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1986


此时他又问起了发钱的进度,武士彟冬天里是运钱过来的,这半年在江陵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以旧换新的生意。
把过去民间使用的五铢钱换成元贞通宝,事情进展的不算很顺利,因为战乱刚过,民心也才刚刚安稳一些,人们对大唐的认同感还没那么强烈。
和官府置换钱币的意愿不足,觉着手中的钱还能花的出去,就一直用着,今天我换成元贞通宝,明天又是另外一个当家作主,岂不又要受其盘剥?
这让武士彟也很发愁,官府的令函已经明发各郡,可即便是江陵的市面上也一直在用五铢钱,令人颇为无奈。
看上去这将是个水磨工夫,只能在官员和将士们的薪俸上想点办法,见效会很慢。
这次从襄阳回来,他正想跟李靖谈一谈此事,此时正好李靖问起,他便说道:“这事都督催我也没用,俺这些时日在各郡都走了一遭,各处情形都差不多。
人们都还心存疑虑不说,郡中上下官吏我看也不很热衷,甚至我还听人说,新钱太轻,应以两枚来换旧钱一枚,您说这不是说笑吗?
若是两枚新钱才换一枚旧钱,那米价是不是也要倍增?那还了得都督还不得砍了俺的脑袋?
可事情就是这般,只能慢慢来”
李靖可不想听他诉苦,他只要解决之策,“那依你之见又该如何?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可不能拖的太久啊。”
武士彟自然是有办法的,他本就是个商人嘛,用钱的地方很多。
他微微一笑间道:“都督这是在考我,此事还在于都督,朝廷宽仁,体谅百姓难处,不曾彻底废止五铢钱,给百姓留出了余地。
可如今天下已定,窦建德都被捉到京师去了,俺觉着应该到了下定决心,废止五铢钱的时候了。
咱们又不是真的想盘剥百姓,干嘛背那骂名?
俺以为第一,明令禁止五铢钱用于交易,查到便以罪论处,官员行事不力者,立即坐罪免职,都在萧铣治下弄的油滑了,只想着安稳度日,丝毫不顾百姓死活,这样的人应该杀上一些”
他确实喝的有点多了,说话也渐渐犀利了起来。
“第二,让那些世族和富户先来换钱,他们花费很大,钱在他们手中花出去,百姓就会疑虑尽去,纷纷起来效仿。
第三,官府度支都用新钱,谁敢拒收立即进行惩处。
都督,俺知道您也有为难之处,可钱币之事做的好了,不但能惠及朝廷,地方,而且可为天下典范。
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刚刚平定下来,谁能抢先一步,谁便有功于国,这中间的道理都督不会不知道吧?”
李靖没有在意他的冒犯,就是觉得这人酒品有点不好,以后得劝其少喝点,喝多了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看来以后谈事的时候让他多饮几杯?
武士彟的话他听进去了,而且很是意动,尤其是最后两句。
朝中的变革呼之欲出,不论是军前将士,还是地方官吏,都在争抢最后的一点开国之功,若没有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如何能在众人之间脱颖而出?
钱币之政不是小事,这上面做的好了,和战功也不相上下。
而且也是到了用些强硬手段的时候了,前些时他还顾忌着河北,山东等地未定,若江右再起波澜,于大事不利,所以当以怀柔为主。
如今窦建德,杜伏威相继去了长安,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不然他也不会让有酷吏潜质的张亮多留几日。
他觉着反正张亮就要入朝为官,不如当一回他手中的刀斧,就算留下些骂名,张亮掉头就可以离去,然后他再加意安抚一下,多好的事情。
沉吟半晌,李靖笑道:“既然如此,那明日里咱们在府衙当中好好商量一下,两位也早些安歇,之后还有很多事要做,没精神可不成。”
一场短暂的相会,很快就来到了结尾,李靖不顾武士彟的殷勤挽留,径自回了都督府,留下武士彟和张亮两人面面相觑。
李靖来了又走,停留的时间不多,也就一个多时辰而已,但他们两人却都觉得所获良多,各怀心事之下,也无心再饮,各自休息去了。
走在江陵的街道之上,雨还在下着,从人给李靖和李大亮打着伞,李靖索性不再骑马,漫步于细雨之中。
街上的人很少,一个个也都行色匆匆,而且见到他们这一行人的威势,远远就会躲开,卫士们散在四周,也不会容人靠近。
毕竟江陵才攻下一年,大都督就这么走在长街之上还是很危险的。
李靖在琢磨着事情,李大亮也不打扰,一边漫步一边观看着江陵的街景,他来江陵的时间不长,一直忙于公务,也没在江陵城中转过。
别说那些名胜古迹了,就算是青楼他都还没去过一次,不过总体来说,他对江陵的印象很是不错,有一种楚都风物,名不虚传的感觉。
他希望在这里任职的时间长一些,不要像在锦官城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那就太没意思了。
可当他瞄了瞄身旁的李靖,心下不由苦笑,大都督不可能在这里滞留太久,李药师是个极为在意功业的人,追求的可不是治政一方
他和李靖相处了也有两年了,对他的性情为人都已十分了解,一起闲聊的时候李靖总是会提起突厥,吐谷浑什么的。
他能感觉的到李靖心里面一直烧着一团火,烧灼着李靖自己,也烤着身边的人,总给人以时间紧迫之感。
想到此处他不由瞧了瞧李靖那花白的须髯,有些羡慕的想,也不知等自己老了,还能不能有如此之雄心?
