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2/1986


李秀宁做听训装,也就有了那么点夫唱妇随的样子,其实心里则又在叨咕,不管你说的多好听,我就要生个儿子……
接着她便岔开了话题,“洛阳那边的田土就算了吧,离的太远,听说那边也没什么人了,唉,当年少时还去洛阳暂居过两年……”
说到这里猛的停住,想打自己一个嘴巴,说的好好的怎么就提起这事了呢?正是那会李氏和洛阳柴氏结了亲家,二兄也看上了长孙氏的女儿。
其实都要怪杨广迁都,好好的不在长安待着,非要去洛阳常住,于是像陇西李氏这样的关西大阀不由自主的便和洛阳世族勾连了起来。
到了现在回首再看,真是一地鸡毛。
李破多聪明的人,听个话音就已心知肚明,看了李秀宁一眼,对方立马送上笑脸,心说有了孩儿的女人倒是温柔很多,就是心眼却缺了不少,看来后来一孕傻三年之说还真的不无道理。
他只做未觉的顺着她的话头道:“杨玄感之乱前,洛阳有口十余万户,比长安还要多上一些,去年丘和以城降顺的时候,除去驻扎在城里的军兵,洛阳城中只剩下了老弱两万余人,几如空城一般。
不过到底是中原腹心之地,将来还是能恢复过来的,你不要学那些短视之人,想让他们迁居回去,总是推三阻四,哼,等那边治理的好了,他们再想回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洛阳遭受了灭顶之灾,其实这里面有李破的一份功劳,洛阳最残酷的两个冬天正是他跟李渊较劲的关键时刻……
===第1137章闲话===
李破崛起于晋地,重创了河南残存的元气。
这并不是说笑,李破牢牢的把李渊堵在了关西,让李渊无法出兵迅速敉平王世充,王世充那厮则不知死活的起兵西征,一头撞死在了潼关。
河南于是进入到了奄奄一息的状态。
而李破和李渊两家争斗,谁也顾不上河南人的死活,两个冬天过去,河南人彻底活不下去了,纷纷逃散。
当时天下诸侯都算是既得利益者,却无人再把河南视为肥肉,等到王世恽率人归唐,顺便也带走了河南最后一点火苗。
现在的河南那叫一个惨,杨广建造的新洛阳依旧宏伟,但和长安比起来,却连弟弟都算不上了。
城池修的再是恢弘,最重要的还是人啊
李破所言李秀宁都记在了心里。
想了想往李破身边凑凑道:“既然大兄这么说了,妾身也不能不领情族中闲人颇多,我觉着要不要让他们去洛阳安居?若是不放心他们的话,不给他们官职也可。”
李破沉吟了一下,心中不由叹息一声,亲族这是当世贵族联结最为紧密的一条纽带,李渊这一支看似没有了头领,却还是有人在时刻惦念他们。
即便李秀宁不为他们谋取出路,等到过两年,跟他们有着牵连的那些人也会为他们说话,就像萧氏等一样。
点头一笑间,道:“他们要是能安心做个富家翁,倒也没什么,你这么为他们着想,最后可未必能得他们感激,到时出了差错却还要你来担着,何苦来由?”
李秀宁奉茶一盏,递到李破手上,笑道:“族中子弟颇多,聚在长安却无所事事,难免怨天尤人,求到妾身门上的人越来越多,妾身也非断情绝性之人,自然要为他们着想一下。
大兄也莫责怪于我不知好歹,亲情向来难舍,又何独于我?就当是妾身心软,看不得亲戚辗转哀告吧。”
李破饮了口茶,心说这话听听也就算了,眼前这位女子可不是什么平常人,追求的自然不会是眼不见为净的那点事。
李渊父子一殁,李三娘估计存有顶起门户的心思,以一女子之身当门立户想想还挺励志的。
而这三年多来,由于他一直压着陇西李氏,官爵田土尽都收回,陇西李氏的旁支还不怎的,李渊这一支也就是当年西魏上柱国李虎的子孙们就得咽下苦果。
没有官职,生活无着之下,现在是个什么境况可想而知,软刀子割肉疼的很。
也不用多长时间,如今旁支就已经不再承认他们为陇西李氏的主枝,再过上两年的话,他们和长安中那些普通的家族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而这也给了李秀宁施恩于亲族的机会,抽空就能操弄一下,如果这么下去,把无所作为的李瑗顶下去,或者架在半空也不是不可能。
李破想了想自己的一双女儿,将来接了母亲的班,雄赳赳气昂昂跟人道上一声我为李氏阀主的样子,心中不由大乐。
当然更有看头的是她们长成之后跟李世民兄弟那些孩子们争权夺利时的情景,说不定还要从李原兄妹那里借点力,嗯,很可以期待一下嘛。
想到这些,心情不错,却做为难状叹息一声道:“洛阳乃大有可为之地,你可要仔细一些,有雄心壮志的最好莫要遣过去。
战乱方止,我自信能当个好皇帝,让百姓尽都安居乐业,李氏年轻一辈若想做个治下之民,我还是容得下的。”
李秀宁笑颜如花,心说给他生了一对女儿,果然好说话了许多,不由又想起李瑗前几日上门求她的那件事,当时她就给婉拒了,现在是不是能说一下呢?李秀宁有点拿不定主意。
琢磨一番她还是明智的放弃了这个得寸进尺的好机会。
李孝恭一直在西城郡养病,前些时传书给族中,想要让人求个情许他回到陇西老家安居,不算是小事,不然李瑗也不会求到李秀宁门下。
但李孝恭西城郡待了快两年了,朝廷一直没有动静,那只能说明首尾还不算完,想回陇西老家?那得皇帝亲自点头才成。
如今既不召他回长安,又不让他离开西城郡,那位处境之尴尬可见一斑。
李秀宁一直在琢磨着李破的心意,也拿不住他在想什么,算是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李破为人刁钻的一面。
就像之前李破将渤海高氏的阀主吊在那里示众一样
李秀宁果断的岔开了话题,“大兄所言妾身都理会得,如今这般情形族中哪还有什么大志之人,连刀枪都不敢碰了,学习章的人倒多了起来大兄尽管放心便是。
听说大兄令人出京去寻什么花草,妾身颇为不解,大兄一直有治世安民之心,妾身向来敬佩,如今百废待兴,怎可旁顾于其他?”
