了玄门!”风逸忽然说道。
“对,幸亏有了玄门!有了玄门,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我们才能改变一切我们觉得不顺眼的玩意儿。老子现在就觉得田氏很不顺眼,就很想干掉田氏。比起姜橘,他们的思想实在是太保守太落后了。也只有田氏亡了,师父才能执掌齐国政坛。”
“那就努力吧!”
“努力!”
……
北地,孔子继续和李闯对峙,继续整顿内部人心,培养国人,训练军队,实力每过一天都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人心也越来越归附于他。
南方,伴随着风逸的行动,大量的义子被释放,江南大族开始瓦解,大量的物资,向着左良玉而去,左良玉起兵造反,庞涓镇压中。
可以预料的是,当左良玉被平定之后,风逸一定会再次拿着左良玉作为借口,开始更进一步的整顿江南大族、江南士绅。与此同时,大批量的人口,离开了江南,前往了海外。
西方,墨子率领二十万大军,入蜀。
一路走来,墨子并未急着和寻找张献忠主力决战,而是每到一县,必先强制赎买本县所有土地,然后推倒旧的县城,重新规划,建设墨子小屋,将百姓们集中在墨子小屋之中。
每一天,都会有墨者给百姓们分配任务,完成任务的可以获取工分,这工分可以兑换墨大头、朱大头,也能兑换大米白面,布匹丝绸。
墨大头是从前关中之地铸造的银子,含银量六成,制作精美,防伪功能强大。而朱大头则是最近几个月才铸造的,本质上和墨大头是一模一样的。朱大头之所以存在,主要和孔子与墨子做的交易有关。
孔子表示,朝廷愿意支持墨大头,甚至让墨大头成为官方唯一指定货币也行,但是,上面的头像要换一换,然后就有了朱大头,据说上面那个老头儿,是传说中的太祖高皇帝。
伴随着土地的强制赎买,从此以后,整个县城的土地,就都是秦国公的了。即使是老百姓,也只拥有暂时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这样一来,土地买卖就成了不合法的行为。
即使非要卖掉土地,也不是卖给私人,而是卖给朝廷,也就是重新卖给秦国公府。
为了不让百姓们在卖地的过程中吃亏,受到底下官员的剥削,墨子特意规定了价格:正常年景,该地平均收获的十倍!
如果某地是亩产四石,那么这亩地卖出之时的价格,就是四十石粮食!如果某地,一年两熟,每次亩产三石,那么一亩地的价格就是六十石粮食。
为了防止官员从中渔利,墨子该特意规定:百姓可以自由选择是要粮食还是要银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