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1986


“没吓到你吧?”侯莫陈氏不再理会那些苦命人,回头笑问了一句,拉着她抬腿便往院中行去。
侯莫陈氏是西魏八柱国侯莫陈崇的子孙,母亲又出身兰陵萧氏,是长安中正经的大贵族,那些人的死活在她心目中根本无足轻重,远不如跟这个小娘子聊天来的有趣。
那种视人命入草籽的派头,让吕乡君心头微寒,嘴上却还是笑答道:“有姐姐在此,些许恶徒哪值得畏惧?就是给姐姐添了麻烦,让奴心中很是不安。”
侯莫陈氏孤单已久,很长时间没这么跟人轻松的谈笑了,觉着身边的小娘子越瞧越顺眼,于是声音也愈加柔软。
“不怕就好,这长安城中比以前安定多了,你是没见前几年……”
说到这里,她便顿住,笑笑道:“自天子登基以来,让人整饬了一番,才有今日之局面,如今天下也太平了,日子总归应该越来越好,倒也不用担心太多。
只是权贵聚集之地,总少不了是是非非,彩玉坊这样的地方尤甚,所以你要小心些,以后遇到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就报侯莫陈氏的名字,想来也就不会有大胆之人敢来招惹于你了。”
“可是代郡侯莫陈氏?”
侯莫陈氏为鲜卑贵姓,在鲜卑入主中原之际,并不算特殊,如今其实也还凑合,很多人都还保留着鲜卑姓氏,比如宇文氏就是破野头,杨氏也有鲜卑姓氏普六茹等等。
侯莫陈氏本是东北游牧部落,北魏孝文帝时内附,赐姓为陈,还有人说他们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这个估计是他们自己找的祖宗,当年大规模恢复汉姓时鲜卑大族几乎都这么干过。
秦汉名人就此多出了无数的子孙,甚至这还不过瘾,商周时的那些王族有时也不能幸免。
西魏年间侯莫陈崇发迹之后,为显其尊,他反其道而行之,恢复了鲜卑姓氏,并一直延续至今。
侯莫陈氏虽人丁不盛,却无疑是当世名门高第之一,吕乡君即便远在江陵也有所耳闻。
见对方微笑点头,吕乡君吐了吐舌头,却也不怎吃惊,成国夫人萧氏身边的人,自然都有来历。
“原来是贵人当面,还未请教姐姐名姓,是乡君失礼了。”
见其未曾惶然无措,也未出卑微谄媚之言,侯莫陈氏不由又增几分喜欢,“我是侯莫陈香兰,如今只是成国夫人府内宅主事,不算什么贵人。”
吕乡君垂头为礼,稍露狡黠道:“失敬失敬。”
侯莫陈氏笑回,“好说好说。”
于是她们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院落的后边被几个醉鬼祸害了一番,别的倒也没什么,弄坏了些家私而已,只是有两样东西被突厥人给毁了,让吕乡君嘴一撇,差点哭出来。
一个是她那宝贝的瑶琴,已经被突厥人给砸了,墙上的两幅画也被他们给撕了,都是江南名士的亲笔,其中就有一幅是江南名妓李客卿画的,吕乡君是真的喜欢,所以挂在墙上,闲来就要欣赏一番。
将侯莫陈氏让到榻上坐下,她状似收拾残局,东挑西拣的,其实这摩挲一下,那掂量几番,泪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看着她那心疼的样子,侯莫陈氏就笑着安慰,琴棋书画,京中大家颇多,不用为这些被损坏了的旧物伤心。
明晚你在夫人面前奏上一曲,若是夫人听的好了,以后不定可以到府中的藏书楼观览一番,那里尽多名家手笔,寻常人可见不到呢。
吕乡君无奈收拾起悲伤,煮茶待客。
侯莫陈氏进到这里稍坐,也不是只为了跟她谈天说地,就要去到萧氏面前的人,需要探查一下心性来历,行迹稍有可疑,也许邀请就作废了,甚至会惹上麻烦。
……………………
江南名妓受了挺大的惊吓,委屈,消息很快传入宫中,重点却不一样,突厥来人被送去了长安令衙,是标准的外交事件。
即便里面有几分刻意的成分,发作的时间却不太对头。
此时北方边塞各部都在整军备战,不久突厥人就会察觉出不对,在突厥人眼中自然是大唐有了毁诺的迹象,使节再出了问题,挑衅的意味就又重了一些。
按照李破的意思,等到七月间,阿史那牡丹怎么也应该回来一趟,那时大唐的使者也已去到突厥王庭,再搞些小动作出来以作为谈判的筹码。
只是没想到突厥人真是猪脑子,刚刚放松了一下对他们的约束,就作妖了起来,还一头碰上了成国夫人府的人。
这些人真是太不专业了,所以说自古以来跟胡人打交道就是这么难,好像只有掏出刀子来说话,他们才懂得你在说什么。
鸿胪寺少卿刘善因召突厥使节说话,阿史那牡丹不在,留在长安的突厥人其实已经见不到鸿胪寺的主官,那就更不用说皇帝了。
突厥使节见到的可不单单是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以及来自鸿胪寺的质问,还有阿史那天香的斥责,外加成国夫人府对他们的行事也非常不满。
使节们由愤怒终于变得惶恐了起来,请求觐见皇帝解释一下,毫不意外的被拒绝,想要送信去王庭,却不再能出鸿胪寺驿馆一步,等同被软禁了起来。
李置起来极为干脆,不想让几个无足轻重的家伙再在渐沸的油锅里面泼上一碗水进去,于是又令鸿胪寺主簿崔敦礼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追高表仁一行,向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解释一下自己的苦衷”。
