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1986


“你呀,就是死规矩记得太多,咱们在这里杀些人,抢几个女人算什么?回去之后又没人知道,就算知道了,还能因为这个来罚咱们?
劳苦功高你知不知道?走了这么远的路,受了那么多的苦,没功劳也有苦劳,谁又能拿军纪跟咱们说事?”
来自山东的大贼头教育着死板的关西小流氓
老葛逻禄则像个真正的奴隶那样缩在帐篷的角落里,时刻观看着主人的脸色,并偷喝着主人的酒。
侯君集是个坚持原则的死脑筋,而且他向来自诩甚高,又是正规军出身,和程知节可不一样。
杀人可以,女人不能动之类的军规戒律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所以在围剿这个部落的时候,他约束住了狂暴的军人们,并斩杀了几个违抗他军令的士卒和向导。
此时即便他不愿得罪程知节,也还是摇头道:“没有规矩不成,唐军军律森严,据说至尊早年起兵之时,便已让士卒背熟军律才能从军征战。
至尊之明,非吾等所及也,所以即便远离中原千里,吾等又岂能得过且过?大兄也莫要冤俺,咱们到底是要回去的。
此戒一开,人心也就散了,这么乱的地方,靠的还是士卒用命,人心一散,咱们可能就回不去了呢。”
程知节不太满意的哼哼了两声,却也再不说什么。
因为他想起了在辽东的时候,那位可恶的李参军杀人无数,却还是严令众人,不让大家碰女人,想来也是这样的考量。
在河南军中就没那么多的规矩,可一打起仗来,有些人掉头就跑,确实不太像样子,不然的话,估计也就不是李参军最后得天下了。
程知节从谏如流,在这里待的没趣,那就继续赶路,早一天到地方,就少受一天的罪西突厥那些狗崽子,可算是把你家程爷爷给害苦了。
过了玉门城,其实就已经进入到了敦煌郡境内,可要想赶到敦煌古城地区,最少还得一个月,中间要是再跟沙匪较量几场的话,他们在冬天之前赶回张掖的想法也就泡汤了。
所以程知节也很着急,他可不想回程之时在玉门城中过冬。
程知节不知道的是,这一年的夏天,凉州也不平静。
吐蕃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积石山以北,由附从的吐谷浑部族为向导,进入河源郡,向积石镇进发。
积石镇乃大业三年设置,这里显然是为杨广西巡张掖打的前站,杨广旅游了一圈,积石镇也就失去了作用,成为了维护河西走廊安定的准军事用途的军镇,常年有人驻守。
大业末年军人逃散,渐渐趋于废弃,到李轨政权末期,有鉴于吐谷浑人北迁,李轨重新派人驻守于此,可不久之后,便被吐谷浑人攻破,成了吐谷浑部族北迁路上的一个歇脚之地。
===第1104章战争===
当范进晋凉州总管后,便将积石镇当成了一个探查高地动向的前哨,持续的打探着高地部族的情形。
在吐蕃人出现之前,凉州上下乃至长安都源源不断的收到了关于这个崛起于高原山南地区,并很快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高地的新兴势力的消息。
因为吐蕃人这些年对吐谷浑,羌部等高地部族的侵蚀,渐渐波及到了河西地区,给这里的战乱带来了火上浇油般的效果。
当他们骑着高原马,穿着脏兮兮的皮袍子,披散着发辫越过积石山,进入到河源地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终于彻底征服了位于祁连山,积石山南麓的白兰,党项等部族,统一了整个高原地区。
吐蕃如今的首领,或者已经可以呼之为国王,是朗日松赞,据说是山南一个部族的第三十二代首领。
他率领自己的部族击败了宿敌,并很快统一了山南各部,他们以逻些城为都城,剧烈的膨胀开来,越过塘孙波如,向东北方向进军,渐渐与河西地区的部族有了接触。
当然了,这种接触可并不美好,吐蕃人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极富侵略本质的部族,他们的影响力到达哪里,那里便有战乱发生。
他们的概念里好像从没有和平一说,要么变成他们的奴隶,要么去死,他们的商人随军到处游走,并不和人做什么生意。
而是像秃鹫一般,粘附在他们的勇士身边,从军人手中换来那些劫掠所得并运回到逻些城贩卖,渐渐已经让逻些城成为了山南地区最为繁荣的城池。
按照中原人的理解,他们更像是后来的蒙古骑兵,像蝗虫一样肆虐开来,到处征服杀戮,跟人抢夺任何他们看得上眼的东西。
因为李破的重视,范进等凉州守臣对吐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一个像柔然,突厥一样的新兴王朝的印象已经形成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让他们非常之警惕。
而且吐蕃正持续的给凉州地区带来麻烦,当吐蕃人亲自带着他们的奴隶出现在积石镇的时候,只隔了差不多两天,范进便已得到了消息。
吐蕃人来的不多,只有三千多人,其中还有着一部分是附从,更像是吐蕃人的先头部队。
范进一边令左监门大将军庞玉亲自率军前去与吐蕃人打个招呼,一边则立即修书向长安禀报。
范进的急报来到长安,此时长安已进入盛夏时节,朝中正热火朝天的议论大政,准备开一代之局面。
关于科举选才,田亩税制,兵府制度,甚至是刑律,礼法等等等等的举措都在讨论之中,讨论的多了,火气难免有点上头,再加上天气炎热,于是争吵之声不绝于耳。
只是新朝初立,臣下们还都比较克制。