有点劝谏的味道,李破颇为新鲜的看了她一眼,倒也没有不耐烦,只是道了一声,“你消息倒也灵通。”
李秀宁就笑,“大兄忘了李少卿祖上与我家是亲戚来着,如今来到长安怎么也要上门说话,这可不是妾身有意为之啊。”
李破不很在意的摆了摆手,“平常事尔,哪用得着解释,我让他们出去寻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
我当年随军去辽东时,被冻的够呛,后来在马邑跟突厥人拼杀,也是苦于冬天之寒冷,后来偶然听闻一些人说起南边有种花草可以织成布匹用来御寒。
我如今有了工夫,自然要派人去寻找一番,若真能成事,可谓是善莫大焉。”
李秀宁好奇的问,“还有这等事?大兄也不跟人明言,我那叔父来时颇为沮丧,估计是把此行当做大兄的玩笑之举了。”
李破道:“玩笑不玩笑的都在其次,我也不知道那东西是不是我要寻找的物什,能跟人怎么说?等他们回来便见分晓,到时候给你织两件看看真假。”
一句话逗在李秀宁咯咯直笑
===第1138章亲族===
两人随后又说起了李破刚刚参加的那场婚礼,自然也就免不了提到当年在云内城中种种。
李秀宁也已诞下了女儿,没那么多的顾忌,提到了自己那会躲在一旁听墙根的故事,顿时让李破黑脸脸。
这么多年过去他一直觉着自己的新婚之夜很别致,不想时隔多年之后竟然听说当初有人在旁听房,他娘的,真是一群混账东西。
他很想问问当年听墙根的都有谁,除了李二是不是还有没死的
接着又听李秀宁说,由于被他们夫妇吓的不轻,于是她结亲的时候便拿匕首把柴绍那厮吓了个魂不附体,顿时大乐,也就忘了想要跟人找后账的事情。
李秀宁说这些也算是为往事做个结尾,省得男人心里存了疙瘩。
谈谈说说,天色渐晚。
李秀宁看他并无回宫之意,心中很是欢喜,令人传来酒菜。
一男一女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很是温馨的吃了顿饭,饭后又把两个女儿抱过来稀罕了一阵。
然后秉烛夜谈,一夜也就过去。
第二天日上三竿,李破才起身和李秀宁一起用了早饭,吃着的时候,李秀宁道:“前些时我那二嫂来府上说话,想要到这里小住一段时日,我也不知合不合适,跟大兄讨个话。”
李破愣了愣,二嫂?想了想才明白她说的是谁。
李世民行二,李秀宁口中的二嫂定然就是长孙家的女儿了。
李秀宁小心的看着他的脸色,李世民显然不同于旁人,李二曾经亲自率兵偷袭过龙门,后来领兵在河边跟李破屡屡相拒,最后虽然大败亏输,但至今也没人知道其踪迹。
而李世民留下的孤儿寡母李秀宁一直没敢收留,旁人更是不敢沾边,日子现在过的都很凄惨。
长孙氏还算是好的,有家族收留,可作为秦王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在李世民常年在外,回到长安又紧着跟李建成撕吧,没有广蓄后宅,这些年只是纳了两个侧妃,至于府中小妾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李氏父子精力旺盛,估计是少不了。
两个侧妃一个出身韦氏,一个则是弘农杨氏的女儿。
韦氏就不用说了,完全是长安门阀联姻的牺牲品,嫁了两个丈夫,一个死了,一个失踪,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你说那名声还能好的了?
回到家中就再没了消息,有人说她已经出家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杨氏就更惨,李杨两家的仇怨是由杨氏子孙的鲜血浇灌而成,当初杨氏嫁给李世民,自然是弘农杨氏存了委曲求全的意思。
如今李渊父子不在了,弘农杨氏重新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后账必定要算上一算。
李世民的侧妃回到族中境遇可想而知,没几天她给李世民生的女儿就出了意外,估计过上些日子她自己也是自身难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