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5/1986


这几十人,加上宫中的管事宦官,宫女就构成了皇宫内院权力金字塔的中段,下面就是一众普通宫人,他她们大多都是服侍在各个贵人身边,或者在宫中做些杂务。
这些人还不算宫中的最底层,最下面的一些人是犯下重罪的官宦人家被没入宫中的妻女,她们的境遇才最为悲惨。
入宫之后多是洗衣婢,名字虽然这么叫,可洗衣那只是最好的工作,倒夜壶啊,收敛尸体啊等等脏活累活都是由她们来完成,几乎没人能有出头之日。
这样的生活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惨的是被弄入教坊,官方开设的青楼,标准的贱籍,世代连坐。
而只要身入教坊,其实也就标志着家中的男人最少是个流放,永不叙用的那种,稍微重一点,男人就都被斩首示众了,那是谋反,大逆等重罪才会有的结果。
当然了,大阀的姓氏很少出现在教坊之中,因为他们就算有谋反之实,他们的姻亲和友人们也不会容许这种丢脸的事情发生。
说的有点远了,如今宫中的情形就是,新补进来的女官还在试用期,年纪也都还小,就算经过家族的熏陶教导,也还顶不得多大的用处。
再拿独孤华做个例子,成长在独孤大阀当中,自小就是按照宫中贵人的程序在培养的,可在十四五的年纪上,再是怎么,做事也还是欠考虑。
就像今晚来清宁宫想要见皇帝一面,跟皇帝说说话,邀宠之意太过明显不说,还有了向皇后示威的意味在里面,一旦受挫后果就很严重。
其实宫中的女人们最常见的做法是在皇帝路过的时候等在那里,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在短短时间内尽情的展示出来,至于摔倒啊,落水啊之类的小花样,也可以试一试。
而非是跑到皇后宫中来骚扰皇帝,皇后是六宫之主,还是那般强势,你脑袋不够铁的话最好还是不要惹了皇后不高兴。
所以说如今宫中有点尴尬的地方在于,李碧强势的有点过了头,一旦她有了什么不方便,除了王琦还能帮着一些外,竟然无人能够主事。
而她现在问出这样的话来,半是调笑,一半也是认真的。
李破却不肯上当,宫内的事他从来不管,多年以来让他非常满意的是,李碧虽然以前做过将军,也杀过不少人,却不是嗜杀之人。
不论是在主政雁门的时候,还是在汉王府,或者是如今在宫中,都没有那种动辄要人性命的戾气。
在李破看来,这非常的难得,当年他们两个一路从晋地去到辽东,再从辽东的风雪中钻出来,可谓是杀人无算,说是走过了尸山血海也不为过。
可两人都能保持初心,而没有被那些鲜血和人命蒙蔽了神智,更没有谁留下什么战争后遗症之类的古怪病症,好像此类精神病只有西边的人才会得,他们的精神还真是脆弱啊,可能亏心事做的太多吧
像李破和李碧就很强大,从来没有为此受过什么困扰,嗯,跟随他们一起走了一圈的人们也都如此。
大多数说到这趟行程,除了自豪之外就是咒骂杨广,再就是想找高句丽人报仇,什么?俺杀的人有点多?其中还有不少无辜?
去他娘的,只恨老子没有神通,不然夷平了高句丽,一个活人都不给它剩下。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态度,三征高句丽种下的仇恨远没到消逝的时候,连李破自己都还念念不忘呢。
所以说李破对自家婆娘的心性很是放心,这些年李碧确实也没拖过他的后腿,夫妻两人内外渐渐分明,一直相伴走到了今日。
照两个人的身体状况来看,还有无数的好日子在前面等着他们。
此时李破便聪明的答非所问的道:“我想让王琦代我回一趟晋阳,宫里的事情还得你多操心些,不行就让荣真多来分担。
还有那个”
他故作忘记的想了想,才道:“王贞和高宝儿也能帮着一些吧?”
阿史那天香就算了,那女人已经玩野了,时不时就要偷着出宫跟李春到处游逛,范围已经不限于长安城内,长安周遭的一些地方也渐渐成为了她们的选择。
如果宫中大权交到她手里,李破想象了一下,一群宫人在她带领之下在长安四处流窜的场景,顿时有了些想捂脸的冲动。
李碧稍微想了想也苦笑了起来,这些人还真是不合适啊,难道是她掌权太过,身边的人竟然都成了这副样子?
嗯,不得不说,这里面确实有着她自己的一些原因在里面,有威胁的女子她才不愿让其留在丈夫身边。
“王琦回晋阳是为了去给王丛奔丧吗?不至于吧?
那人顽固守旧,没什么功绩大业时,派商队去突厥,还行刺过夫君,后来与李渊勾结,又不愿受人之制,为李渊所厌,没少收拾了他们,连父亲都受了他们的连累
还有咱们到晋阳时,也是欲拒还迎。
既无远见卓识,又无治世之才,蝇营狗苟,世间一蠢人尔。
一个道貌岸然,首鼠两端的伪君子,无半点令人敬佩之处,封赐一番也是看在王泽的面子上,也配咱们派人回去专门给他送丧?”
