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470


“如今北方沦陷,天子被困于北京,丞相为了守住北京更是日夜殚精竭虑,而本公为了拯救大明,更是星夜从海外夷洲岛坐船前往此地。可到来之后,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沉迷于画舫之上的文官、士子,莫非天子、丞相他们在北方坚守,就只是为了给尔等提供一个流连于花丛中的机会吗?”
听到这里,钱谦益连连点头:“镇海公言之有理,老夫也早就觉得他们不像样子。只不过此前人微言轻,不好处理他们。”
客套话还没说完,王诩就开口了:“既然如此,钱大人不如替我想个理由,革了他们的职,值此关键时刻,朝廷不需要这么多尸位素餐之人!”
这一刻,即使以钱谦益的养气功夫,也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镇海公,王大人,王爷爷,我就是客套一下,你怎么就当真了呢?
……
“若是钱大人有此魄力,那三日后必是内阁中的一员。”
“本公此来,是为了拯救大明。所以,必然会有一些雷霆手段,愿意配合的,本公吃肉他们能喝汤,不愿意配合的,那就是敌人了。”
听着内阁二字,钱谦益忽然自己就轻快了几分,好像一下子就瘦了好几十斤一样。慢慢的,就有了决断。
我钱某人,本想做个好人,真的!
“国公,依大明律,像他们这种夜宿画舫的,至少也能判个渎职之罪,轻则罚俸,重则革职。”
“哦?这么做的话,不会有人觉得本国公太过不近人情吗?”
“不,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国公以雷霆之举,横扫江南浮华之风,实乃本朝雅政是也!”
“更何况,国公爷只是革了他们的职而已,没有抄他们的家,也没有要他们的命,这已经非常仁德了,就冲这一点,国公爷就深得我儒家仁之奥妙,可为儒家大宗师!”
哈哈哈
听到儒家大宗师三个字,王诩狂笑不已。
“十六年前,本公灰溜溜的离开北京,今日,本公光明正大的回到南京。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证明本公比别人强,而是本公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
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兹特授尔为太师,钦哉!
伴随着一道圣旨,镇海公就成了当朝太师!
太师,是皇帝的老师!
新鲜出炉的太师府内,文官们坐于左侧,武将勋贵们坐于右侧。至于朱慈烺这位太子,如今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皇宫的之内。
虽然理论上讲皇宫肯定是要年年维修的,但理论和实际总有差别,所以如今的皇宫完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王诩也趁机罢了几十个官儿,虽然没杀他们,但一个个的也破财了。
“陛下信任本公,任命本公为太师,让本公辅佐太子,治理天下,受命以来,本公日思夜念,唯恐做得不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说着,王诩还掉了几滴眼泪。
“诸君,大明虽大,但我等却再无一步可退!北方东虏虎视眈眈,中原之地更是被李闯占据,张献忠也前去祸害四川,使得四川再也不能给朝廷提供一文钱的赋税!”
“事到如今,大明虽大,可是朝廷有收入的地方,却已经不多了。北地从天启七年开始,便年年大旱,就没有哪一年是全部大丰收的。而去年和今年,更是全部大旱。即使是关中,也不例外。”
“虽然丞相已经敕封墨翟为秦国公,但是墨翟能拿出多少粮食支援丞相,还很难说。即使秦国公真的拿出了粮食,也不可能运到江南来救济江南的灾民。”
“川蜀之地,本是天府之国,可是却被流贼祸害,短时间内恢复不了正常。只有江南,只剩江南!为了更好更快的支援丞相,我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最多的物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是不择手段,即使某些行政命令有所不妥,本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在此期间,所有过错,本公愿一力担之!”
说到这里,王诩便仰天长啸,说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虽然都知道王诩是个大权臣,虽然都知道,王诩的话不过是表演罢了,但王诩的这番话,还是让在场的官员们感到心头一暖。
若是当年陛下也有这番担当,大明朝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诸君,北地年年大旱,江南也年年发大水,去岁之时,连广州那么温暖的地方,也第一次下了雪!”
“如今我们这个朝廷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赈灾!”
“丞相曾经说过,李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数以千万计的灾民,当灾民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不会管你们是何出身!”
“可是数日前,本公初到南京之时,却看到了大量夜夜笙歌的文官、士子,如今那些文官都已经被摘了乌纱帽,士子也被剥夺功名,但这还不够!”
“诸君听令!”
“请太师示下!”
“从今日起,为了更好的处理江南政务,将在太师府下面重建内阁,由内阁负责江南政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