李靖如今已年过五旬,却还思虑清晰,精力旺盛,确实让李大亮很是佩服。
当然在当世倒也不算稀奇,前隋的苏威,裴矩等人,以及现在的封德彝,陈孝意,何稠等都是高寿,像裴矩,陈孝意,何稠三人都七十多了,却还活的好好的,也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快到都督府,一行人都已湿了衣衫,李靖才恍然抬头,看了看周围,想的太入神,竟然不知不觉间走了一路。
略有责怪的瞅了李大亮一眼,说道:“我想在六月雨季到来之前,招各郡太守到江陵相会,你给准备一下吧,记得去信让黄景云不用急着来江陵,到时我另有重任予他”
李大亮惊了惊,去年都督初掌江右诸事的时候,陆续的见了一下各地官长,其中一部分人与萧铣一朝关系过密,索性便送去了长安,所以各郡人事变换不小。
可总体来说,算是平稳交接,并没有谁敢负隅顽抗。
他又想起席间武士彟的话,“都督是想”
李靖看着他微微一笑,“各地政令屡有不达,可见梁国余毒未尽,所以不得不加力整饬一番了,传信给尉迟将军,杜伏威已降,大军不必再驻于江口,让他回军江陵休整”
李大亮皱着眉头道:“可王尚书如今刚刚赴任江都,若无大兵威慑,我怕那边有人起了反复,到时岂不落下埋怨?”
===第1096章拜访===
李大亮的担心并非无的放矢,王泽率人去江都赴任,没走潼关,走的是武关方向,直至江陵。
不论王泽,还是李道宗等人,都有意跟李靖谈一谈,不但从江陵借走了些船只,还有意让江右的唐军作为后盾,以震慑不臣。
如果把尉迟恭的数万大军调回江陵,便有违当初的一些承诺。
但李靖想事的角度则和他不一样,笑笑便道:“即便那边乱起,你道王尚书真愿意让咱们出兵平乱?不过是想让咱们陈兵江口,虚应故事罢了。
不到万不得已,他哪会传信让尉迟将军出兵江都,那只能说其无能,不能控制局面
所以不需多做理会,而且我毕竟治政荆襄诸郡,而非是江南大都督。
再有就是尉迟将军乃朝廷上将,驻兵江口已半载有余,无所事事之下,难免有所怨怪,我看今年出征岭南就让他去走一遭吧。
不然他在江口待的久了,上请调离,咱们留还是不留?唉,是该跟尉迟将军好好谈一谈了啊。”
李大亮恍然中,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四个字,骄兵悍将。
李靖主政江右,考量的不止是政事,还得把握人心。
不论是尉迟恭,还是如今任职夔州总管的宇镬,都出身军旅,如非必要,是无法让久经战阵的他们总停留在一个地方的。
他们身上的行伍痕迹太重,出将入相的说法基本上跟他们无缘,所以用他们来主掌民事纯属自找麻烦。
就像宇镬在蜀东的主要作用就是镇压蛮族叛乱,去年时大破蛮帅冉肇则,顺势举起屠刀,已经杀的蜀东蛮族心胆俱寒,躲在山林之间瑟瑟发抖,几乎不敢冒头了。
之后就是按照李靖所上的平蛮十策,开始招抚蛮族降人,并训练他们,准备在今后几年当中让他们进山清剿同族以及那些逃入山林的李渊余孽。
更为隐秘的事情则是,他们还在寻找秦王李世民的踪迹,李世民逃入蜀中之后便没了踪迹,皇帝还不太放心,于是传信令蜀中的心腹们留意此事。
蜀中各处都在和蛮族较劲,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和李世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王世充,这人也失踪了,只不过事情过去几年,没人再去在意他的死活而已。
李靖和李大亮这个心腹几乎是无话不谈,对待他如同子侄一般,在别人那里一句话的事,其余的你得自己去琢磨,跟李大亮说话则不然,前因后果就说的极为明白。
时不时的再问问李大亮的意见,李大亮也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不管对错有什么说什么,只要有一二中的,李靖就会夸上两句。
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李靖在对待自己人上面都没的说。
到了都督府,李靖随意的吩咐了一句,“记得给公主的礼物赶快送过去吧,顺便探看一下公主的近况”
李大亮诺诺应是,在此事上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们口中的公主自然不是扶风郡长公主李春,而是前平阳公主李秀宁。
李靖和他都受过人家的恩惠,如今得势了却不能忘本,时常书信往来,礼物奉上,好在公主和皇帝不然的话他们这些人可就尴尬了。
尤其是李靖,那可是皇后的父亲,李大亮只要想想这事,都得替李靖纠结一番,何况是李靖本人了。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秀宁就没那么纠结,她正在接待一位“贵客”,虽然随时有可能变成上门找事的恶客,但却不得不亲自相陪。
不用问了,如今敢上李秀宁府上滋事的可不多,皇帝目光逡巡之下,除了皇后之外,也就是扶风郡长公主李春了。
左武侯卫大将军徐世绩回京述职,李春自然极为高兴,打着迎接夫君的幌子出京到潼关转了一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