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70


说到这里,孔子认真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心灵之道最初之时,只能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有所进步之后,便可以让我们迅速的将功力提升到和心灵境界相匹配的地步,紧接着就是极其强大的预感、直觉。”
“而丘则是在前段时间再次做出突破,当时丘掌掴陛下,发下了大誓愿,要致太平!丘要让大明天下,再一次恢复安定!”
“那一刻,丘的心灵就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圆满状态。任何能够对丘产生致命威胁的事物,都会被丘提前感知到!”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这不是古之圣贤才能达到的境界吗?
不过下一瞬,熊岩就反应过来了,如果孔子都称不上古之圣贤的话,那从古至今华夏五千年历史上,能称得上古之圣贤的,又有几人?
所以,孔子通过读书,通过生活,最终拥有了至诚之道的心灵境界,可以提前规避一切威胁到自己生命的危机,好像也很合理个屁啊!
嘶!
倒吸了一口凉气之后,众人都看向见多识广的熊岩,而熊岩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直接开始了解说:“这种能提前感应到所有致命威胁的能力,叫做至诚之道,传说中”
“至于至诚之道的原理,我也只是从玄门那里偶有所闻,至于是真是假,我也不清楚。我呢就说一说,你们呢就听一听。”
沉默了片刻,熊岩说道:“理论上讲,未来有无数可能,而心灵足够强大的人,可以一定程度上与未来的自己进行交感,此谓之量子纠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便是这个原理。在发生危险的时候,未来的你会和现在的你,进行量子纠缠,然后现在的你,便会收到未来的你遭遇危险之时的场景。然后便可以提前预测到危险,进而进行规避。”
“所以,至诚之道并不是无敌的,只要对方也有一个相同心灵境界的人,便可以遮蔽你与未来的量子纠缠,甚至反过来影响你。此外,若是前后左右上下,全都是死路一条,那么无论你心灵境界如何高深,都没有任何意义。”
听到这里,孔子肯定的点了点头:“有了这个本事之后,丘便可以在危险降临之前,在李闯的埋伏准备好之前,直接撤退。”
“有赤兔在,只要我跑得够快,老营就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他们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包围我,而我也不是非要去刺杀李闯,我只是利用高超的个人修为,利用精湛的箭术,杀老营精锐罢了。”
“我行政不如师兄你,用兵不如师侄,处理人际关系,不如赐,战争直觉,不如仲由。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一身勇力。如今,整个京城上下都在努力,我又何惜此身呢?”
===第二十二章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孔子显得很有信心,但是众人对他却很没信心。说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同意的。
“赤兔加至诚之道,已经足以保证老夫的安全!”
“如果此行顺利,如果今夜老夫能顺利杀进去再杀出来,哪怕实际战果并不大,但是对于人心、士气的影响,却极其深远。”
“李闯的根本,不过是区区五万老营罢了,又算的了什么?”
“只要丘跑得够快,只要丘不被大军包围,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还是有的。”
子时三刻
子路帮助孔子披了甲,子贡帮助孔子戴上了头盔,拉好了面甲,孔子自己则是抚摸着赤兔:“赤兔啊赤兔,今夜老夫能否顺利,就全靠你了!”
说着,孔子就开始检查自己的装备,进行最后的准备。
“老师,箭矢质量没有问题,数量是一百支,都是工部特制的羽箭,有着破甲的效果,但是,这种箭矢,仅仅只对普通人管用,对超凡者用处不大。”
“超凡者反应速度很快,而老师你手里的这张弓也只是三石的宝雕弓而已,除非是十丈之内,否则,即使是小周天,也可以在银羽箭射中要害之前,及时做出反应。原本能射中心脏,一击致命,可是在小周天闪避之后,最多就只能射到胳膊、大腿这种非要害之处。”
“老师,你为什么不带一些大内特制的箭矢,不带一些专破内家气血的箭矢,京城之内又不是没有。”子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孔子摸了摸长长的胡子,笑着道:“很简单,老师此去不是为了刺王杀驾,也不是为了多斩杀几个闯军将领,只是为了多杀一些老营而已。”
“那些老营,大多数都是朝廷原本的卫所兵、边军。他们的实力,实话实说,并不算强。过去之所以能一直活着,原因有很多。朝廷将领养寇自重;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活不下去的灾民越来越多;朝廷剿匪方略有问题;朝廷剿匪策略年年变化,换一个总负责人就变上一次;朝廷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去养活百姓”
“所以,闯军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真实的底子,反而是最弱的。即使朝廷已经衰落到了今日的地步,但真实实力,也仍旧在闯军之上。”
“对于这些老营,老夫根本没必要使用更好的强弓,更好的箭矢,那是浪费。而且,今夜毕竟是第一次实施这个法子,老夫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片刻后,孔子看了看天,便骑上了赤兔:“诸君,老夫去也!”
赤兔微微发力,孔子便和赤兔一起,越过了十丈高的京城城墙,在很多有心人的见证之下,来到了城外。
闯军大营,绵延上百里。
方圆百里之地,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大,但实际上总面积却高达数千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盘,四五十万人很多吗?
不多!
真的不多!
所以,这四五十万人,以万人为一个大营,大营之中,每千人设置一座中等规模的营寨,每十到三十人一个帐篷,帐篷之中,就和大通铺一个样,人挤人的睡着。
老营是十人一个帐篷,炮灰是三十人一个帐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