…………………………
总体来说,大唐元贞三年六月间还算平静,北方边塞各部加强了戒备,地方官吏们都在紧着安靖地方,朝中则在全力修订唐典。
六月初八这一天,从晋阳传来丧讯。
晋阳王氏阀主王丛殁了,李破不太关心,晋阳王氏的家老死绝了他都不带眨眼的,他在晋地经营多年,对王氏那群顽固的老家伙观感极差。
而且若无他的授意,王泽也不会那么干脆的随行来长安,打算建立长安王氏,这顶算从晋阳王氏撕下一大块血肉来,另立门户。
隔了几日,消息传开,扬州总管王泽等人纷纷上书请求回乡奔丧,全都不允,另外就是追赠王丛礼部尚书,并州大都督,加谥号为敬,也就完了。
只是晋阳过来的丧讯不止一个,并州总管府长史薛收也殁了,这就让李破比较揪心了。
薛收是河东人,起居郎薛元敬的叔父,两人在李破率军攻蒲坂时被俘,到晋阳关了几天才降了李破。
李破称王时,薛收受中书令陈孝意赏识,举荐为中书舍人,后来一直在晋阳为官。
陈孝意卸任并州总管后,王禄便暂代其职,其实很多事还是薛收在主理,这人一殁,并州总管府就算是真的有些群龙无首的样子了。
薛收还很年轻,算是中道而夭,让李破很是痛心。
起居郎薛元敬,秘书丞薛德音上请回乡奔丧,这次李破痛快的给假三个月,并带去给薛收的追赠,又荫其长子为东宫侍讲,次子为千牛备身。
嗯,东宫还没影,只是挂名而已,等人守孝完了,便可来长安任职。
===第1153章旧人===
大唐元贞三年六月末。
两万精骑踏着漫天的尘土,蜂拥向西进入到万年县境内,并在预定之处驻扎下来,他们只会在这里停留两天,然后启程继续西进。
京兆尹元朗率长史房玄龄等人,兵部侍郎王庆,窦轨两人,还有户部侍郎窦诞都率兵部,户部属官迎于道左。
而左武侯卫大将军徐世绩,率左御卫将军裴行俨,左武侯卫府中军司马萧嗣业等人早已等候在万年县。
他们将率三千骑军加入到大军当中,一同去凉州。
两万多骑兵,到了凉州会扩充到三万多人,这样一支成规模的大军不管到了哪里,都标志着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也将是大唐开国以后,第一场正式的对外战争,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地方上的剿匪战事和这个比起来,都属于小打小闹。
迎接大军到来的人很多,说明此次起兵准备的非常充分,兵甲粮秣在万年县堆积如山,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已经由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先期率人押运去了凉州。
而西去的一路之上,朝廷诏令早已到达地方,令地方官吏准备迎接大军到来,并准备好营房,粮草等事,供大军驻扎所需。
兵部和户部官员也做出了几套方案,以保证大军能顺利到达凉州,并击败预设的对手。
这和以前的战事就不太一样了,大军起行之后,便不用再为其他事烦恼,只一心行军,准备和敌人作战即可。
大军在弘农基本成型,并休整,操练了一个多月,养精蓄锐之下,士气高昂,求战之心已然万分急切。
大军上下多是身经百战之辈,即便是征召而来的那八千突厥人,在北边也是操练已久,人人会说汉话不说,对唐军的军规戒律也极为熟悉,能够最大程度的融入到大军之中。
而且他们的求战欲望甚至比唐军将士更胜一筹,经过一轮又一轮洗脑的他们,早已忘记了云中草原才是他们的故乡,充满了为大唐效力的荣誉感,以及为大唐杀敌的激情。
率领他们前来的是沧水城守,李破最忠实的狗腿子李鸦以及马邑郡丞黄友两人,和那些军功卓著,大权在握的将军们比起来,他们自然不算什么。
可论起资历来,却不输于旁人多少。
黄友是曾经跟随李破去过辽东的老人,李鸦则是李破从草原上捡回来的奴仆,一直为李破在马邑看管内附的突厥部族。
这两人率军到了万年县,也没跟其他人相见,便撇下部下到长安觐见皇帝去了,至于他们会不会被留在长安,还是随军去西北,或者回转马邑都是皇帝说了算,这就是当年旧人的待遇,旁人羡慕不来。
别看官职小了些,人家却是皇帝私人,不管到哪里都会受到优待,这是后来的臣下们所比不了的优势。
……………………
晚间,甘露殿中。
李破于百忙之中,在自己的寝宫招待了两个当年旧部。
黄友这厮养尊处优之下,比当初更敦实了几分,有了发福的迹象。
李鸦还是那般瘦小,见了主人非常激动,五体投地的如同参拜神明,而且哇哇大哭道:“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主人了……”
好吧,当时李破满头黑线,直想踹这厮几脚再说。
当然了,话虽然说的不好听,可确实情真意切,在李鸦心目当中,主人就是比那狗屁的天神还要伟大的存在。
听着两人唠唠叨叨的诉说着马邑的变化,李破也颇为感慨,说起来那里才更像是他的故乡,至于扶风……他还没有去过,不说也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