说起王丛来李碧就气不打一处来,她对王氏祖宅中那些人观感极差,给王丛的评语更是低的不能再低。
===第1157章邀约===
三原李氏和晋阳王氏积怨已久,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当年李靖在马邑任马邑郡丞,因为三原李氏在关西还有些势力,所以马邑郡守之职一直空缺,由李靖掌管郡中诸事。
而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雁门郡守王确,因为其身在雁门,有地利之便,一直代掌代州总管府诸事,所以代州三郡名义上都要归其辖制。
当然了,一个雁门郡守发下的命令其他两郡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确就是晋阳王氏子弟,其人仗着家世和职位之便没少寻了李靖的麻烦。
大业末年雁门乱起的时候,王确将祸乱引去了马邑,李靖不得不在马邑设流民营地以管控从雁门来的流民,李破适逢其会,差点没熬过那个冰冷的冬天。
另外就是大业七年的时候代州奉命出兵去河北,王确向马邑讨要战马不成,还勾结太行匪想在半路上截杀马邑兵将,简直丧心病狂到了极点。
与之相比,王氏派商人北来,在云内行刺李破的事情其实都属于小事了。
更让人恼火的其实是李靖到晋阳拜见太原留守李渊的事情,按照晋地的礼节去王氏这个地头蛇门上拜会,却是惹恼了李渊,给李靖穿上了小鞋,王氏那边却只当没这回事一般。
既没有在李渊面前说话,也没派人来跟李靖说声抱歉,你说气不气人?
最让人看不上眼的是王氏自诩天下名门,以忠孝节义传家,到了他们门上,一个个的高冠博带,做足了衣冠之族的样子,可私下里行事却是如此卑污,道上一声伪君子也不算冤枉他们。
而王丛作为当时王氏阀主可谓是难辞其咎。
文坛大宗王通名满天下,他出身王氏旁支,殁后连在王氏祖坟当中立个衣冠冢,王氏那些家老们都不很情愿,讨论了小半年才勉强立下,你说王丛这个阀主能干成什么事?
家风这东西看的就是家中老人,老人卑懦,年轻一辈也就很少能做到光明正大,老人如果贼头贼脑,年轻人耳闻目染之下也就轻浮夸张,老人蛮横不讲道理,你还能指望子孙谦恭有礼?
所以晋阳王氏的风气在那些年确实不怎么样,像王智辩,王庆,王绩等旁支子弟是半只眼也瞧不上主枝,王泽呢,当了王氏家主之后,也想着来长安另立门户。
王氏主枝的败落这些年是肉眼可见的,有战乱的原因,可话说回来了,这些名门望族在晋末战乱中发展壮大了起来,但在隋末战乱当中又纷纷受到了重创。
走下坡路的可不止晋阳王氏一家,可在这种大争之世,名臣上将也是纷纷涌现,王氏最终搭上了李破的战车,得到的好处却极为有限,你说那原因只出在世道上吗?
……………………
瞧着恼火的妻子,虽然觉着她说的很有道理,李破还是笑着安抚,“人都已经死了,你也留些口德吧。
我让王琦回去看看可不是只为了给王老头奔丧去的,陈孝意刚刚辞官,薛收薛伯褒就殁了,那可是咱们起家之地,王禄那厮你也知道,做个一郡之首也只勉强,让他总揽大局我可不放心。
不定就会去王氏门上跪门槛,那些人能给王禄出什么好主意?不能让他们带坏了晋阳的风气。
王琦回去也只装个样子,我打算让王庆继任并州总管之职,你说怎么样?”
李碧想了想,抚掌便笑,“还是夫君会用人,王庆正配其位。”
道理其实是明摆着的,王庆现居兵部侍郎之职,又出身晋阳王氏旁支,无论是家世还是为官资历上都已不差什么。
太原郡守是王禄,并州总管是王庆的话,看上去算是给足了晋阳王氏的面子。
可实际上呢,王禄当年几次请求主枝将他调离马邑都没有消息,后来经刘武周之乱差点死在马邑,和王氏主枝已是貌合神离。
王庆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年没少为王氏出力,却屡屡被主枝为难,甚至要夺取他的家财,所以王庆在云内立下了云内王氏一支,早就和王氏主枝划清了界限。
而且王庆从李破在云内领恒安镇军参军的时候就已跟随在他身边,是恒安镇军的后勤大管家。
之外他和陈孝意,苏亶,薛万钧,张亮等人相类,都是李破藩邸私人,一身富贵皆与皇室紧密相连,忠诚上毋庸置疑。
再者就是王庆在北边奔走多年,对当地的情况极为熟悉,且去塞外行商,对突厥也不陌生。
由他坐镇并州,即便才能上不能与陈孝意相比,却一定会比其他人强上许多。
当然了,这肯定不是李破的心血来潮,在陈孝意请辞之后多方比对之下才选出的王庆,同样也算是对王庆这些年来鞍前马后的最好褒奖。
之前李破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选,甚至在王庆之前,那就是凉州总管范文进,这人是个比较妖孽的人物,其他人都还是沾了李破的光,人家范文进却是扎扎实实自己立下的功劳。
而且还是开国之功中最重的那种,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凉州,至今还在西北做着贡献,说起这个人来,李破都不免存着些愧疚之心。
这么多年他只在上党和范文进匆匆见了一面,之前不曾相识,之后也再不曾见面,却有大功于他。
最神奇之处在于,此人十分之忠诚,那会人家在凉国治下已是有数的高官,还是几次派人送回书信,说自己没忘了出使的目的。
之后也是言行一致,根本没用李破派人前去招抚,几乎是李破一入长安,那边就已毫不犹豫的改旗易帜,连讨价还价的过程都没有。
现在更是李破交代什么,范文进就去做什么……
不管怎么说,这人都神奇的很,可以和杜伏威之流划在一处。
………………
之后还是李破思量再三,放弃了调范文进去晋阳的念头,就要和吐蕃开战了,等到吐蕃咽了气,再召此人还朝述职不迟,到时可以好好酬答一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