皇帝任用的臣子,新旧之人皆有,多能托以腹心,又没有储位之争之类的引子,所以政争迹象还不怎明显。
而且大臣们诸事压身,也顾不上互相攻讦,都在忙着各自的一摊事情。
各地的官吏们有感承平时节的到来,多数不再三心二意,开始抓紧剿匪抚民,陆续有各地官吏被撤职查办,甚至是掉了脑袋,让他们非常警惕。
而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在开战生产自救行动,肥沃的土地在荒芜多年之后,终于又被重新开垦出来,紧着在春天种下秧苗。
各地在剿匪之余,也在努力招抚山中的流民,让他们回归家园。
可话说回来了,战乱如火,一点火星便呈燎原之势,而恢复起来就是细水长流,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明显的成效。
没什么生机勃勃一说,只有战后重建,在废墟之上重新建设家园,其中之艰难可想而知。
就像当年突厥大军南下雁门,雁门郡几乎整个被摧毁,陈孝意,李碧,王智辩,宇歆等陆续主持重建事宜,李破又以幽州之民充雁门,马邑诸郡,这么多年下来,才算稍复旧观。
到了五月末尾,朝廷对河南等地陆续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人们生育,耕种,大片土地被赏赐给了有功将士,可以作为勋田传继子孙。
同时开始号召当年西逃的人们回去故土,别跟关西土著们抢地方了,回家多好,你们又抢不过人家。
贵族们嗅觉最为敏锐,逃到长安来的洛阳权贵们终于打起了些精神,洛阳周围的土地逐渐变得抢手了起来。
很多人像当年晋阳贵族一般,掏出了前隋时期的田契,想要收回“祖产”,户部尚书苏亶稍一考量,便按照当年晋阳旧制来处置了。
发回田产山林是不可能的,这么多年过去,前隋的凭证拿大唐来还能作数?你那田产上面可能有人在耕种,还能把人赶走再送回到你的手中?
有这工夫,不如回去瞧瞧,那么多荒芜的土地摆在那里,何愁祖业不兴?
总的来说,大唐元贞三年的后半段,大唐上下都处于热火朝天的重建当中,中间也不免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比如说跟突厥人会盟,又比如说哪里发生了叛乱,还比如说范进的奏报
实际上,关于西北的构想李破已然有了打算,只是他想等到明年再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来他想在今年稍稍梳理一下政务,把一些长期的目标定下来,然后再说其他。
二来呢,北边的邻居总是出状况,一旦两家撕破脸皮,其他的事情就都得放在一边,先得和突厥人做过一场,所以他觉着大军还不能轻动。
不过既然吐蕃冒了头,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唐开国第一次的对外战争,对象早在年初时便已选定。
太极殿中,李破一边看着范进的奏疏,一边问着,“去兵部问问,张伦他们到哪了?”
这次用兵,将以左翊卫大将军张伦为主,左监门卫大将军庞玉,左骁卫大将军张士贵,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辅。
从这样的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对不是把吐蕃人赶回高地就能完事的
===第1105章猜测===
“咱们再猜猜,至尊这次调咱们回长安又是为何?”
张伦把着酒盏问道,他已经喝的微醺,挠着下巴,看上去一如既往的粗豪,可和他饮酒的人却已经不会为他的外表所欺骗。
张伦的上升势头很猛,前几年就已独当一面,薛万彻,张士贵都曾在他账下听令,资历已深不算,入蜀伐李孝恭的时候,大都督李靖,夔州总管宇镬都在他麾下效力过。
当年先于众人的尉迟恭,步群和他相比已然相形见绌。
他们接到诏令之后,在洛阳聚齐,统一万精骑到弘农,留下大军在弘农休整,时间是一个月,因为从北边马邑那里会送来大军的粮草,而且还有八千骑兵会一道归入大军行列。
那八千南来的骑兵大多都是内附的突厥部众成军,在北边已经操练了有几年了,都是为防突厥南侵而准备。
他们在马邑生活多年,和当地人通婚,生活方式改变了不说,他们在信仰上也和北边的同族有了区别。
当年阿史那庆云曾经在突厥降俘中间传教,很成功的忽悠住了他们,给天神之鞭在天神座下弄了个位置出来。
这些年这些突厥降部中,大批的人改姓汉姓,李姓甚至成为了贵族专用,于是他们也就成为了并代骑兵最重要的征兵来源。
改说汉话,用军纪约束,很多突厥家庭已与中原府兵无异,闲时在云内马场放牧,战时拿起刀枪,骑上战马立可成军。
这已经是北边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不论是宇歆还是陈孝意,屈突通等人都很担心,严格控制着他们的粮草和军械,以免五胡故事重演。
这两年中原战事进展很快,因为各处大军驻守要害,不能轻动的缘故,李破终于开始动用这些后备力量。
宇歆带了一些去幽州,一些人一直在为各路大军运送粮草军械,如今再动用一些去西北参战,这也是和突厥关系愈加缓和所致。
大军将在弘农成型,休整操练一段时间,然后在秋天去到西北,以李破的预计,大规模的战事将在明年春天开始。
张伦等人还不晓得这些,聚在一起就要揣摩上一下,正好兵部侍郎窦轨也在潼关,他在外奔波了差不多有一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